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前后静脉血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肝脾破裂出血等突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7例,A组输入自体血,B组输入异体血,分别检测血液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r)。结果①未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前,两组患者的Hb、RBC、Hct、PLT、FIB明显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②回输自体血或异体血后,A,B两组患者的RBC、Hct有一定增高(P〈0.05),PT、APTT、TT进一步延长,PLT和FIB进一步降低。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血和异体血回输的效果相似,两者均能提高RBC和Hct,回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It)、凝血活酶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m)、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400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It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体血液回收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回输组(n=20)和非回输组(n=20)。记录每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取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的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回收组平均每例回输血液1528ml,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186ml,显著少于非回收组的1120ml(P<0·05)。2组各对应点时间RBC、Hb、Hct、PLT、PT、APTT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手术中异体血的输入量,且此技术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我院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术中应用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725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患者回收、回输血液量、术后输注异体血以及治愈情况。比较其中未输异体血的14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总量1501920ml,平均每例2072ml。725例患者中,死亡7例术后,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1d与术前比较RBC、Hb、Hct、PLT、WBC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前各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缓解血源紧张,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在抢救大出血时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患者75例,麻醉后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稀释血液,经中心静脉采集自体血保存备用,当各术式主要手术步骤完成时或术中出血量≥500 ml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术中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记录采血前后HR、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记录ANH前后及自体输血前后Hb、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结果 75例患者共采血29 650 ml,平均采血量395 ml,平均输入稀释液965 ml.采血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ANH后Hb、PLT、Hct下降,PT、APTT延长,且FIB减少(P<0.01),Hct符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预期目标.自体输血后Hb、PLT、Hct回升,PT、APTT缩短且FIB增加(P<0.01).结论 骨科大手术时采用轻度ANH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技术,能够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体输血效果显著,可以代替或减少异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行多例脊柱外科手术应用自体血回收,取得良好效果,血液回输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有效纠正了贫血,Hb、Hct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且无1例发生与输血有关的的并发症。自体血液回输有效地纠正了失血,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缓解血源紧张和避免了输异体血风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茆顺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5):394-395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情况。结果血液回输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有效纠正了贫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且无1例发生与输血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的应用有效地纠正了失血,明显减少了异体血用量,缓解了血源紧张的现状,避免了输异体血风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技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术中自体血细胞回输应用于脊柱手术以减少输入异体血量并观察输入后机体的凝血功能。方法对52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行自体血细胞回输,分别观察术前、术毕、术后24h、72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 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平均每例回收血细胞975m l,术毕、术后3h、24h PLT低于术前水平,PT和APTT也较术前有所延长,但72h后已接近术前。结论自体血细胞回输可显著减少脊柱手术中输入异体血量,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外科无感染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血液回收机对42例外科大手术患者手术野的出血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输异体血量.回输自体血前后的Hb、Hct及凝血功能变化和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应用自体血液回收使76.2%的患者避免了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回...  相似文献   

10.
刘建斌 《当代医学》2014,(21):90-91
目的:探讨肝脾破裂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脾破裂患者78例,按失血量的多少将其均分为3组(n=26)。给予不同剂量的自体血回输,分别于术前、术后1、24、48 h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 h时,A组PLT较术前明显降低,但未低于正常范围;相比于术前,B、C组Hb、Hct、PLT及FIB较术前均降低,C组术后1、24 h时,PT、APTT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应用于肝脾破裂术中能够及时补充红细胞,提高手术成功率,一定范围内的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接受储存式自体输血的37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患者在储血前、后及回输自体血液后的部分血液指标。结果: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进行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部分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虽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水平之上(即Hb﹥110g·L-1、Hct﹥0.30、PLT﹥100×10^9·L-1),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所有术前采集的血液均用于患者本人,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择期心脏手术患者,符合节约用血的原则,相比异体输血在经济、安全、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中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25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病人,根据总出血量和回输血量分为3组,分别比较手术前、回输前后血Hb、Hc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回输血<800 mL)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回输前FDP比手术前增加(P<0.05),回输后又接近正常.B组(回输血800 ~ 1 000 mL)回输后除Hb较回输前上升外,PT、APTT延长,FIB降低,但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回输血>1 000 mL)手术前、回输前后的Hb、Hct低于正常值,PT、APTT延长,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回输前减退更明显(P<0.05),但回输后的Hb、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维持红细胞携氧能力,对大量失血和大量回输自体血红细胞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宋广平 《海南医学》2013,24(23):3558-355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42例择期实施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或术后24 h内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手术前、回输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血小板(PLT)、出凝血指标(PT、PTINR、APTT、TT)及输血反应。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失血过多同时输注2 U异体滤白悬浮红细胞外,其余均未输注异体血液。输血后未见发热及皮疹,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大脏器功能基本正常或化疗、放疗后缓解期的肿瘤患者,在血红蛋白〉100 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血小板及出凝血指标正常的前提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前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ICS)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节血效果和对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估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5例。Ⅰ组采用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Ⅱ组采用单纯术中自体血回输,Ⅲ组为未处理组。分别检测麻醉前(T1)、采血后10分钟(T2)、保存的自体血(包括术前和术中)回输前10分钟(T3)、回输后10分钟(T4)、术后24小时(T5)、术后48小时(T6)各时点的血色素(Hb和Hct)水平、凝血功能(PT、APTT、FIB)、血电解质(K+、Na+、CL-)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三组血清电解质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比容未见明显差异(P〉0.05);APTT指标Ⅰ组与Ⅱ组在T3和T4都有延长,但Ⅰ组在T5和T6时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P〈0.01),而Ⅱ组和Ⅲ组在T5和T6时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术前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未增加手术风险,并且可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范琦慧  张伟峰  严海雅 《浙江医学》2010,32(10):1506-1508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对前置胎盘患者分娩前后RBC、Hb、HCT和PLT的影响,并观察术中出血量及出血并发症,探讨在前置胎盘患者中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共30例,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输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成分输血,对照组不进行自体输血,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学指标(RBC、Hb、HCT和PLT)的变化、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血中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Hb含量的术前术后变化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异体输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可减少产科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的肝移植患者2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以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20例患者共回收血22952ml,平均每例1148ml.采用自体血回输后,HB、HCT、RBC均明显回升; PT、APTT、Fib、Plt等凝血指标均异常且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不良反应.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骨科全麻下自体血回收,分别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检测APTT、PT、Hb、Hct、Plt。结果:回输前和术前相比血液的凝血状态明显变化,自体血回输后Plt进一步下降,但APTT,PT没明显变化,同时Hct明显升高。结论:病人的凝血状态在自体输血之前就发生了改变,自体血回收对于创伤性失血的病人使用是有意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预存式和血液等容稀释式自体血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未输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b、PLT、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用异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Hb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库血量、术后引流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24小时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并补充等量液体,然后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结束同时回输自体血。观察患者血液稀释前与手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变化及异体输血量情况。结果 3例心脏病患者术后Hb、Hct、Plt恢复良好,手术异体输血量减少。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对节约用血、减少或避免血源性传染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术中回输自体血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2 5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病人 ,根据总出血量和回输血量分为 3组 ,分别比较手术前、回输前后血Hb、Hc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A组 (回输血 <80 0mL)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 ,回输前FDP比手术前增加 (P <0 .0 5 ) ,回输后又接近正常。B组 (回输血 80 0~ 10 0 0mL)回输后除Hb较回输前上升外 ,PT、APTT延长 ,FIB降低 ,但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组 (回输血 >10 0 0mL)手术前、回输前后的Hb、Hct低于正常值 ,PT、APTT延长 ,回输后凝血功能指标较回输前减退更明显 (P <0 .0 5 ) ,但回输后的Hb、Hc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维持红细胞携氧能力 ,对大量失血和大量回输自体血红细胞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