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和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解剖特点和发病原因。[方法]对6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所见,以及其中25例患者术前肌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果]术中见60例患者存在肘管弓状韧带的肥厚增生,卡压磨损尺神经导致炎性病变;术前肌电图检查发现25例患者的尺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平均传导速度为27.97m/s;运动反应波幅降低,平均电压为1.95mv;潜伏期延长,平均时间为5.41ms;6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继发于肘部创伤25例,慢性劳损15例,慢性骨关节炎14例,占位病变5例,先天异常有6例。[结论]肘部的创伤及慢性劳损可以导致肘管弓状韧带出现肥厚增生,引起尺神经卡压磨损,这是肘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慢性骨关节炎,占位病变和先天异常;尺神经可被机械性卡压和磨损,出现慢性缺血缺氧,导致肘管综合征的发生;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术前的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在诊断时应注意该病与其他部位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避免出现误诊可能造成的正中神经严重损害的后果。方法:收集了16 例(19 个腕)误诊的腕管综合征病例,对引起误诊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引起误诊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腕管综合征重视不够,容易将其误诊为更为常见的颈椎病;急性腕管综合征容易误诊为外伤时较常见的正中神经挫伤。2、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够详细是造成部分病例误诊的关键。3、对可疑病例未进行必要的肌电图检查。结论:加强对腕管综合征这一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受压综合征的认识,准确收集临床资料,必要时结合肌电图检查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对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惠侧及对侧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2)患侧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3)患侧拇短展肌、指浅屈肌、旋前方肌、拇长屈肌肌电图。结果10例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12例骨间前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2例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旋前方肌、10例拇长屈肌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12例拇短展肌、指浅屈肌肌电图正常。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为:骨间前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其支配肌肉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而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正常.其支配肌肉肌电图正常。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可为该病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曾被误诊为颈椎病的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原因及鉴别该两疾病的方法。方法分析44例曾被误诊为颈椎病的椎孔外颈神经卡压征后发现(1)颈椎病多见壮年、老年人。以颈肩部酸痛,颈部活动到一个角度时特别痛,头颈不知放何处好为主要症状。体征为棘突间有压痛、两项部或颈外侧有压痛,仅有1~2根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前臂后上方内侧偶有感觉障碍。颈部痛点局封后无效。(2)椎孔外神经根卡压征老、壮、青、少年均可发生。以颈肩部不适,肢体麻痛,患侧上肢不知放何处好为主要症状。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明显压痛点。背部压痛点在脊柱旁并向患侧放射。常见C1至T1多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并常可合并前臂后上方内侧、面部感觉障碍。颈部痛点局封立即见效,感觉改善、肌力增加。结果诊断性治疗即颈部痛点局封,是鉴别椎孔外神经根卡压征和颈椎病的重要方法。结论椎孔内外颈神经根卡压征常和颈椎病相混淆,故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卡压症是指由于臂丛神经受压迫、刺激,其相应支配区出现疼痛、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以臂丛神经下干卡压为主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上干卡压为主的臂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常常被错误地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或“肩周炎”,由于对发病部位的判断不正确,治疗效果不好。从1999年5月开始,采用颈部前中斜角肌起始部及止点封闭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这部分病例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肢两个或多个部位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 15例上肢 2个或多个部位神经卡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检查受卡压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感觉区域、压痛、放射痛 ,肌电图仅作参考。诊断明确后均行神经松解术。结果  15例患者术后 3周肌力恢复到 4级 ,感觉逐渐好转 ;3个月后完全恢复 ,无一例复发。结论 诊断正确、彻底地松解神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卡压症是指由于臂丛神经受压迫、刺激,其相应支配区出现疼痛、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以臂丛神经下干卡压为主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上干卡压为主的臂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常常被错误地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或“肩周炎“,由于对发病部位的判断不正确,治疗效果不好.从1999年5月开始,采用颈部前中斜角肌起始部及止点封闭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这部分病例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卡压症是指由于臂丛神经受压迫、刺激,其相应支配区出现疼痛、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以臂丛神经下干卡压为主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上干卡压为主的臂丛神经卡压症病例,常常被错误地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或"肩周炎",由于对发病部位的判断不正确,治疗效果不好.从1999年5月开始,采用颈部前中斜角肌起始部及止点封闭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卡压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这部分病例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收治的桡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治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对收治的10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患者,4例行保守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10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为慢性、反复性疾病,常见于体力劳动者,症状表现为手背疼痛、麻木,握拳或前臂旋前时可伴疼痛,前臂桡侧Tinel征(+),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上肢两上或多个部位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15例上肢2个或多个部位神经卡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检查受卡压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感觉区域、压痛、放射痛,肌电图仅作参考。诊断明确后均行神经松解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的3周肌力恢复到4级,感觉逐渐好转;3个月后完全恢复,无一例复发。结论 诊断正确、彻底地松解神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术后疗效。 方法 对 1 998年~ 1 999年收治的 1 0例踝管综合征就其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6例术前行肌电图检查 ,术后经 1~ 2年随访 ,应用 Pferiffer法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 1年随访 ,患足 Pfeiffer法评价 5例为优 ,4例良 ,1例差。 结论 根据症状、体征 ,并结合肌电图技术 ,可早期明确临床诊断。由于神经的损伤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卡压的程度有关 ,应早期手术 ,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7例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减压松解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前臂伸肌肌力及肌电图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保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的骨—筋膜和内受压而产生的征候群。自 1988年~ 1994年 ,我们采用保守疗法对在门诊所遇的 7名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6~ 37岁。其中长时间屈膝下蹲所致者 4例 ,踝关节急剧内翻损伤所致者 3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36小时~ 3天。二、症状及诊断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小腿及足外侧疼痛或感觉障碍 ,疼痛于行走加快时及足内翻时加剧 ,踝背伸和伸趾无力或受限 ,足外翻力差或消失。腓骨颈处 Tinel征阳性。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14.
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为最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肌电图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均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继发于脊髓空洞症后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一组继发于脊髓空洞症的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6例脊髓空洞症合并肘部Charcot关节炎的患者通过详细的临床体检、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并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结果所有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即使在肘关节强制后仍然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于脊髓空洞症合并肘部Charcot关节炎患者,如果出现手部功能的减退,应高度可疑有继发性尺神经卡压,一旦确诊,手术治疗要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原位松解手术中尺神经的卡压部位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2例,术前全部经神经肌电图证实,所有病例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析尺神经卡压部位。结果术中发现造成肘部尺神经卡压部位中Osborne韧带卡压10例,肘关节腱鞘囊肿卡压7例,被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腱性组织卡压5例。尺神经功能(主要是感觉)在术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原位松解手术中,造成尺神经卡压的部位主要有Osborne韧带、腱鞘囊肿和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腱性组织。找到尺神经卡压点并予以处理对尺神经原位松解手术的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25例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23例行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和多肢体肌的常规肌电图(EMG)检查,另外还检测上肢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结果CSM组患者三肢体肌、胸段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EMG异常率分别为4.00%、4.00%、8.00%,SEP异常率为80.00%,ALS组三肢体肌、胸段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EMG异常率分别为56.52%、73.91%、91.30%,SEP异常率为8.7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M组有2例合并ALS,2例为A15;A15组有2例合并CSM。结论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和多肢体肌的EMG检查和上肢的SEP检查有助于CSM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孙益  童培建  李象钧 《中国骨伤》2013,26(11):949-952
目的:探讨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5例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5~60岁,平均50.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10个月,平均6.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前臂上段外侧处酸痛,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伸腕力弱,肌电图检查呈现神经源性损害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将神经损伤后按制订的标准结合临床进行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结果: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为8.5个月,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可,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价,优(M4S3+及以上)3例,良(M3S3)2例。5例患者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达到正常生活要求。结论:手术切除腱鞘囊肿、骨间背侧神经松解术治疗肘部腱鞘囊肿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彻底解除骨间背侧神经卡压,促进该神经的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9例双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1997年以来同时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例中选出29例患者,诊断标准为:(1)影像学上存在神经根在椎管内受压的证据;(2)有临床和(或)电生理的证据表明存在周围神经受到卡压;(3)周围神经的Tine1征阳性。对其中5例行保守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即神经松解术。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分优、良、可和无效4级。结果:25例治疗后疗效优良,占86%。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周围神经卡压的双卡综合征并不罕见,正确认识双卡综合征,对诜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估计愈后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