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Gruentzig首创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后,此种介入治疗很快被广泛应用.由于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趋于熟练和气囊导管的改进,PTCA的成功率也获得提高。但是成功的PTCA后的管腔再狭窄发生率多年来却无明显变化。所以如何克服再狭窄这一障碍已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中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仅就PTCA后再狭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一)再狭窄与病变部位、范围的关系成功的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25~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十多年来PTCA的操作和球囊技术不断改进,但术后再狭窄仍然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也无明显变化。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探索降低其发生率的新方法,本文就再狭窄的定义、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机理和防治等问题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的现状空军杭州疗养院彭章平白菁综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朱建华审校1977年9月Gruentzig在瑞士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从此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近年来,随着导管质量的不...  相似文献   

4.
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3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PTCA实施部位出现中等度狭窄的闰例继续追踪一年,观察狭窄病变进展与否,对有关CAG所见及临床上诸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PTCA后3个月追踪CAG的257例病人中,PTCA部位出现中等度再狭窄82例,占全部PTCA病例的31.9%;其中一年后病变进展的11例,经t检验,伴有溃疡病变和下化病变的病人在PTCA前A组明显高于B组。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CA术后再狭窄是对球囊损伤反应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生长因子直接参与SMC的生长,分化,移行和增生,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助于提示再狭窄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一大突破,但术后局部血管的再狭窄仍然是制约其发展、应用,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和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利龙综述朱国英汪丽惠周柔丽①审校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S)的发生是影响这一手术疗效的主要问题,尽管许多学者从临床、组织形态学、操作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3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PTCA实施部位出现中等度(AHA分类狭窄度50%~75%)狭窄的病例继续追踪一年,观察狭窄病变进展与否,对有关CAG所见及临床上诸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PTCA后3个月追踪CAG的257例病人中,PTCA部位出现中等度再狭窄82例,占全部PTCA病例的31.9%;其中一年后病变进展的11例(A组),病变未进展的71例(B组)。经t检验,伴有溃疡病变和钙化病变的病人在PTCA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TCA术后6个月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等临床危险因素与PTCA前病变形态的AHA分类为C型病变、钙化、病变血管弯曲度大、冠脉入口病变、PTCA后3个月再狭窄程度、PTCA后冠脉夹层等冠脉造影所见与狭窄病变后期进展有密切关系。而追踪期药物治疗、诸多心血管系统药物对PTCA后慢性期狭窄的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核因子-κB是调节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它的激活可能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分子机制,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相关研究成为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壁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和支架安置术 (percutaneousintra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是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心肌恢复血液灌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1977年自从Gruentzig[1] 首次于临床开展PT CA术以来 ,实践证明它具有创伤性小、易于实施、缓解症状明显、作用迅速可靠等优点 ,因而得以迅速推广并普及开来 ,并部分取代了旁路移植术 (coro naryarterybyp…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状动脉内膜剥离,血管急性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5例,术后2天至17个月复发心绞痛20例,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4.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19例,2次4例,3次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5例狭窄以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是临床上解决冠心病 ( CHD)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的重要方法 ,然而 PTCA后的急性血管闭塞、迟发性血管再狭窄严重地影响了 PTCA的疗效。本文通过观察CHD患者 PTCA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和一氧化氮 ( NO)的变化 ,探讨在 PTCA后血管活性物质与内膜损伤及再狭窄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我院住院 CHD患者 2 8例 ,男 2 3例 ,女 5例 ,年龄 48~ 69( 5 6.8± 5 .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 ,心绞痛 2 1例。经冠脉造…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16例患者因发生冠脉内膜剥离、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而放置冠脉内支架,成功15例。认为冠脉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PTCA术的急性并发症(内膜剥离、夹层形成、血管急性闭塞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妨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防止术后再狭窄是f临床心血管病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药物防治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其成功率可达 95 %以上。但是术后 3~ 6个月有 30 %~ 5 0 %的患者会出现再狭窄 ,从而影响了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 ,但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 2 5 %~ 30 %。对于 Denovo冠脉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率也达 15 %~ 2 0 %左右 ,为此本综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关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近年来的研究都普遍认为 :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冠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治疗措施应把重点放在改变冠状动脉重构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下简称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的效果及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脉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将60例PTCA成功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TCA组,联合组在PTCA基础上置入支架,PTCA组单纯行PTCA。两组均于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术后6个月重复冠脉造影,观察两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即刻狭窄率低于PTCA组(P<0.01),术后6个月仍有明显差异(P<0.001),术后6个月两组13例冠脉再狭窄者活动平板试验阳性11例,占84.62%。结论冠脉支架置人具有预防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活动平板试验结合心绞痛复发症状可检出冠脉再狭窄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