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邓洪强  王盛 《右江医学》2005,33(2):169-170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1]。传统方法采用拉拢张力缝合,缺损较大者修补后复发率高。1999 年 12 月至 2004 年 6 月我院利用聚丙烯网片施行腹壁大切口疝(疝环直径≥5cm)修补术 20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性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3~78岁,平均62.5岁,其中上腹正中切口疝 2 例,下腹正中切口疝5例,右下腹直肌旁切口疝 8 例,左下腹直肌旁切口疝5例;4例为复发疝,其中2例为2次复发。疝环最小直径为5 cm,最大直径为 18 cm,平均 8.5 cm。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  相似文献   

2.
应用复合疝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11%[1]。巨大腹壁切口疝(>10 cm)发生率低,但手术困难。我科自2000年起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复合切口疝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2月~2001年6月应用涤纶布修补腹壁缺损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7~72岁,平均56岁。右腹直肌切口26例,左腹直肌切口5例,麦氏切口3例,上腹正中切口8例,右肋缘下切口  相似文献   

4.
本科自1999年8月至2000年1月采用济南世纪生物粘合剂研究所生产的WAB生物粘合剂,粘合普外科手术切口4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1例中男11例,女3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6岁。甲状腺手术领状切口11例,胆囊切除经腹直肌切口10例、经肋缘下切口9例,经腹直肌切口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3例,上腹正中切口胃癌根治术3例,阑尾切除经腹直肌旁切口2例、经麦氏切口1例,斜疝修补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切口最长20cm,最短5cm。2)粘合方法:按常规缝合皮下各层,认真止血,干纱布擦去切口内渗液,助手用组织钳钳夹对…  相似文献   

5.
腹壁硬纤维瘤多生长在腹直肌或腹外斜肌的肌鞘或腱膜中,位于腹壁深层甚或浸润腹膜生长,其生长缓慢,呈椭圆形,坚硬,无自觉症状,多发于女性下腹壁,有恶变倾向,多无转移,易复发的腹壁良性肿物。我院自2000~2005年间,收治腹壁深层硬纤维瘤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40岁。发现肿块时间为10天至24个月。均已婚有足月孕产史。其中中腹经腹直肌手术史者2例,下腹正中或经腹直肌手术者4例。触诊结合彩超或CT检查确诊肿瘤。纵径为2·0 cm~5·0 cm,横径为1·5 cm~3·0 cm。肿廇长在腹直肌鞘内6例,均在切口…  相似文献   

6.
腹壁切口疝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的人数逐渐增多,患病率也逐年提高。这往往与患者体质、年龄、原切口感染及伴发其他疾病有关。笔者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3年10月28例中小腹壁切口疝病例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性为11例,女性为17例,年龄46-82岁,平均68.4岁,以脐平面为界,上腹占9例,下腹部为19例。距第一次手术后出现腹壁疝最长时间为15年,最短出现为一个月。本组中右肋缘下切口疝1例,上腹正中切口疝3例,右侧经腹直肌切口疝12例,阑尾麦氏切口疝4例,下腹正中切口疝8例…  相似文献   

7.
曹利平 《浙江医学》1995,17(3):189-189
迟发性腹壁切口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原手术切口感染,多发生在原手术后1年以上。我科自1962年1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腹壁切口疝108例,其中迟发性32例(29.6%),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女各16例,年龄20~74岁,平均51.29岁。发生于原手术后1~31年,平均6.53年。 原手术切口:麦氏切口16例,正中切口6例,正中旁切口(包括经腹直肌切口、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外缘切口)10例。 Ⅰ类切口6例,Ⅱ类切口21例,Ⅲ类切口5例。甲级愈合15例,切口感染13例,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不详4例。  相似文献   

8.
1995~ 2 0 0 0年我院阑尾穿孔手术 90例 ,笔者发现采用右下腹直肌旁切口较麦氏切口感染率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阑尾穿孔手术 90例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36列 ,平均 42 .6岁 (12~ 6 5岁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5 4例采用右下腹直肌旁切口 ;36例采用麦氏切口。术中见 :右下腹膜腔或下腹腔腹膜炎 ,脓液及脓性液体 30~ 5 0 0 ml不等。常规采用腹膜外翻腹巾保护 ,切口抗生素溶液冲洗、浸泡。术后常规应用 :氨苄氰 +甲硝唑 +庆大霉素抗感染。1.3 术后情况  36例采用麦氏切口 ,切口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置入术,3例采取腹直肌前鞘上补片置入术,9例置于腹膜下补片置入术,随访1~36个月。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4例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良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壁缺损而引起的严重的腹壁疝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聚丙烯网片修补是其中的一种。我院近 10年来采用此法修补5 5例。其中有 5例属难治性复发性切口疝。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5~ 6 5岁 ,平均 5 9岁。男性中 3例为经腹前列腺摘除术后 ,1例为膀胱切开取石术后 ,4例均为下腹正中切口 ,术后出现切口疝 ;1例女性为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后 ,为中下腹左旁正中切口 ,术后切口感染并出现切口疝。 5例均为行单纯切口疝修补术后而再次复发性疝 ,病史 0 .5~ 4年。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  相似文献   

11.
肝下阑尾属阑尾位置变异的一种 ,发病率很低 ,现将我院 1994年 8月~ 2 0 0 0年 4月收治的 4例肝下阑尾炎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1例。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7 5岁。 4例患者血白细胞均大于 10 0× 10 9/L ,至手术时病程 8~ 56小时 ,平均 30 8小时。 3例入院后立即行急诊手术 ,1例观察 2 6小时后手术 ,2例有转移性右侧腹痛 ,压痛以右上腹为显著 ,手术时采用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另 2例入院时右下腹痛为主 ,检查时其右侧腹压痛 ,但以右下腹为显著 ,手术时采用右下麦氏切口。 4例术中均不同程度地延长切口 ,平…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5岁,建筑工人。因高空作业时不慎自4m高处坠落,右侧腰背部着地。当时诊断为“右L1~4横突骨折并腰肌血肿,右肾挫伤”。伤后2周发现右下腹逐渐膨隆,并渐有坠胀感.且以立位及腹压增高时为甚,平卧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就诊,诊断为外伤性腹壁疝(右)。查体:全身情况良好。腹部平坦。立位可见右下腹呈斜向半球形膨出,“肿块”约11cm×7cm大小,质柔软,平卧后“肿块”消失。右下腹壁松弛,触之腹直肌与贩股沟韧带之间有明显“空虚”感。余米见异常。手术及步骤:在腰麻下施行应壁疝成形修复术。手术证实右侧腹内斜肌与腹根肌…  相似文献   

1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98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93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4~ 83岁 ,平均 5 2 .4岁。腹股沟斜疝 76例 ,腹股沟直疝 12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7例 ,双侧腹股沟直疝 3例 ,其中复发性疝 11例。病程 1~ 5 2年 ,平均 4.2年。合并症有高血压病2 4例 ,冠心病 10例 ,慢性咳嗽 2 1例 ,前列腺增生症 16例 ,慢性便秘 11例。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传统方法作切口 ,游离精索。找到疝囊后 ,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  相似文献   

14.
耻骨旁切口疝(Incisional parapubic bemia)是一种少见的腹壁切口疝,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充分,误诊断为腹股沟直疝或混合于普通的腹壁切口疝,导致术后复发^[1.2],先前我们曾报道过用聚丙烯网片成功修补的耻骨旁切口疝5例^[2],本文报道用聚丙烯网塞修补耻骨旁切口疝3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1993年~ 1998年采用提睾肌内修补腹横筋膜治疗腹股斜疝 6 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3例患者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42 .6岁。均为男性。发生于右侧 33例 ,左侧 2 4例 ,双侧 6例。随访时间 1~ 2a ,其中随访 1~ 3a 36例 ,随访 4~ 6a 2 7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 ,由内环处到外环切开提睾肌 ,找到疝囊后切开并返回内容物 ,游离疝囊至内环。由疝囊探查腹壁下血管位置 ,标志于术区表面 ,同时探查海氏三角及股环以免遗漏并存疝。高位结扎疝囊后切除多余疝囊 ,探…  相似文献   

16.
仇金珠 《河北医学》2002,8(8):737-738
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引进以色列医生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1] ;并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 ,临床价值优于既往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共 389例 ,均为初产妇。除前置胎盘 2例采用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外 ,其余 15 6例均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年龄 2 0~ 4 2岁 ,平均 2 6 .4岁。1.1.1 手术方法切口选择 :自髂前上棘连线下 2~3cm处横行切开皮肤 12~ 15cm[2 ] 。在切口中心处切开皮下组织约 2~ 3cm直至腹直肌前鞘 1cm(…  相似文献   

17.
刘力 《医学文选》2000,19(3):324-325
1990年6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阑尾周围脓肿病人105例,其中期手术84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3例,女21例;年龄10~66岁,平均31.8岁。以民工为主。腹痛至手术时间为48h~14d。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病史,体检触及5~12cm大小不等、无活动的右下腹压痛性包块,B超检查76例均提示有5~11cm的液性暗区,体温38℃~39.1℃,白细胞增高,左移明显。1.2 治疗经过 联合应用对抗厌氧菌及需氧菌的抗生素作围手术期处理;取右下腹经腹直肌或腹直肌旁切口进入腹腔;注意保护创口勿被污染。…  相似文献   

18.
徐勇  刘强 《四川医学》2002,23(10):1044-1044
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7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来 ,已作小切口胆囊切除 (MC) 6 7例 ,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CC)有明显优势。现就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技巧及意义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6 7例 ,其中男 2 1例 ,女4 6例 ,年龄 2 4~ 80岁 ,平均年龄 5 7岁。1.2 方法及结果 :麻醉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切口全采用右腹直肌切口 ,长约 4~ 7cm[1] ;手术耗时最长90分钟 ,最短 4 0分钟 ,平均时间为 6 0分钟 ;平均出血量为 15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为 12小时。全组病例无术中意外损伤及并发症产生。2 …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 ,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 3例全部为男性 ,年龄平均 51岁。属首次复发9例 ,第 2次复发 3例 ,第 3次复发 1侧。复发时间为术后 5个月~ 1 0年。其中斜疝 1 0例 ,直疝 3例。所有病例均为 Coope修补术后复发。2 手术方法离原切口上方 2~ 3cm作一约 6~ 8cm长斜切口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 ,用血管钳分开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与切口平行切开腹横筋膜 ,手指伸入腹横筋腹下轻轻分离 ,很容易找到疝囊 ,分离疝环周围组织 ,高位结扎疝囊 ,远端旷置 ,于腹股沟区覆盖爱惜康疝补片 ,固定于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采用Jean Gosset及北京友谊医院介绍之自体腹壁皮条连续缝合修补术,治疗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均获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沿疝环边缘做椭圆形腹壁切口,依疝环大小切取20×10cm~2的腹壁皮片,清除全部皮下脂肪,以同心旋转方式将皮片剪成2cm宽,60~70cm长之皮条,并将皮片中心之原手术疤痕切除,将皮条浸泡在庆大霉素溶液中备用。解剖疝囊,并沿腹直肌前鞘表面游离切口两铡皮瓣达两侧腹直肌的外缘。于近白线处切开腹直肌前鞘,游离腹直肌后方,切除过多的疝囊,缝合腹膜。用止血钳经腹直肌后于腹直肌边缘处穿透腹直肌前鞘,将备好之皮条穿入以真皮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