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2007年5~6月对部分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城区及农村10个乡镇的孕妇598人,每人采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统一检测.  相似文献   

2.
黄瑛  张纬  黎梅 《中国医刊》2008,43(5):49-5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在妊娠期血脂的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对孕妇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9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及产后的血脂、肝功能进行检测,并与58名正常孕妇进行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晚期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其产后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其妊娠中期的血脂、晚期的血脂均比其妊娠早期及其产后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各孕期及其产后的血脂变化与正常孕妇相应时期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与正常孕妇血脂增高的情况相似,同为胎儿发育的需要所致,并且产后这种生理性的改变自然恢复正常,也与正常孕妇情况相似。因此,孕前1年内肝功能处于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血脂的代谢也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孕妇O型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乙型肝炎孕妇60例作为乙型肝炎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孕妇60名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O型血型抗体免疫球蛋白(lg)G抗A(B)效价异常率;比较孕妇抗体lgG抗A(B)效价对HDN发生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者的关系;比较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HDN的发生率及比较服用治疗乙型肝炎药物和不服药孕妇的HDN发生率。结果乙型肝炎组lgG抗体效价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孕妇lgG抗体效价与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lgG抗体效价增加,HDN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乙型肝炎组HDN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治疗乙型肝炎药物与不服用孕妇HDN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O型血抗体效价升高会增加HDN的发生,乙型肝炎病毒不会增加HDN发生率,且服用治疗乙型肝炎药物对HDN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蕾 《广州医药》2004,35(6):75-79
(以关键词笔画为序 ;题后数字为期数∶页数 )一画乙肝免疫球蛋白 HBV阳性孕妇接种乙型免疫球蛋白后免疫学反应的研究  1∶1乙型肝炎 拉米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影响因素探讨  1∶4 9 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1∶5 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特殊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母乳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产前血清与产后 2~ 5d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 ,对HBVM阳性的孕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免疫法 (HBV PCR ELISA)检测产前 1~ 2d或产后 1~ 2d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感染孕妇 80例 ,其中单阳 5 4例 ,双阳 2 6例。单阳组有 4 2例、双阳组有 2 1例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结果单阳组HBV DNA阳性 7例 ,双阳组 18例 ,经 χ2 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单阳组有 4 9例检测乳汁HBVM ,阳性 13例 ,双阳组 17例HBVM阳性 10例 ,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妇HBV DNA阳性时 ,其乳汁HB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袁惠燕 《吉林医学》2013,34(5):874-875
目的:通过调查乙型肝炎孕妇对于母婴传播知识的了解,帮助乙型肝炎病毒孕妇更好适应孕期疾病发生过程以及预防乙型肝炎发生母婴传播。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孕妇对于乙型肝炎的了解,对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知识的了解以及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问卷的每个调查项目用0~10分来表示了解程度,0表示完全不知道,10表示知晓。调查问卷分为疾病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和预防知识三大部分。结果:乙型肝炎孕妇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其次是疾病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的了解最少,三大知识部分之间患者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知识有着不同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孕妇对于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程度仍不是很高,并且出现有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应该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进行针对性的母婴传播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分析和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与正常孕妇妊娠结局比较.方法 选取27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作为A组,然后再收集同期的28例正常孕妇作为B组,然后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孕妇的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的妊高症的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的妊娠结局容易出现妊高症、产后出血等不良症状,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来说,积极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用药和免疫方面指导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8.
黄祥彬  陈光艳  区敏洁 《海南医学》2014,(24):3703-370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对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92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携带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胎儿于出生日、1个月龄、6个月龄时采用单用乙型肝炎疫苗5μg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观察组49例孕妇在妊娠28周时开始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每4周一次,胎儿出生6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 IU,1个月龄、2个月龄、7个月龄时给予乙型肝炎疫苗5μg。对两组胎儿进行随访,12个月龄时检测乙型肝炎疫苗标志物在婴儿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HBeAg阳性携带率为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HBs阳转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效果比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分娩的孕妇90例分为三组,A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28例,B组为HBV DNA<1.0×103 IU/ml的乙型肝炎孕妇34例,C组为非乙型肝炎的孕妇28例.A组、B组孕妇于分娩前查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10.
一、感染来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以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为重要来源。可能有如下几种传播方式: 1.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妊娠末期孕妇患乙型肝炎,或孕妇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病毒可能通过胎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孕妇与新生儿脐带血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比对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产妇、新生儿脐血以及对应儿童静脉血,利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及人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HBs Ag阳性率分别为56.7%、53.3%、3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HBe Ag阳性率分别为38.3%、31.7%、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阳性率较为接近,母婴传播明显,经对新生儿治疗干预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阳性率显著降低,因此应及时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治疗干预,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 93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的住院天数、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宫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选择同期 36名无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 ,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住院天数、产后出血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乙肝组中孕妇HBeAg( )者脐血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阳性率高于HBeAg(- )孕妇脐血HBV标志物阳性率。结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使孕妇住院天数延长 ,产后出血增加。HBeAg( )孕妇可造成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采用金标法对63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对HBsAg阳性者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妇与新生儿脐带血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比对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产妇、新生儿脐血以及对应儿童静脉血,利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及人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 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6.7%、53.3%、3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妇、新生儿及对应儿童的 HBeAg 阳性率分别为38.3%、31.7%、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阳性率较为接近,母婴传播明显,经对新生儿治疗干预后对应儿童乙型肝炎阳性率显著降低,因此应及时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治疗干预,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05087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归巧娣…∥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2).—99~102探讨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状况。方法:选择HBsAg与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2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1)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HBV DNA阳性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孕早期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HBV-DNA含量预测乙型肝炎孕妇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乙型肝炎孕妇,根据孕晚期病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孕妇孕早期血AFU、AFP和HBV-DNA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乙型肝炎孕妇血清AFU及AF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乙型肝炎孕妇血清AFU及AFP含量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均<1000拷贝/ml,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间HBV-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检测AFU和AFP对乙型肝炎孕妇病情进展有预测意义,而HBV-DNA只能反映近期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27-129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100例.治疗组在孕24,28,36周时分别皮下注射给予乙型肝炎疫苗20μg,对照组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后孕妇血液和两组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b水平.[结果]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75%,>100U/L者占3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96%,>100 U/L者占7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10U/L者占90%,>100 U/L者占55%,而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HBsAb水平>10 U/L者占66%,>100 U/L者占3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中期(24周)开始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孕妇体内HBsAb水平,亦可提高出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团英  袁莉 《广东医学》2003,24(8):856-857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的自然感染对胎儿保护作用。方法 对 95例无乙型肝炎病史孕妇的外周血、脐静脉血和新生儿股静脉血作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并分析。结果 母血 5 3例抗HBs阳性 ,占 5 5 8% ,其中 3 5例( 3 6 8% )伴有抗 -HBc阳性。 47例脐血抗HBs阳性 ,占母血抗HBs阳性的 88 7% ( 4 7/ 5 3 ) ,其中 3 0例伴有抗 -HBc阳性。 6例 ( 6 3 % )子血抗HBs阳性 ,其中 2例 ( 2 1% )伴抗 -HBc阳性。母血、脐血及子血抗HBs、抗 -HBc均阳性者仅 2例。子血抗HBs、抗 -HBc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母血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母体内的抗HBs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起保护作用 ,所以 ,给HBsAg阴性且抗HBs阴性的健康孕妇于孕 2 4,2 8,3 2及 3 6周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 0 0u ,对预防HBV的宫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均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94-119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方法:选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分治疗1组50例,注射HBIG;治疗2组40例,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注射TLT;对照3组72例,自然观察。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初乳、新生儿及7个月龄儿血清,检查HBVDNA含量。结果:1组、2组治疗后见下面。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能减少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优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7个月儿HBV感染率明显降低。通过观察提出了感染HBV孕妇分娩后婴儿能否哺乳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廉玉红 《包头医学》2002,26(1):40-40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据调查显示,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患暴发性肝炎是非孕妇的66倍,而且重型肝炎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死亡率极高.然而如护理措施得当,加上正确的医疗手段,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并可使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机率大大减少.下面就谈谈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