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在黄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行NBNA测定,并与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黄疸消退后评分普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 NBNA能及早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对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彬  陈英珍  陈丽 《海峡药学》2011,23(11):100-101
目的观察中药泳疗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泳疗护理干预,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红素下降值(148.32±38.21)μmol.L-1,高于对照组(95.21±36.68)μmol.L-1;黄疸消退时间(5.2±1.7)d,短于对照组(7.6±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泳疗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6、8d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为神经测定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 对3组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共95例分别在生后2天、黄疸高峰期(生后3~7天)、28天作NBNA的评估。结果 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增加、NBNA评分降低(P<0.01),黄疸完全消退后,NBNA评分比黄疸高峰期普遍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对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及肌张力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视听定向力及被动肌张力。结论NBNA是有效、简便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方法,能预测高胆发展的程度,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以防止胆红素对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4例。在确诊黄疸后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方案,并按医嘱酌情用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治疗情况、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1、2、3 d后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热、腹泻、严重皮疹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反复穿刺、眼罩脱落、针头松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可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降低,达到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还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蓝光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控制率;黄疸平均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的时间;干预前后患儿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 ;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的时间(9.13±12.41)d、(11.13±0.52)d、(12.51±1.26)d短于对照组(12.13±11.24)d、(13.67±0.91)d、(15.18±1.72)d,P <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干预前两组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直接、间接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胆红素水平,加速胆红素水平达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住院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胆红素浓度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且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浓度和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150.5±40.6)μmol/L,观察组为(127.8±48.5) 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照组为(66.0土32.5)μmol/L,观察组为(42.0±26.2)μmol/L,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5.8±1.4)d,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4.1±1.1)d,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对胆红素的降低时间和降低程度上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其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能够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在临床上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在高胆红素血症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患儿及55例正常足月儿分别在2~5d(黄疸高峰期)、12~14d(黄疽消退期)、26~28d(黄疽消退后期)进行NBNA测定。结果高胆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显着性。结论 NBNA评分可应用于早期诊断由高胆所致的脑损伤。高胆可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因此新生儿高胆均应积极治疗,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正常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及日常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药浴.比较两组黄疸出现时间、日经皮测胆红素值、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光疗率,生后10 d、15 d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延迟.日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光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0 d干预组经皮测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5 d两组经皮测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该方法使用简单,价格低廉,无副作用,适用于临床及家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采取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护理措施下的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指数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黄所需时间(5.2±1.2)d短于对照组所需时间(9.6±1.6)d,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8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00%,数据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观察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生理性黄疸恢复的有效率,缩短患儿的退黄时间,可以更好地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避免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实施全程监测并干预护理,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新生儿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5d内经皮胆红素监测情况、体质量变化以及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第3、5天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恢复快,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明显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对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和。肾功能的损害,同时关注对其他系统的损害及其研究进展。方法在我科收治的14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选择病理性新生儿黄疸66例为观察组,并以58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与。肾功能血清值BUN、Cr、B2-MG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281.15±37.88)mmol/L、(129.56±21.77)mmol/L,CK—MB分别为(55.024-26.84)U/L、(16.73±9.80)U/L,差异有极显著性垆〈0.01),肌钙蛋白分别为(0.48±0.64)μg/L、(0.15±0.62)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所有新生儿均未出现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观察组血、尿β2-MG分别为(3.31±0.88)、(1.38±0.61)均高于对照组(2.67±0.53)、(1.09±O.32),差异有显著性垆〈0.01),BUN、血Cr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和肾脏有一定损害,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对早产儿使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相应的护理对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93例早产儿根据家属意愿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早期给予rhEPO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对比纠正胎龄40周时的神经检测(NBNA)情况及纠正胎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异常率。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胎龄1个月时ABR异常率差别不明显(P>0.05);纠正胎龄3、6个月时ABR异常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使用rhEPO并施以相应护理可有效的防治脑损伤的发生及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9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蓝光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8、96h后分别抽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9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15.7±22.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47.3±2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组前HAMD-24评分分别为27.60±5.94分和27.48±5.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评分分别为8.45±1.53分和13.74±2.62分,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入组时,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价得分(50.78±8.20)分,对照组患者(51.24±8.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观察组疾病认知评价得分(87.99±11.66)分,对照组患者(73.56±10.31)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葡萄膜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盲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HIE)血清NSE释放及保护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89例中重度HIE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加用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行为神经评分(NBNA)、血清中NSE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智能发育商(DQ)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反射恢复及惊厥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第1 ~3 d(28.44±2.36 vs.28.42±2.32)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6d(32.78±2.33 vs.30.01±2.35)、第7~ 10 d(37.23±2.01 vs.33.13±2.09)患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S-100B、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及7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NSE分别为(17.31±2.11)、(12.39±1.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83±2.31)、(14.93±1.83),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的DQ正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1.4%),P< 0.05.结论 mNGF治疗新生儿HIE,可明显减少患儿血清NSE的释放,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商的正常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最佳治疗时间窗,为HIE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125例HIE患儿,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生后24~72 h就诊)和观察组(生后24 h内就诊);根据干预时间将观察组分为Ⅰ组43例(生后6h内)和Ⅱ组40例(生后6~24 h);每组患儿人院后,给予完全相同的干预治疗,并于干预治疗前和生后14d分别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生后6个月做儿心量表测定(DQ).结果 各组患儿干预治疗前NBNA比较:Ⅰ组(43例)为(34.2±1.64)分,Ⅱ组(40例)为(33.8±1.43)分.对照组(42例)为(33.6±1.23)分,Ⅰ组与Ⅱ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d14 NBNA比较:Ⅰ组为(38.0±1.92)分,Ⅱ组为(36.9土1.91)分,对照组为( 36.3±1.88)分,Ⅰ组与Ⅱ组及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分值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00例患儿至半岁时做DQ,DQ值<80分:Ⅰ组(31例)3例(9.68%),Ⅱ组(33例)6例(18.18%),对照组(36例)7例(19.44%),Ⅰ组与对照组及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虽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不同时间干预治疗HIE的预后明显不同,生后2~6h开始治疗的患儿其d30 NBNA和半岁DQ值明显优于是6h后开始治疗的患儿;提示HIE的最佳时间窗可能为生后2~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