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之水气病即当今之水肿 ,仲景根据其病位、病情及病变脏腑的不同 ,从表里、脏腑、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辨证 ,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提出了水气病身半以上发汗 ,身半以下利尿 ,通表里之阳及通经化瘀等治则 ,对现代临床治疗水胆病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气病有广义狭义之分。气的的运动变化与水气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胃的受纳、脾的升清、肺的宣发肃降与通调水道、肾与膀胱的蒸腾气化均息息相关。人体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如气化不及、气化不利,则是水气病发生、发展的前提;脏腑之气化功能失调,均可使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气病。其病机复杂,有虚有实,或虚实相兼。治疗时应辨其部位、察其表里、别其虚实、顾其新旧缓急,遵循"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因势利导,以恢复脏腑气机升降功能,从而使水液代谢正常输布。  相似文献   

3.
李文君 《河南中医》2009,29(5):422-423
水气病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致使水湿停聚,泛溢人体各部而形成的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仲景根据水气病的病位、病势,提出发汗、利尿及攻下逐水的治则,即"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结合临床,本文提出仲景论治水气病的特色有:因势利导、不伤正气、养护脾胃、顾护阴液、重视温阳、兼顾脏腑特点、畅通气机、不忘理血。  相似文献   

4.
浅谈《伤寒论》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气病是《伤寒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试从脏腑入手界定其范围 ,确定其分类 ,以水饮运行的相关脏腑为纲领 ,把“温药和之”与脏腑特点有机结合 ,综合分析相关条文 ,以期《伤寒论》水气病的论述能够进一步系统化 ,以便于临床的区别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六经病证不是各自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某一脏腑及经脉的病证,往往涉及另一脏腑经脉,使临床上出现复杂证候,都可称为表里同病。表里是分析病位浅深的纲领。发表攻(温)里为表里病证的二大治则,在表里同病时,当辨别表里的先后缓急以及正气的强弱而决定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不同治则。一、先表后里治则表里同病而表急于里,应先解其表,而后治其里。如“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  相似文献   

6.
<正>脏腑的表里关系就是指每个脏和腑之间都有一对一的关系。所谓表里,就是像夫妻一样是一对儿。我戏称脏腑表里关系是脏腑夫妻关系,比如肝胆,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肝和胆就是一对儿。在中医的治法里,有时采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正是因为人体的每个部位之间是通过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等互相关联的,所以这是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得来的。  相似文献   

7.
《金匮》所论水气病,以身肿为主要表现,指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滞,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的疾病。即后世所说的水肿病。关于水肿病的命名、病因病机、治法、症状和分类,历代医家各有论述,通过归纳整理,可见《金匮》水气病的沿革和变化,对于了解水肿病的源流,掌握水肿病的辨证施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0):1408-1409
目的:介绍周清发主任医师治疗肾脏病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学术思想。结论:周清发主任医师认为肾脏病存在有少阳证之脏腑气机失调,表里枢机阻遏,郁邪不能宣透等病因病机的基本病理环节,采用调和脏腑气机,和解表里枢机,透宣营血邪毒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方由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减其半量合方而成,该方既有和解少阳、解肌发表之功,又有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效,可治营卫气血经脉不通之病。方中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两方合用,可使人体表里内外、脏腑经络畅通,一气周流,阴阳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杂病源流犀烛》系清·沈金鳌所撰。他认为:“人之有病,或感七情,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经络脏腑,受其邪即成病,而病即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故曰杂也。杂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实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出,似是实非。欲于易蒙易混易淆易蔽中,确定为勿蒙勿混勿淆勿蔽之症;……”。有必要详究由来,细察变迁,从病辨证,找出确切的施治方法。故将杂病,分别棣属于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和身  相似文献   

11.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确立的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因此,明确六经病证病位是正确认识六经病证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历代注家对少阳经病的病位的解释不妥,现特提出异议,愿和同道商榷。一、历代注家对少阳病病位的认识自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以来,历代医家对少阳病病位问题都一致倡导半表半里说;但其内容有所差异,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阳病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如成无己曰:“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二)少阳病居于太阳太阴之间。如《医宗金鉴》曰:“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阴也。”(三)少阳病居于躯壳脏腑之间。如方有执曰:“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界之隙  相似文献   

12.
以脏腑表里相关的思路阐释外感病的辨证施治,进而从病因与发病、证候要素、治则与治法、方药选取4个方面梳理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在外感病中的应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对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真武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两见,病机为少阴肾脏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肾阳虚水停,除可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下利等证外,还常见水气上冲之表现。水气上冲,多侵犯心肝二脏:水上冲于肝,可见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肝风内动之象,谓之"水肝病";水上冲于心,则见心悸,肢体水肿沉重,小便不利等证,谓之"水心病"。尽管症状表现不同,但少阴阳虚水停之病机则一,故均可以用真武汤以温少阴化水气。同时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气内停是通过调节诸多参与水液代谢之脏腑而完成:附子温补肾阳以复其主水之功,白术健脾以燥湿,生姜宣肺以散水气,茯苓淡渗利湿以利膀胱之水,芍药则走三焦肌腠活血以利水。  相似文献   

14.
俞穴、募穴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在某经气血旺盛的时辰开取其俞募穴以治疗相关脏腑病,应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应用方式有按时循经俞募配穴、手足同名经俞募配穴、表里经俞募配穴、俞募穴与母子穴相配、六合俞募配穴、子午相冲俞募配穴等。  相似文献   

15.
李兴国  关玉 《中国针灸》2003,23(12):757-757
十五络穴首见于《灵枢·经脉》 ,篇中详细论述了络脉的循行、络穴、主 (治 )病、治法等多种内容。《针灸学》认为其主治病证由于在循行上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故在临床上具有主治表里两经病证的作用 ,即足少阴络所主之“闭癃” ,实为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另外 ,在临床治疗时 ,可以原络配伍 ,又称“主客原络配伍” ,即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的顺序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 ,取其经的原穴 ,后病脏腑为客 ,取其经的络穴。例如 ,外感风寒入里 ,肺经受病 ,病人出现咳嗽等肺经病证 ,继则出现腹泻、腹痛等大肠病症 ,治疗时即可以肺经的原穴太渊为…  相似文献   

16.
汇总《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的辨治条文,通过分析其症状、药物与表里先后治则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仲景表里同病治分三焦的辨治特色,即仲景表里先后治则的确立是以脏腑为指归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认知障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学对老年呆病有长久的认识,有一定的辨证论治经验。中医基于整体观、脏腑论治,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但从娇嫩之肺脏论述较少,文章基于中医脏腑表里相通理论及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病机、临床研究三方面分析“肺肠相表里”理论与痴呆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关联。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纳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之气,专司呼吸调节,将清气津液输布全身温润肌肤,将上焦之水下输膀胱,百脉得肺气充盈,血液运行畅通,脑清神明。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肠腑水气,形成排泄糟粕之物。五脏水谷精微有赖肺的宣发输布,助行六腑之大肠排泄糟粕之物;六腑之大肠承担排泄之功能,肠腑洁净有助于肺气宣降,通调水道便于利行。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上自发育开始紧密相连,二者来源相同,存在相同的黏膜防御活性肽;肺部疾病以及肠道炎症,共有活性肽表达失常,免疫紊乱,疾病易生。肺肠同治:一者通腑能增进肠道蠕动,使腹压降低,改善肺功能;二者通腑能清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肺肃降畅通,清气易摄,脑腑清灵,记忆新生。文章基于“肺肠相表里”理论治疗痴呆,为认知障碍的中医药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马云枝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马云枝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 损,临证重视补益脾胃、健运升清。同时,马云枝教授宗“因脏腑之性而治”的思想,提出遣方用药时宜根据 脏腑部位、生理功能特性、表里阴阳属性与食物、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灵活辨证 施治。  相似文献   

19.
梁文华 《中医药导报》2001,7(3):136-136
小青龙汤出自张机《伤寒杂病论》 ,主治表里同病之外寒内饮证的咳喘、呕、痞、满。临证应用必须着眼于“心下有水气”。柯琴《伤寒来苏集》曰 :“发热是表未解 ,干呕而咳 ,是水气为患。水气者 ,太阳寒水之气也。太阳之化 ,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其伤人也 ,浅者皮肉筋骨 ,重者害及五脏。心下有水气 ,是伤脏也。水气未入于胃 ,故干呕。咳者 ,水气射肺也。皮毛者肺之合 ,表寒不解 ,寒水已留其合矣。心下之水气 ,又上至于肺则肺寒 ,内外合邪 ,故咳也。水性动 ,其变多。水气下而不上 ,则或渴或利 ;上而不下 ,则或噎或喘 ;留而不行 ,则小便不利 ,而…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的水气证,多属表里同病和继发症。主要为心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腰以下有水气三种证型。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及受病部位的差异,其证以邪实为主。现将《伤寒论》水气证的证治剖析于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