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系、粒系、巨核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急性髓白血病(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AML组,另外选取60例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MDS组,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主要患者的骨髓细胞造血涂片形态。结果:发现在MDS组为红系粒系巨核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分为巨核系红系粒系。正常健康对照组无异常病态表现。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MDS患者中原始细胞增多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表现,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判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缺陷的克隆型疾病,可累及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或二系细胞,并使之出现病态造血.主要临床特征是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它好发于中老年人,治疗反应差,并存在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MDS目前治疗有细胞诱导分化、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应用造血细胞因子等.本文主要就造血因子中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MD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MDS是一类髓系肿瘤性疾病,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高风险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从1982年FAB分型到2007年雏也纳标准,MDS的诊断理念经历了由单一形态学标准向多指标综合诊断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升白养血汤配合HAG(HHT、LD—Ara—C联合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MDS(RAEB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达75.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MDS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32例和司坦唑醇组33例。再生方组给予补肾中药再生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司坦唑醇组采用西药司坦唑醇,每日6~8mg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以上进行疗效统计,并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再生方组基本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司坦唑醇组基本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步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30.3%。再生方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司坦唑醇组(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再生方组使MDS红系病态造血减轻,对粒系、巨核系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司坦唑醇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无改善。结论中药再生方治疗MDS疗效好,可改善MDS患者红系的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6.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 ,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像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益髓灵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本病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刺激造血组织药物及骨髓移植等可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分别选用。但到目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且细胞(CD34+)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减少,并高风险地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病态造血改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近来Steensma等报道了少数无病态造血改变的MDS.我们新近也遇到1例患者有三系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深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其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型异常,但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红白血病形态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红白血病是急性红血病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一个中间病期 ,FAB小组将其列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中的一个亚型 (M6 )。根据 1986年修正后的FAB分型 ,M6的形态学诊断标准为 :骨髓中红系显著增生 ,幼红细胞比例 >5 0 % ,伴有形态异常。白细胞系异常增生 ,原粒型Ⅰ +Ⅱ型 (原单 +幼单 ) >30 % ,非红系细胞 (NEC)如血片中原粒细胞 (原幼单细胞 ) >5 %时 ,骨髓中原粒 (原幼单 )细胞 >2 0 % [1-2 ] 。此标准多年来一直为广大形态工作者所接受 ,并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应用[3 ] 。但笔者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的骨髓形态学指标虽距M6诊断标准有…  相似文献   

12.
5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证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简称MDS,是指一组与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造血功能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有时有感染和出血现象;血象多数系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或正常,但三系细胞的增生异常;有细胞异形、原始细胞或早幼粒细胞增加等病态造血现象,临床上大多按法、美、英(FAB)协作组的分型标准对本病进行诊断、治疗。目前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解本病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探讨更有效的辨证论治途径,现将我院附院近5年来资料较完…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探求MDS的发病机制,以前期研究为依托,我们在青黄散的基础上研发益髓青黄散治疗MDS,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2~74  相似文献   

14.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60岁的患者约占80%~([1])。MDS的生物特征为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骨髓髓系细胞(巨核系、粒系、红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极易转化为白血病,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2])。为探析去甲基化药物加中药雄黄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笔者采用地西他滨和小剂量雄黄序贯疗法治疗MDS,取得理想效果,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MD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雄黄1 g,日2次口服,服药3周,停1周,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扶正祛邪中药,对照组30例予小剂量CAG方案化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骨髓中原始细胞及病态造血比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升高(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髓粒、红、巨系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比率均降低(P<0.05),但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配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戴海萍  沈群 《河北中医》2004,26(12):957-95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odromes,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异常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一至三系血细胞的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及出血。本病具有转化为白血病的高危险性,临床治疗有相当的难度。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将MDS按照预后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现将对这两组MDS的中、  相似文献   

17.
刘宝文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损伤的异常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外周血一系、两系或三系减少.刘宝文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MDS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都形成了独特的见解,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刘教授治疗MDS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37例为观察组,选取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37例为对照组,均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细胞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粒系指标、红系指标、巨核系指标、外周血片的检查结果。结果粒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原粒细胞发生率、Auer小体发生率、核出芽发生率、环形核发生率、胞质颗粒异常发生率、微核发生率、假P-H异常发生率、难分叶发生率、核染色质聚集发生率、胞质嗜酸区域发生率、核碎裂发生率、双核发生率、高分叶发生率、异常核分裂发生率、核浆发育不平行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核出芽发生率、奇数核发生率、核不规则发生率、核间桥发生率、Hb充盈不足发生率、花瓣核发生率、母子核发生率、巨红细胞发生率、大小悬殊发生率、微幼红细胞发生率、多核发生率、核碎裂发生率、大红细胞发生率、巨幼变发生率、空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单圆核发生率、多圆核发生率、微巨核发生率、小巨核发生率、畸形血小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片病态检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幼粒细胞发生率、幼红细胞发生率、巨核细胞发生率、原粒细胞发生率、早幼红细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形态学观察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八珍汤对骨髓抑制小鼠血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造血祖细胞及细胞周期等方面探讨八珍汤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①八珍汤能明显促进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以及骨髓有核细胞(BMC)的增加;②体内用药能明显促进红系(BFU—E,CFU—E)、粒系(CFU-GM)和巨核系(CFU—Meg)三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③能明显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许毅  田胜利  周韶虹 《中医杂志》2005,46(7):527-528
1 病历摘要 患者陈某某,男,47岁,职员.因头晕乏力8年、鼻衄2个月、发热2周于2003年7月由门诊收入我院血液科.患者199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外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0×109/L,白细胞4.6×109/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抗体增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系成熟障碍.当时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予西药治疗,仅服用补益中药1年,未效.2003年5月患者出现反复鼻衄,出血量大,外院查血象示:白细胞3.2×109/L,血红蛋白76g/L,血小板10×109/L;复查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6%,粒、红、巨核系均可见病态造血;骨髓活检示:网状纤维染色( ).基因重排病理检查示:IgHFr2A克隆性重排.明确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型(以下简称MDS-RAEB).予维甲酸、反应停、安雄、巨和粒、阿米替丁等西药治疗,血象无明显上升.2周前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在38℃左右,故转来我院血液科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