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兴安升麻提取的23-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用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个体的凋亡;以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细胞周期的改变并验证凋亡的产生;用蛋白印迹技术从分子水平阐明该化合物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结果: 23-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可以明显抑制HepG2细胞生长,IC50为16 μmol·L-1。同时该化合物可以使HepG2细胞产生凋亡形态学变化和G2-M细胞周期阻滞,并使PARP蛋白裂解,bcl-2,Bax,cdc 2和cyclin B 等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结论: 23-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该化合物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G2-M周期阻滞,其凋亡机制涉及caspases家族激活,bcl-2和Bax表达改变,而G2-M周期阻滞与cdc 2和cyclin B下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测定中药赤小豆中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中药赤小豆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50%甲醇超声提取,以Grace PrevailTM C18 Column (4.6 mm×250 mm,5 μm为固定相,乙腈-水(6∶9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04~1.00 m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 结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赤小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SBGC)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Bea-gle犬灌胃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有效部位后体内药动学。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Beagle犬灌胃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有效部位后定时取血,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SBGC在0.2064~8.256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Beagle犬灌胃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有效部位1.0,1.5,2.0g·kg-1后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t1/2α分别为0.20,0.10和0.14h;t1/2β分别为0.56,0.60和0.64h;V/F分别为0.08,0.15和0.08L·kg-1;CL/F分别为0.11,0.20和0.16L·h-1。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满足药动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自制标准品作对照,对南葶苈子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回收率为99.78%,RSD为2.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南葶苈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桐茂  刘炜  孔德颖 《中草药》2019,50(4):910-917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中的指标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QGG)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部免疫功能调节机制,阐释南葶苈子止咳平喘功效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QGG高(QGGH)、中(QGGM)、低(QGGL)剂量(0.20、0.15、0.10 g/kg)组和阳性对照氨茶碱(0.09 g/kg)组,连续8周采用香烟熏暴露联合细菌感染的方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大鼠于烟熏5周后开始ig给药,连续28 d。采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h17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TUNEL法观察QGG对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蛋白提取液中凋亡相关蛋白(cytoC、Caspase-9、Caspase-3、Bax、Bcl-2)及胞质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和胞核NF-κBp65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随周龄增长而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在第1~8周增长率变化缓慢。与模型组比较,QGGH和氨茶碱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从第5周开始呈增长趋势,而QGGM、QGGL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reg和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FOXP3与RORγt比值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QGGH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FOXP3和RORγt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QGGH组效果优于氨茶碱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QGGH组大鼠外周血中CD4~+IL-17~+/CD4~+和CD4~+FOXP3+/CD4~+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CD4~+IL-17~+/CD4~+FOXP3+显著降低(P0.05)。氨茶碱组大鼠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相关的表达与QGGH组相近,但是CD4~+IL-17~+/CD4~+FOXP3+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QGGH组和氨茶碱组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QGGM、QGGL组改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Bax、cytoC、Caspase-9、Caspase-3、胞核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Bcl-2、胞质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QGGH组和氨茶碱组大鼠肺组织Bax、cytoC、Caspase-9、Caspase-3、胞核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cl-2、胞质NF-κBp6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QGG可以显著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生存状态、体质量,降低外周血CD4~+IL-17~+/FOXP3+CD4~+,调控Treg和Th17特征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基因表达,平衡外周血中Th17与Treg比例,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修复损伤的组织,维持器官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秦汝兰  吕重宁  杨钒  于洋  路金才 《中草药》2018,49(8):1761-1766
目的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兴安升麻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兴安升麻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水层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3(R),24(R),25(S),26(S)-16β:23;23:26;24:25-三环氧-12β-乙酰基-3β,26-二羟基-9,19-环阿屯-7-烯-3-O-β-D-木糖苷(1)、小升麻苷B(2)、23-O-乙酰升麻烷-3-O-β-D-木糖苷(3)、7,8-二去氢-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4)、24-表-升麻醇-3-O-β-D-木糖苷(5)、24-O-乙酰兴安升麻醇-3-O-β-D-木糖苷(6)、24-表-24-O-乙酰氢化升麻醇-3-O-β-D-木糖苷(7)、12β-O-乙酰升麻醇-3-O-β-D-木糖苷(8)、23-O-乙酰基-7,8-二去氢升麻烷-3-O-β-D-木糖苷(9)、7,8-二去氢-25-脱氢升麻醇-3-O-β-D-木糖苷(10)、25-O-乙基升麻醇-3-O-β-D-木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24-O-异兴安升麻醇-3-O-α-L-阿拉伯糖苷(13)、番石榴酸-1-乙酯(14)和番石榴酸-4-乙酯(15)。结论化合物6、11、12、14、15为首次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8~10、13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苷(Ⅰ)、异槲皮苷(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荧光猝灭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确定两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结论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苷、异槲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与疏水作用力;3′-OH比3′-OCH3更能增进黄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鉴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SBGC)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行为。方法选择健康Beagle犬3只单剂量0.4g·kg-1灌胃SBGC,于给药后60min后肢静脉取血,3000r·min-1离心10min,分取血浆,将血浆经SPE-C18固相柱纯化后,采用LC/MSn方法对血浆中的待测的代谢产物进行总离子监测(TIM)和多级全扫描质谱分析(MSn)。结果在Beagle犬血浆中检测到母体成分SBGC和4种代谢产物。结论SBGC在Beagle犬体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形成II相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梓醇对纤维状β-淀粉样蛋白(amyliod-beta protein,Aβ_(1-42))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b End.3细胞分为溶剂组,模型组(Aβ_(1-42)20μmol·L~(-1)),梓醇低、中、高浓度组(Aβ_(1-42)20μmol·L~(-1)+梓醇50,200,500μmol·L~(-1));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梓醇及其对Aβ_(1-42)诱导的b End.3细胞活性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梓醇对Aβ_(1-42)诱导的b End.3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Beclin~(-1),LC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切割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显示,梓醇对b End.3细胞无毒副作用;MTT与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梓醇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b End.3细胞活性,抑制Aβ_(1-42)介导的b End.3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梓醇预处理后,可明显降低Bax/Bcl-2,cytochrome-C/β-actin,cleaved Caspase-3/Caspase-3,Beclin~(-1)/β-actin,LC3-Ⅱ/LC3-Ⅰ(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抑制Aβ_(1-42)诱导的b End.3细胞凋亡及过度自噬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谷甾醇(BSS)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T47D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BSS对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47D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技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浓度BSS抑制T47D细胞增殖,使细胞分裂增殖指数降低,且ICI182780不能完全拮抗其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BSS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ICI182780可完全拮抗其促增殖作用。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结果显示:低浓度BSS可诱导T47D细胞CyclinD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ICI182780能够抑制此诱导作用。结论:BSS通过ER介导调节CyclinD1蛋白与mRNA水平的表达,从而影响ER阳性人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4-二-O-甲基-1,2,5,6-四硝酸甘露醇酯(3,4-di-O-methyl-1,2,5,6-D-mannitol tetranitrate,DMMTN)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建立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鲁南欣康组、DMMTN低、中、高剂量(15,30,60 mg·kg-1)组,测定手术后不同时段心电图ST段和T段的抬高;并于手术3 h后硝基四氮唑蓝( NBT) 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DMMTN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术后心电图ST段和T段的抬高;能显著降低CK和LDH的活力,以及MDA的含量,同时能显著提高SOD的活力。结论 DMMTN对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经体外培养大鼠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产物。方法: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采用HPLC检测代谢进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结合对照品、化合物精确分子量和CID-MS-MS裂解碎片信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的大鼠肠道代谢产物中鉴定了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另一化合物是否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3-O-葡萄糖苷还需进一步确证。结论:肠道菌群代谢对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的转化主要是苷水解、脱羟基和甲基化,增加了化合物疏水性和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β-榄香烯体内外抗肺癌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抗肿瘤实验采用MTT法,检测浓度12.5~200μmol·L-1的β-榄香烯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A549及人正常胚胎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抗肿瘤机制研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时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内以裸鼠移植瘤为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率为指标,检测β-榄香烯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β-榄香烯作用48 h时SPC-A-1,A549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6.0,134.1μmol·L-1,但对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MRC-5有促进增殖作用,表明β-榄香烯对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β-榄香烯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干预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549.7,126.0,21.2μmol·L-1;Hoechst 33258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β-榄香烯孵育后出现凋亡细胞核固缩,浓染,着色深而呈亮蓝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β-榄香烯可诱导SPC-A-1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给药剂量为45,135 mg·kg-1的β-榄香烯在体内对裸鼠移植性人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4.01%,49.57%。结论:β-榄香烯具有选择性抗肺癌作用,提示其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其毒副作用小,而且该作用可能机制是通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药用植物辽东楤木Aralia elata中的单体五环三萜皂苷类天然产物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其结构修饰物进行体外心肌保护活性研究。方法分别以苷元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起始原料,通过苄基保护、糖苷化、苄基脱保护、酰胺化、苯甲酰基脱保护共5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利用H9c2细胞评价该类衍生物的心肌保护活性。结果设计并合成10个辽东楤木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衍生物F1~F10,均经波谱技术确证结构。药理结果表明,10个化合物对H9c2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心肌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F3的心肌保护活性与先导物活性相当。结论化合物F1~F10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心肌保护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英  王俨如  张小强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24):5206-5210
目的通过比较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mon不同洗脱部位及其单体化合物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淫羊藿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方法淫羊藿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的分离纯化,得到不同洗脱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运用Aβ_(25-35)体外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采用Hoechst33342和PI双染法,对淫羊藿的不同洗脱部位和成分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淫羊藿95%乙醇部位外,所有洗脱部位及其中的单体化合物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均对Aβ_(25-35)所致SH-SY5Y细胞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淫羊藿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二氯甲烷-甲醇(5∶1)部位作用最强,其次是30%乙醇部位、50%乙醇部位。  相似文献   

16.
补肾美髯胶囊为地标转部标的品种,由制何首乌、当归、茯苓、枸杞子、牛膝、补骨脂、菟丝子7味中药组成,制何首乌系本处方的君药,功效为滋补肝肾。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 葡萄糖苷(以下简称二苯乙烯苷)又是何首乌中的主要有效成份,现参照《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何首乌项[1] ,以二苯乙烯苷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的研究。1 仪器与试药HP 1 1 0 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G 1 3 1 1A四元泵,G1 3 2 2A气机,G1 3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刺五加三萜皂苷是我国传统中药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癌、抗疲劳、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但由于刺五加自然资源缺乏,难以满足对三萜皂苷的需求,急需寻求可持续资源利用新模式。目前,生物合成已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的重要途径,为此,探寻出刺五加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文通过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预测并克隆了刺五加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EsOSC5,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获得代谢产物;利用GC-MS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并确定EsOSC5基因功能。结果 挖掘并克隆出片段大小为2286 bp的EsOSC5基因;EsOSC5基因转化烟草的瞬时表达实验及GC-MS次生代谢产物检测数据表明,β-香树脂醇为该基因的代谢产物。结论 EsOSC5基因可促进刺五加β-香树脂醇(三萜皂苷前体)的合成积累,该基因为刺五加β-香树脂醇合酶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率。采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模式。 结果: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蛋白的最佳平衡透析时间为16 h,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低、中、高(2,4,8 mg·L-1)3个质量浓度的牛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3.23±2.23)%,(45.16±3.12)%,(44.71±3.25)%。牛血清白蛋白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能够与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残基形成6个氢键。 结论: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与牛血清发生中等强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及人结肠癌上皮细胞株HT-29炎症模型β_2肾上腺素受体(β_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待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kg~(-1))组,清肠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2.8,5.5,11.0 g·kg~(-1))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0 d,每日1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UC大鼠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结肠黏膜β_2AR,β-arrestin2,NF-κB定位表达;采用肿瘤坏死因子与脂多糖诱导HT-29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清肠化湿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_2AR,β-arrestin2,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结肠损伤分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清肠化湿颗粒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下降(P0.05,P0.01),大鼠结肠组织IGF-1,SOD,GSH-Px含量与β_2AR,β-arrestin2表达明显上升,MIF,MMP-2,MMP-9,MDA,MPO,NO,iNOS含量及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清肠化湿颗粒可缓解UC氧化应激反应及肠道炎症,其作用与激活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梓醇高、中、低剂量组。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终浓度为100、20、10μg/m L药物,应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凋亡率、β-tubulin的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β-tubulin裂解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β-tubulin结构明显完整,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梓醇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凋亡,保护窦房结β-tubulin形态可能是地黄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