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史永堂  何磊  吕静 《河北医药》2012,34(7):1084-1085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规范治疗应在发病6 h之内、没有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以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恢复缺血梗死区心肌的血液灌注,从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最大限度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但在血管急性再通时,极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如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危及生命.我们在进行静脉溶栓的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及预后产生了良好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青年AMI[1]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不论病因如何而发生的AMI:其发病急,临床症状及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生活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而与其他年龄组患者有所不同;在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惟一能尽早实现血管再通使冠脉血流重新灌注的方法就是静脉溶栓治疗,而溶栓治疗的护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本文总结了2001年8月-2011年8月我院青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迅速恢复前向血流 ,减少泵衰竭的发生 ,改善临床情况 ,降低病死率[1] 。但伴随溶栓后血管再通而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总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对判断临床溶栓疗效及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5月住院的AMI患者 12 5例 ,其中男 94例 ,女 31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 6 7岁。AMI诊断符合[2 ] :①缺血性胸痛持续≥ 30min ,含服或静滴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②心电图 (ECG)相邻 2个以上胸前导联或Ⅱ、Ⅲ、av…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6%.溶栓后冠脉再通时间为47~72 min,平均时间(53.6±15.7)min.冠脉再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其类型:19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19例患者中17例(占89.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多在0.5~2 h内,平均时间(1.2±0.74) h.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12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3~18rain后绝大多数自行缓解,2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缓解,其中9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缓解;室颤1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近年来许多文献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中有超过25%患者的心肌组织血流并未恢复[1],  相似文献   

6.
聂香莉 《医药世界》2009,11(6):279-279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应该是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在没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惟一能尽早实现血管再通使冠脉血流重新灌注的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本文总结了2004年以来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的资料60例,旨在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董晓莉 《贵州医药》2004,28(8):715-7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掌握其特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9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83例AMI患者,在常规给予休息、镇静、镇痛、吸氧及对症治疗外,均采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治疗,并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结果 71例血栓再通,再通率为85.5%,住院期间死亡4例,病死率4.8%,治疗期间10例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6例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均自行缓解,2例出现皮下淤血点,1例齿龈渗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可以减少心肌损伤,实现血管功能重建,降低AMI的病死率,是恢复心肌血液灌注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18-3418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减少梗死面积,维护心脏功能,降低AMI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此疗法有一定危险性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1再灌注心律失常(RA)R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是溶栓血管再通的重要指标之一。突  相似文献   

10.
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病理基础,再通治疗在近代AMI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静脉溶栓已成为恢复早期血流再灌注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19-2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病情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的灌注治疗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应用溶栓药物,使病变血管的血栓溶解后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12.
韩凤波 《河北医药》2007,29(12):1342-13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减少坏死心肌数量,缩小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对溶栓后ST段进一步抬高或下降后再抬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可能的原因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AMI资料齐全的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岁。均符合下列条件:年龄小于70岁,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入院,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每人次150万U0.5h内输入。溶栓入选标准、药物使用方法及临床再通评价根据1996年制定的国内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入院2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冠脉病变情况。临床再通以溶栓2h内胸痛是否缓解,抬高的ST段回落是否≥50%,血CK-MB高峰是否提前至14h,及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判定标准,冠脉造影再通标准为TIMI血流2~3级。梗死部位以前壁(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为主62例,下壁(下壁、正后壁、下壁正后壁、下壁并右室、下壁正后壁并右室)为主31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并下壁2例。1.2方法溶栓前常规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位...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河北医药》1991,13(4):216-217
缺血心肌恢复其血流灌注可引起严重的节律紊乱,即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s,RA)。这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发生在一过性冠脉痉挛、血栓溶解或冠脉搭桥术后,不仅是冠心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心肌梗塞再通疗法疗效的严重并发症。在冠脉溶栓疗法成功的病例中,室颤发生率可高达70%。因此,随临床上再通疗法的普遍应用,RA亦倍受关注。本文旨在对其发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RA的生理生化基础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心肌不仅存在缺血所致损伤的不均一性,而且加上了再灌注引起的进一步损伤和/或恢复的不均一性,这种存在于缺血区内及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的血液供应及代谢在时空上的不均一性(Heterogeneity)为RA的发生提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AMI早期应用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从而改善预后[1]。正确及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符合溶栓标准的62例患者进行早期静脉尿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溶栓过程中并发事件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采取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并对溶栓过程中各种并发事件如心源性休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动态监测心率、准备除颤仪、密切观察溶栓期间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测心肌酶谱以及饮食、心理干预.记录溶栓治疗效果,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5例患者溶栓后2h再通率为84.4%(38/45),4h再通率为93.3%(42/45).溶栓过程中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1例.3例冠脉未通的患者均在溶栓后12h内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溶栓治疗期间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事件的发生,保障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属内科急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溶栓治疗是近几年来治疗急性心梗的主要进展之一。通过溶解冠脉内血栓,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对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能缩小梗死面积,挽救坏死心肌,而且明显改善预后。溶栓后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一直以症状明显缓解,ST段在2 h内下降≥50%,心肌酶峰提前至14 h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标准,对T波的变化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状动脉再通关系。现将我院56例AMI患者溶栓后24h心电图T波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措施,但缺血心肌在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前壁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而下壁梗死多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本院循环科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AMI溶栓的患者,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后,对靶血管再通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通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共38例;治疗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粉剂0.8静脉滴注,1次/d和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48例;分别测定溶栓后2、4、8、12、16、24、36、48、72和120h心肌酶五项(CK、CK-MB、AST、LDH、α-HBDH)水平,用动态心电图评价2组心肌梗死后1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五项心肌酶均较对照组峰值有明显减低(P<0.05),到达峰值时间有提前(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丹参联合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各种心肌酶的释放,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轻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造成的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恢复,可作为心肌保护液的添加成分而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