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耐力训练组(n=33)。耐力训练组进行10周的跑台耐力训练,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模型。建模后48h,从两组随机抽取17只大鼠,连续3天进行力竭运动,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处死全部实验动物。记录力竭运动距离和大鼠体重,取大鼠心脏和腰段背根神经节,记录心脏湿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的表达量。结果:10周后,耐力训练组大鼠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和力竭运动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前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力竭运动后耐力训练组背根神经节CGRPmRNA表达与力竭运动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较力竭运动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背根神经节CGRP基因表达下调,力竭运动后表达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内皮素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及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经 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对照大鼠增加 ,但比安静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减少 ;SHR经 10周游泳运动后 ,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SHR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 :( 1)ET1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机制 ,并在其变化特征上与高血压肥大心脏不同 ;( 2 )运动使高血压肥大心肌细胞ET1分布减少 ,在减轻ET1对肥大心脏的损伤作用方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 3 )运动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节心肌细胞内ET1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3.
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核呼吸因子1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核呼吸因子1(NRF-1)的变化特点。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12及24小时取材,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心肌NRF-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组大鼠心脏各部位(左心室、室间隔、右心室)中NRF-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即刻组左心室NRF-1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即刻组和12小时组室间隔NRF-1蛋白表达均达到最低值,而24小时组右心室NRF-1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反复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和24小时组,大鼠心脏各部位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力竭后24小时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和反复力竭运动可导致大鼠NRF-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力竭运动后12小时室间隔NRF-1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部位,这可能是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和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充ebselen对运动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自由基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适应性饲养、筛选,淘汰个别不适应跑台训练者,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8只、运动对照组8只、运动+给药组8只;后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训练。运动+给药组大鼠灌服溶于5%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的ebselen溶液,用量为50mg/kg/d,其它两组灌服同等量的DMSO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灰度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对照组SOD、GSH-Px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升高(灰度值比值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心肌结构损伤明显;运动+给药组大鼠SOD、GSH-Px表达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显著降低(灰度值比值显著升高),透射电镜显示大鼠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Ebselen对运动训练导致的大鼠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bselen可以抑制运动诱导的Bax蛋白过度表达、Bcl-2蛋白表达的减少以及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有氧力竭运动及恢复过程中心血管调节因子和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1 h组、运动3 h组、力竭组、力竭恢复2 h组、力竭恢复12 h组。每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后,分别于各组对应时刻处死,取血浆测定NO、ET、ANP、TXB2含量和心肌MVD。结果:运动1 h组NO/ET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3 h组和力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3 h组和力竭恢复2 h组血浆AN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力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3 h组、力竭组和力竭恢复2 h组血浆TXB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1 h组心肌MV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力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调节因子的分泌导致心肌血管收缩和MVD减小可能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诱导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HSP72) mRNA与大鼠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C)、1周运动组(T1)、2周运动组(T2)和3周运动组(T3).安静对照组不运动,T1组、T2组和T3组分别以75%VO2max强度进行1周、2周、3周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每天1小时.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小时分别以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的表达,以MPA-IV型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同步记录心肌力学参数,以酶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1)T1和T2组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T3组.(2)T1组大鼠血清CK、CK-MB和AST活性较C组明显升高;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均值逐渐降低.(3)运动1周后LVSP、dp/dt max 和dp/dt min较C组均有下降,而LVEDP也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均值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运动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心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n=10)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包括一次力竭后即刻组、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每组10只大鼠)、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包括反复力竭后即刻组、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每组10只大鼠),建立一次力竭游泳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后心肌微损伤运动实验模型。两力竭运动组分别于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取材,安静对照组同期安静状态下取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HIF-1α表达。结果: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6小时、12小时组大鼠左室、右室及室间隔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同部位对照组蛋白表达(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大鼠左心室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6小时组及24小时组(P<0.05),即刻组、12小时及24小时组右心室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力竭运动后心肌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心肌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运动后不同时相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表达的变化。方法:9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n=10)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n=40)、2周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n=40),后两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6、12及24小时取材,应用HE染色和变色酸2R-亮绿染色技术观察大鼠心室肌组织结构和缺血缺氧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PPARα表达。结果:一次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HE染色可见形态结构异常,变色酸2R-亮绿染色可见心肌细胞浆存在点、片状红色缺血缺氧改变;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6小时右心室及室间隔PPAR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部位蛋白表达(P<0.01);反复力竭运动后即刻及24小时,室间隔PPAR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力竭运动后心肌PPARα表达水平与心肌受损程度有关,可能是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衰老小鼠心肌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2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年轻对照组(n=12)、耐力训练组(n=12)和老年对照组(n=12),年轻对照组在3月龄时处死,老年对照组常规饲养至6月龄时处死。耐力训练组从3月龄开始进行3个月的跑台耐力训练至6月龄时处死,每周3次,每次40min。测定各组小鼠心肌重量并计算心系数,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心肌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p70S6K和eIF-4E mRNA的表达。结果:耐力训练组小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与老年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组织学检测未发现其心肌细胞出现病理性改变。老年对照组小鼠心肌Akt、mTOR、p70S6K和eIF-4E mRNA表达与年轻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耐力训练组心肌各靶物质mRNA表达较老年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低于年轻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提高心脏Akt/mTOR通路中各信号分子的表达,使衰老心脏发生生理性的运动性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周有氧运动对雌性中老年大鼠心肌组织衰老相关候选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中老年对照组、中老年运动组。采用2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中老年大鼠有氧运动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Ceacam1、Gpbar1、Cebpg、Cdk5r1、Ggt1、Sftpd、Tas2r134、Mc4r、LOC299282、Pawr mRNA含量。结果:与年轻雌性大鼠相比,中老年不运动大鼠心肌组织Cdk5r1、LOC299282、Ceacam1、Paw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Sftpd、Mc4rmRNA显著增加(P<0.05);中老年运动大鼠心肌组织LOC299282、Ceacam1、Paw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dk5r1、Tas2r134、Sftpd、Ggt1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中老年不运动大鼠相比,中老年运动大鼠心肌组织Cdk5r1、Tas2r134、Sftpd、Ceacam1、Pawr、Mc4r、Ggt1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Gpbar1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Cebpg基因表达的改变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及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变Ceacam1、Gpbar1、Cdk5r1、Ggt1、Sftpd、Tas2r134、Mc4r、LOC299282、Pawr mRNA表达,衰老可增加这些基因的表达,规律的有氧运动使增加的基因mRNA表达减少,提示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肌组织中衰老相关候选基因因衰老而发生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运动性心脏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75天的跑台耐力训练。分别于训练第3、10、23、37和75天次日晨宰杀实验组大鼠,每次7只。相应对照组亦于当天上午取材。以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大鼠心室肌组织总R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测定心室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mRNA的表达量,β-actin为内参照,CGRP mRNA/β-actin的比值为每个测试样本中CGRPmRNA的表达值。结果:在5个时相点中,实验组大鼠心室肌组织CGRP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运动性心脏重塑过程中,大鼠心室肌组织CGRP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SP72 mRNA表达与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运动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与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可能关系。方法 :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 (C)、1周运动组 (T1)、2周运动组 (T2 )和3周运动组 (T3)。安静对照组不运动 ,T1组、T2组和T3组以 75 %VO2 max强度进行跑台运动 ,分别运动 1周、2周、3周 ,每周运动 6天 ,每天 1小时。在末次运动结束后 2 4小时以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 72mRNA的表达 ;以常规电镜检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T1和T2组HSP72mRNA表达明显多于C组和T3组。②以C组心肌细胞电镜表现为正常 ,则各组大鼠电镜表现的心肌损伤程度为T1组 >T2组 >T3组。结果提示 :运动不同时期造成心肌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因可能与运动后心肌细胞HSP72mRNA表达量不同有关。HSP72mRNA表达可能为运动后心肌保护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 (HBOC) could protect the heart from intense exercise-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ubjected to 5-h intense prolonged running on treadmill with or without HBOC pre-treatment.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the heart rate (HR) and oxygen delivery capacity of the blood were measured. After 1 h of rest,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post-exercise cardiac function. Then all the hearts were isolated and perfused using the Langendorff model for 1 h. Our results proved that pronged exercise caused significant LV dysfunction, while HBOC pre-treatment attenuated such a damage, as evidenced by the increased oxygen delivery, cardiac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rate-pressure product (RPP), ± dp/dt and coronary flow rate (CF) and decreased myocardial necrosis. The releases of cardiac enzymes, including creatine kinase-MB (CK-MB) and cardiac troponin-I (cTnI) were markedly reduc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ardiac infarct size was observed among groups. In addition, HBOC significantly elevate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and decreased hydrogen peroxide (H2O2) formation, which indicated the exercise-induced cardiac oxidative damage was inhibited. In conclusion, HBOC pre-treatment showed a promising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n prolonged exercise-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which wa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its ability to decrease myocardium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14.
运动心脏内分泌功能可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的可复性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运动心脏,观察了停止运动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经过12周耐力训练后,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高51%;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含量分别显著增高49%和79%;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分别显著增高36%和19%。停止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指数较训练时显著降低24%,心脏绝对重量和心脏重量指数与其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含量分别较训练时显著降低22%和33%,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心房、心室肌组织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分别较训练时降低17%、8%和3%,也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心脏确有心肌肥大,同时,运动心肌组织,尤其心房组织中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产生与分泌水平增高,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心肌收缩性的增强及冠脉循环的改善起重要调节作用。停训后运动心肌细胞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改变不仅表明运动心脏内分泌功能改变具有可复性,而且,进一步证实运动心脏与病理心脏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组)、心梗安静组(MI-Sed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MI-Ex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Sham组和MI-Sed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左心室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期压力(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比色法测定心肌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总AMPKα、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I-Sed组LVSP、±dp/dtmax显著性下降(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升高(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1),p-AMPKα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MI-Sed组比较,MI-Ex组LVSP、±dp/dtmax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下降(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和蛋白以及p-AMPKα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活化AMPK-PPARα信号通路,上调CPT-1表达,促进心肌对FFA的氧化利用,从而减轻HF后心脏脂质过度沉积、改善脂毒性心脏异常并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二甲亚砜对运动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MSO对运动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5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DMSO+运动组,通过预先埋管方式,向DMSO+运动组动物侧脑室内注射DMSO,注射1小时后,运动组和DMSO+运动组动物进行跑台运动30min,运动方案为:5m/min,5min;8m/min,5min;11m/min,20min。1周后所有动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新生细胞的数量。结果:各组动物每个脑切片海马齿状回内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平均为:对照组89.92±12.77个,运动组119.19±19.94个,DMSO+运动组73.94±17.36个。DMSO+运动组的BrdU+细胞数量较运动组减少了37.96%,BrdU++NeuN+细胞数量减少了40.56%。结论:DMSO对运动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表型改变明显不同,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和高血压心肌肥大形成。为了解心肌局部AngⅡ是否参与两种不同心肌肥大细胞表型变化调节,本实验对正常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运动后心肌AngⅡ与肌球蛋白重链(MHC)异型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安静大鼠心肌AngⅡ与a-和β-MHC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1747:0.1732,P>0.05),但经过12周游泳训练运动后,心肌a-MHC增加,AngⅡ含量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7723,P<0.05)。SHR心肌AngⅡ和β-MHC比WKY高88.02%和46.89%,两者呈正相关(r=0.8705,P<0.05),SHR心肌AngⅡ与a-MHC呈负相关(r=-0.8622,P<0.05),WKY心肌AngⅡ与a-和β-MH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935;0.0263,P>0.05)。SHR经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AngⅡ含量下降,β-MHC向a-MHC逆转,AngⅡ与a-/β-MHC呈正相关(r=0.7934:P<0.05)。以上结果提示心肌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可能具有对a-MHC表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规律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肥大的影响,探讨运动发挥心脏保护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HR随机分为高血压运动组(SHR-Ex)和高血压对照组(SHR-C),15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NC)。SHR-Ex组大鼠进行8周游泳运动(每天60 min,5 d/周),SHR-C组和NC组在鼠笼内安静饲养。实验后,利用智能无创血压测试仪测量尾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左心室并称重,HE和Masson染色分别获取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和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Blot检测胚胎基因和心脏肥大信号途径蛋白表达量。结果 实验过程中,由于拒跑、死亡等原因共剔除7只大鼠,最终纳入38只,其中NC组15只、SHR-C组12只和SHR-Ex组11只。与NC组比较,SHR-C组大鼠出现向心性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CVF升高,P<0.05),心钠素(ANF)、肌球蛋白轻链-2(MLC-2)、钙调神经磷酸酶Aβ亚基(CNAβ)、PI3激酶p110α亚基[PI3-K(p110α)]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与SHR-C组比较,SHR-Ex组发生离心性心脏肥大,心肌纤维化减轻(CVF下降,P<0.05),心功能增强(P<0.05),ANF、MLC-2和CNAβ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PI3-K(p110α)和p-Ak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运动训练能够促进SHR由病理性心脏肥大向生理性心脏肥大转变,其机制可能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途径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次定量大负荷跑台运动后大鼠心脏心肌力-电变化和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22只心电图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运动组(n=14)。采用BL-420E+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连续测定运动组一次定量大负荷跑台运动后0、5、10、20、30、50、70、90、110 min的心电图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并于运动后110 min处死;对照组安静状态麻醉测定心电图和左心室收缩功能,麻醉后110 min处死。取材行心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根据运动后的心电变化,又将运动组分为心电异常组(ST段下压为异常,n=8)和心电无异常组(n=6)。结果:(1)大负荷运动后心电异常组大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压和最大上升速率的时相变化不同步,运动后20和70 min心肌收缩力出现阶段性低值,而运动后15、90 min时+dp/dtmax出现阶段性低值,运动后110 min均恢复正常。(2)运动后心电异常组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ST-T下移、J点下移等现象,T波和J点值均在运动后15、50min出现阶段性低值,T波运动后110 min恢复,接近正常,而J点值尚未完全恢复。(3)三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评分,两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负荷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染色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恢复期心脏力-电变化表现为短时可逆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心电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