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剂组成:金钱草30~60克海金砂(包)15克海浮石(打)15克滑石块15克石苇15克瓦楞子15克(打、先煎)车前子15克(包)枳壳12克青皮10克冬葵子20克牛膝15克赤芍12克甘草3克桂枝3~9克茯苓15克桃仁9克溶石散6克  相似文献   

2.
夜游症验案     
病例一患者马××,男,40岁。门诊号29—481。患夜游症10余年,多发于春秋两季。今秋以来,更形频繁,一夜之间,起床游走多达3、4次.时或东张西望,床底寻物;时或一跃而起,疾奔房外。但翌晨起来,却茫然无知。白天工作越忙,夜晚发作次数越多。发病之后,全身疲软。劳累不堪。长期服用安眠镇静之西药,未获效果。并伴有头痛、口干、烦热、心神不安、大便干坚、胃纳不振。舌胖、苔净、质红、脉弦。症由心火燔炽,肝阳上亢,阴阳违和,神不守舍所致。治拟平肝降火,宁心安神。处方:川连粉3克(吞)、淡黄芩6克、青龙齿15克(先煎)、生石决明15克(先煎)、灵磁石30克(先煎)、大生地15  相似文献   

3.
药物组成:清炙芪30~45克,党参20~30克,北沙参、苦参、玄参、丹参各15克,青龙齿18克(先煎),薤白、麦冬各10克,莪术12克,炙桂枝7克,炙甘草6克,甘松9克,参三七粉3克(吞)。水煎服。  相似文献   

4.
清胃消疳汤的组成与用法:生地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麦冬10克、元参15克、生甘草5克、川连3克、川牛夕10克。如遇胃火旺,加金银花、芦根;大便干结,加大黄;心火偏旺,加竹叶;阴虚甚,加川石斛。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临床应用:此汤剂是自拟处方,本人于1979年至1980年应用本方治疗复发性口疮20例,治愈15例,显效5例。一般服3剂见效,5剂口疳消失。因为此病容易复发,见效后,仍宜继服养阴清热之中药,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已故夏德馨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自拟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内服方”及“外敷方”颇有效验。内服方:青陈皮各6克,茯苓9克,生苡仁30克,泽泻20克,炙鸡内金12克,麦芽12克,车前子30克(包),白茅根30克,丹参30克,生鳖甲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川石斛30克,太子参15克。如伴有黄疸者加茵陈30~90克,金钱草30~45克;阴虚甚者加南北沙参各15克,麦门冬15克;偏气  相似文献   

6.
《养生大世界》2003,(7):36-36
方剂: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荜拔各10~12克,蜈蚣2条,天麻10克。 加减:寒重加制附子20~30克(先煎);加重加生石膏20~30克,黄芩12克,黄连9克;干加大黄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参30克,五灵  相似文献   

7.
一、药物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3克,桔梗3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一只(500多克)。  相似文献   

8.
<正> 处方:生地30克、元参30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杭芍24克、羌活6克、没药15克、细辛3克、升麻3克。  相似文献   

9.
口臭证治     
口臭是口中臭秽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口臭是由口咽部炎症以及胃肠消化功能异常造成。常见口臭成因及证治有以下几型:一、胃火炽盛型:口中秽臭,口干欲饮,身热烦躁多汗,或口舌糜烂,齿龈肿痛,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胃泄热,用白虎汤加减。处方:生石膏(先煎)30~60克,知母10克,川连3克,竹叶15克,青竹茹10克,生甘草5克。  相似文献   

10.
余在临床中常用“灵艽四妙四神煎”灵活加减治疗多例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基础方:威灵仙15克、秦艽9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牛膝15克、银花15克、黄芪30克、远志9克、石斛24克、苡仁30克。加减:风偏盛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寒偏盛者去黄柏、银花加桂枝9克、细辛6克、制川草乌各9克(另包先煎二小时);寒极甚者加天雄12克、硫磺9克;热偏盛者去黄芪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偏上肢痛甚者去牛  相似文献   

11.
“格阳证”     
吴××,男,25岁,社员。因在烈日下劳动,饮冷水过多。午餐过食肥甘,又入水中游泳,于傍晚时突然出现身热、频繁呕吐、腹胀腹泻、大渴喜冷饮,水入即吐。已四小时。症见:精神不振,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眼眶下陷,目无光彩,语音低微,四肢厥逆,舌质淡嫩,苔黑而润,脉沉细微欲绝。辨证:饮冷过多,寒水侮土,过食肥甘,脾阳更损而致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属外假热而内真寒之格阳证。治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方宗通脉四逆汤之旨而选桂附理中汤重用附子、干姜加生姜:肉桂15克(后下)、附片30克(先煎)、干姜30克、党参15克、贡术15  相似文献   

12.
例1:刘××,女,30岁。近因暴怒,头眩、肢麻、肉颤。两天来,四肢瘛疭,烦躁欲死,舌红苔黄,脉弦数。此证属肝郁化风,风窜经络。治以平肝熄风:柴胡10克白芍30克香附10克羚羊角1克(布包先煎)钩藤20克磁石30克地龙20克合欢皮3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泄和梦遗,每获良效。兹介绍于次。治疗方法中药:肥知母、盐水炒黄柏各10克,酸枣仁15克,青龙齿(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克。日1剂,水煎,早晚分次服。②西药:安定1/2~1片,睡前半小时  相似文献   

14.
何××、男、40岁、干部。1977年患“风心病”以来,几次发生休克,均经住院抢救缓解。1979年1月26日风心病再次加重,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血压低,剧烈眩晕和呕吐。据证,此属心阳虚弱,血行不畅。急用通脉四逆汤加味治之: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熟附子40克(先煎)、干姜12克、炙甘草12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生姜5片。水煎取浓汁,  相似文献   

15.
舒××、女、30岁。主诉:产后月余,突觉两乳房部疼痛,继之渐大,触之觉痛,质地坚硬而滑,两胁胀满,心烦呕吐,曾服中西药治疗,其效不显,于82年8月21日来诊。现证:两乳部微红肿胀,扪之即痛,心烦呕吐,舌质淡、苔白腻,中有黄苔。脉弦滑微数。治拟和解少阳,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药用:柴胡6克姜半夏12克泡参20克黄芩15克牡蛎30克(打碎、先煎半小时)海藻15克昆布15克蒲公英50克。连服六剂,嘱其常用手揉按乳房周围,日数次。8月27日复诊,肿块渐消,两胁胀满已除。药已中病,唯解毒之力较弱,乃于原方再加银花30克,连服三剂,病告全愈。  相似文献   

16.
病例1 卢××,女,37岁,职员。门诊号8—044635。初诊:1981年10月15日。肌肤作痒起疹两年,反复发作,西医诊断为“荨麻疹”。近日腘窝内外侧出现丘疹,呈风团样,剧痒不适,入寐尤甚,口干唇燥,苔薄舌淡,脉细小弦。是为秋令风燥犯肺,皮毛失其所养。拟清燥救肺汤加减:冬桑叶9克,生石膏15克(先煎),杏仁9克,麦冬9克,甘草9克,党参9克,枇杷叶9克,苦参9克,桂枝9克,阿胶9克,4帖。药后症状减轻。后  相似文献   

17.
治偏头痛方     
一、药物组成:珍珠母30克(先煎),龙胆草2~3克,滁菊花9~12克,防风3~5克,当归6~9克,白芍9克,生地12~18克,川芎5克,全蝎2~4只,蜜虫5~9克,地龙9克,牛膝9克。二、适应证:偏头痛。三、制法:将上药(除珍珠母外)用水浸泡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 300例中,男性147例,女性153例。1~3岁者55例,4~5岁者95例,6~11岁者150例,临床症状均典型和较重。治疗方药基本方:黄芩、连翘、僵蚕、夏枯草各9克,玄参12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桔梗、薄荷(后下)、马勃各3克,法夏7克,大贝8克。每日一剂,水煎内服。伴高热加生石膏30克(先煎),大青叶12克,山栀9克;腮部漫肿较硬者加昆布、海藻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4.5克(后下)或玄明粉9克(冲);并发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4.5克,荔枝核、延胡索各9克,水通3克;伴见痉厥昏迷者加珍珠母50克,钩藤15克,地龙9克,并加服紫雪丹三分,  相似文献   

19.
一、伤寒案施××,女,成人。初诊(1954年6月25日):伤寒发热六日,昼轻夜重,大便数日不行,脘腹痛,舌苔黄,脉数。此真大柴胡证之兼心弱者。处方:柴胡9克、白芍9克、厚朴3克、炒枳实4.5克、生姜9克、枣仁12克、麻仁9克(杵)、玄明粉9克(冲)、磁石30克(先煎)、黄附片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自拟面正汤治疗面部神经周围瘫多例,疗程短,且不论新病或久治不愈者,效果均满意,介绍如下。药物组成:钩藤(后煎)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淮牛膝15克,当归、天麻、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