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熏蒸组30例,非熏蒸组30例,疗程为20d,分析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熏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及IL-10的含量变化,分析熏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6.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及TNF-α、IL-10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薰蒸组21例,非薰蒸组21例,非薰蒸组给予美洛昔康和甲氨喋呤口服,薰蒸组在非薰蒸的基础上加中药薰蒸,疗程为20d,疗程结束后分析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薰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及IL210的含量变化,分析薰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6.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及TNFα、IL210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熏蒸组(药物内服及中药熏蒸)与非熏蒸组各30例(单用药物内服),疗程20d;比较两组急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ESR、CRP、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的骨保护机制。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5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双侧肾俞、足三里及阿是穴艾灸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IL-17、TNF-α、MMP-9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血清中R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CRP、ESR、LTB4、IL-17、TNF-α、MMP-9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元市中医院风湿疼痛科中药口服+中药熏蒸为主治疗的RA病例40例及中药口服为主治疗的RA病例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VAS评分、HAQ量表评分及ESR、RF、CR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VAS评分、HAQ量表评分及ESR、RF、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及ESR、RF、CRP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局部熏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快速缓解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CRP、ESR、RF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深入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活动期EO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蠲痹丸。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总有效率,治疗4个月后ACR20、ACR50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EOR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熏蒸I号方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a组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b组予中药熏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握力,检测治疗前后RF、ESR、CRP等指标。结果 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及观察a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及观察a组相比,观察b组的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RF、ESR、CRP明显降低,握力增加(P<0.05)。结论 自拟中药熏蒸I号方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握力、RF、ESR、CRP,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BQC)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38例RA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4例,BQC治疗)、Ⅱ组(46例,MTX治疗)和Ⅲ组(48例,BQC加MTX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和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ESR、CRP、R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Ⅲ组优于Ⅰ、Ⅱ组(P<0.01);3组间疗效比较,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因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未处理。结论 BQC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QC加MTX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BQC或MTX,并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提示BQC加MTX是治疗RA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独活寄生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27%、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F、CRP、ESR、DAS28、HAQ评分均降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ES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急性期每周2次,缓解期每周1次,口服;观察组予千斤拔油针,隔日1次,每周3次。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34/38),对照组为62.2%(24/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SR、CRP、RF、IL-1、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ESR、CRP、RF、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千斤拔油针可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关节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蜂针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蜂针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数均减少(P0.05),晨僵持续的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输穴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针灸时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时限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 47例 RA患者进行了 6个疗程的针灸治疗 ,分别与第 3和第 6疗程结束后观察针灸对RA患者关节晨僵、肿胀、疼痛以及 RF、ESR、CRP的影响。结果 :第 3疗程结束后 ,针灸对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症状治疗的显效率分别为 34.0 % ,9.5 % ,2 3.4% ,RF的转阴率为 2 .2 % ,ESR、CRP的下降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第 6个疗程结束后 ,针灸对关节晨僵、肿胀、疼痛治疗的显效率分别为 80 .9% ,64.3% ,87.2 % ,RF转阴率 2 6.7% ,ERS、CRP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针灸治疗时限对 RA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进行评定,包括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及活动8项内容;比较2组治疗前后RF、ESR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71.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减少(P0.05),晨僵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HAQ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活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HAQ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RF、ESR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F、ESR及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痹痛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服痹痛方)25例,对照组(服正清风痛宁片)25例,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8%(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范德辉  夏波 《中国针灸》2007,27(10):731-734
目的:探讨提高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48例)和西药组(48例)。综合组采用热针电针治疗仪,穴取上肢肩、曲池、手三里、支沟;下肢风市、阳陵泉、梁丘、膝阳关等,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口服西药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碇、甲氨喋呤治疗;西药组单纯西药治疗。2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79.2%,西药组有效率为52.1%,综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综合组优于西药组(P<0.01)。2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P<0.01),且综合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热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通络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及血红蛋白、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益气养血通络方联合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30例用琥珀酸亚铁片联合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测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尿常规,中医症候、休息痛、晨僵时间、握力、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及患者和医生的总体评价积分、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休息痛的改善,提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ESR、CRP、RF、PLT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血通络方对RA疗效显著,能降低血小板计数,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对关节肿痛和免疫炎症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SA-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价问卷(HAQ)、压痛及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SA-28、VAS、HAQ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RF、ESR、hs-CRP、IgA、IgM水平均明显降低,中药组DSA-28、HAQ、VAS评分、压痛及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RF、ESR、hs-CRP、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患者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关节肿痛,调节免疫炎症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天星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每次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星健骨方胶囊,每次1.35~2.25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IgG、IgM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CRP、IgG、IgM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天星健骨方治疗RA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