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10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以及其中35例癌旁正常组织以及8例食管良性疾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食管良性疾病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表达PIF的个体其癌旁正常组织中亦有PIF表达,PIF表达在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PIF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是否侵及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E2F-1和Rb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E2F-1和R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36.0%(P<0.01),E2F-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阴性表达率为3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0%(P<0.05),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尚不能认为与分期有关。结论 E2F-1和R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即E2F-1过度表达而Rb表达有一定程度缺失,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S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8.0%(24/5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5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高表达,阳性率为94.0%(47/5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基因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hML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一食管癌患者食管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1(human mutl homolog 1,h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深入研究它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取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其病理切片中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均存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MLH1蛋白在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hML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正常鳞状上皮组织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6%、56.52%、84.78%,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阴性者,年龄较阳性者大(P〈0.05);hMLH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缺失可能在早期就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hMLH1蛋白可能抑制或延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探讨Bu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相应的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ub1蛋白和Bub1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5),且Bub1 mRNA及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ub1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6.67%;CO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86%和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Р〈0.01)。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Р〉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Р〈0.05)。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Р〉0.05)。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OX-2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Р〈0.01)。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且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Survivin与COX-2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通路,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两者关系的分子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7.7%和90.3%(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4.8%和22.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18).结论 KiSS-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K1δ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正常食管上皮、19例羟度不典型增生、1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CK1δ与COX-2的蛋白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0例癌组织、1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进行上述两种蛋白的定量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CK1δ和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显著低于癌组织(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中CK1δ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CK1δ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有无纤维膜的侵及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有纤维膜侵及组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纤维膜侵及组(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K1δ蛋白与COX-2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结论:CK1δ、COX-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望成为评价食管癌恶性程度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2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mRNA的表达。另选取芯片库中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所有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mRNA阴性表达率为55.17%(16/29),Bmi.1mRNA阳性表达率为62.07%(18/29)。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蛋白低表达(0.724±0.095比0.899±0.089,t=2.319,P=0.028),Bmi.1蛋白高表达(0.980±0.068比0.729-1-0.066,t=2.863,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el-18的阴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3%(59/89)比31.5%(28/89),X。21.606,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Bmi-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2%(66/89)比30.3%(27/89),Х^2=34.249,P〈0.05]。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Mel-18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Х^2=8.003,P=0.004)、浸润深度(Х^2=17.094,P=0.001)、淋巴结转移(Х^2=5.156,P=0.026)相关,Bmi-1表达与分化程度(Х^2=14.625,P=0.001)、临床分期(Х^2=7.863,P=0.005)、淋巴结转移(Х^2=5.771,P=0.005)相关。另外,通过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el-18和Bmi-1的表达负相关(r=-0.592,P=0.001;r=-0.285,P=0.007)。结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Mel-18可能起抑癌作用,而Bmi-1可能起致癌作用,二者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并与常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相比较,探讨PIF作为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PIF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F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即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无关。与CEA和CYFRA21—1相比,只在肺鳞癌中比癌胚抗原的敏感性高(P〈0.05)。结论: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其敏感性并不比常用的CYFRA21—1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ROCK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1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ROCK1蛋白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患者中较高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癌周组织及盆腔淋巴结中podoplanin及HPV16/18抗原的表达,寻求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标记物.方法:选取宫颈鳞癌57例,每例取1-3个淋巴结,共选取淋巴结103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odoplanin及HPV16/18的表达.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癌周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癌周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odoplanin的阳性率分别为76.2%(16/21),41.7% (15/36),27.2%(6/22).在淋巴转移患者的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淋巴无转移患者的淋巴结中HPV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9.3% (25/28),60.0% (18/30),4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盆腔淋巴结中HPV16/18和podoplanin抗原,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Podoplanin可以作为检测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HK1(sphingosine kinases 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中SPHK1的表达.结果: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29例SPHK1高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占所有食管鳞癌组织的72.5%,明显高于SPHK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35,25.7%).且SPHK1的表达与患者是否淋巴结转移(P =0.018)、TNM分期(P=0.035)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SPHK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20ctn和Kaiso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7例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以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在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组织中,p120ctn膜表达减少直至消失,细胞浆内表达逐渐增强,Kaiso蛋白主要表达于食管癌细胞浆内。在食管癌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120ctn和Kaiso有关,p120ctn和Kaiso可能是食管癌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TPN13和FAK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建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预后预警及个体化治疗的肺鳞癌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PTPN13及FAK在肺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PN13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FAK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TPN13和FAK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PN13基因是肺鳞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FA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子14(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行根治切除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黏膜组织中Fn1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Fn1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61/118),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Fn14蛋白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23个月(95%CI:17~29个月),而Fn1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为54个月(95%CI:50~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T分期、N分期外,Fn14蛋白表达亦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51, 95%CI: 1.02~2.24;P=0.022)。结论 Fn14蛋白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PX2在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在 62例食管鳞癌、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 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PX2蛋白在正常黏 膜、癌旁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 4.8%(3/62),51.6%(16/31)和85.5%(53/62),三组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 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癌旁不典 型增生和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2%(3/62), 45.2%(14/31)和71.0%(44/6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且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期、浸润 和转移相关。结论 TPX2、Aurora A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是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 管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与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患者322例,转移率52.6%。清扫淋巴结16513枚,转移1128枚,转移度6.8%。胸部淋巴结转移245例,转移率40%。胸部淋巴结清扫总数8510枚,转移639枚,转移度7.5%。腹部淋巴结转移191例,转移率31.2%。腹部淋巴结清扫总数7765枚,转移458枚,转移度5.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腹部淋巴结转移、T分期、胸部淋巴结清扫数、分级、病变长度以及年龄是胸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瘤栓、贲门受侵、胸部淋巴结转移数、部位、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病变长度是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