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感染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伴有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好发于25~45岁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约占75%[1]。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较多,非手术疗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有效的独特优势,更是受到极大地关注和重视,笔者现将近10年以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小叶内的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组织的增生。相当于中医学中"乳癖"的范畴。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大部分30岁以上的女性,不论结婚与否,不论有无哺乳史,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可见其发病率之高[1]。并且该病病程长,易于复发,同时也是继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王钟  相似文献   

3.
浅谈从调摄冲任治乳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5):907-90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临床上,中医辨证论治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常从调摄冲任治疗乳癖。  相似文献   

4.
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兰 《中医研究》2009,22(9):45-46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内界限不清的粗条索状肿块,或模糊不清的片状增厚组织,或质地实韧区域,并伴经前期胀痛或无规律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Bodian通过对乳腺良性疾病的病理分类及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后认为,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乳腺癌现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积极治疗该病是防治乳腺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病理性乳头溢液(pathological nipple discharge,PND)指女性非妊娠期非哺乳期有液体自乳头溢出。PND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乳房内和乳房外2种,乳房内常见病因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癌等,引起乳头溢液的乳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及药物因素[1]。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乳房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1],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2]。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目前尚无理想的西药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乳核消汤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爱乳房     
乳腺癌容易误诊的良性疾病乳腺癌以乳房肿块为主要体征,而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结核等良性疾病也以肿块为主要体证来就诊,故易发生误诊。1、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囊性病、乳痛症等,这是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6,9%,也是被误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约占育龄妇女的50%[1]。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是本病两大临床特点,且病程长易复发,单纯的药物治疗尚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乳腺增生患者大多与心理因素、尤其是焦虑情绪密切相关[2]。因此,通过与患者有效的思想交流,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因人因证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乳腺增生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调冲任祛痰瘀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上以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及局部疼痛为特征。好发于30~40岁已婚妇女,在妇女乳房良性肿块中占首位。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调冲任祛痰瘀的消癖饮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7.7%(49/13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0.9%(57/11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低表达更为显著,提示PTEN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比较Livin在2种乳腺癌中表达差异。结果 Livi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异常表达更为显著,提示Liv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医"乳房""乳汁"之说已久,惜后发挥甚少,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当今乳房疾病患之者众,求于中医治疗者也多,临证惑而有憾。今集临证之得,抒以己见,引乳房"三部"说、乳液"圣液"论、乳液"乳流"辨、乳液诊察发挥诸端以臻至善。  相似文献   

14.
中医"乳房""乳汁"之说已久,惜后发挥甚少,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当今乳房疾病患之者众,求于中医治疗者也多,临证惑而有憾。今集临证之得,抒以己见,引乳房"三部"说、乳液"圣液"论、乳液"乳流"辨、乳液诊察发挥诸端以臻至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密度的构成与生理、生育因素及乳腺癌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全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当地女性5 006例,以ACR BIRADS标准,依据乳腺X射线摄影结果评价乳腺腺体密度类型,乳腺癌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按不同年龄、生育特征因素分组,分析其与乳腺密度构成及乳腺癌之间相关性。结果 5 006例中受检查年龄(44.22±8.09)岁,中位年龄43岁。乳腺密度构成为脂肪型256例(5.11%),少量型726例(14.51%),多量型3 719例(74.29%),致密型305例(6.09%)。乳腺密度与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绝育手术有相关性,与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服用雌激素无相关性。病理证实乳腺癌184例,其乳腺密度构成为脂肪型26例(14.13%),少量型66例(35.87%),多量型91例(49.46%),致密型1例(0.54%)。乳腺癌患者乳腺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龄、服用雌激素有相关性,与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育手术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哺乳史、流产史、绝经年龄、是否做过绝育手术是影响女性乳腺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期前后女性以及较低乳腺密度类型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3例作对照。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的总例次为65例占66%,较同期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率高(P<0.05);老年组中术前有共存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手术前无共存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仍然是皮瓣坏死、上肢功能受限、皮下积液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术中处理、正确的术后治疗是老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原则及近期疗效。方法:34例各期乳腺癌病例施保乳手术(局部乳腺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或术瘤床插植近距放疗+化疗。手术后2~4周再接受全乳腺外照射剂量50Gy。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均接受三苯氧胺治疗,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结果:34例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双乳对称美观,其中一例为双侧乳癌,两侧病理类型不同,均作保乳手术。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可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乳腺血氧功能与三算子成像(以下简称血氧三算子)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因乳腺肿物就诊我科的130例患者均进行血氧三算子和ABVS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检查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医古代医籍和近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梳理气郁血虚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论证了气郁血虚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整体观出发深入探讨了肝脾两脏失调与气郁血虚之间的关系,肝脾两脏相互依赖共同调节人体气和血的平衡,称之为"肝木疏脾土""脾土营肝木",而肝脾失和导致的气血失调则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通过对营卫功能与作用的梳理,并结合乳腺癌的基本病机论证了调和营卫是调节人体气血紊乱的重要方法,并且提出了调气养血治法在防治乳腺癌方面的重要地位,而丹栀逍遥散正体现这一治法。因此,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提出使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乳腺癌,为临床上科学、合理的防治乳腺癌提供了理论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乳腺癌临床诊治技术的迅猛发展,乳腺临床专科医师已经开始呼吁,改进病理诊断模式,建立乳腺专科病理诊断机制^[1]。目前国内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要求相比,明显处于滞后状态,亟待改进和规范。在新形势下,病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下述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