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评价父母早期参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家庭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发展性照顾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促进父母早期参与到发展性照顾护理中,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及其父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相比对照组,住院时间较短、睡眠时间较长、摄奶量较多,体重增长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长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早期参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摄奶、睡眠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并可以明显缓解家长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进奶量、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进奶量、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应用发展性照顾,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提高早产儿进奶量、增加体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早产儿健康成长,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早产儿,将其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对于对照组的早产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对两组早产儿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在出生7 d、14 d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产儿出现胃残留、呕吐和腹胀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产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8±7.4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3±9.87) 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能够降低喂养过程中早产儿的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成长,并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于NICU早产儿护理工作中应用发展性照顾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NICU早产儿66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所选NICU早产儿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3例NICU早产儿常规护理操作,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3例NICU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操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NICU早产儿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体质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奶量、神经行为测评得分、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NICU早产儿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体质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奶量、神经行为测评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NICU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 <0.05。两组NICU早产儿的家属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NICU早产儿,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发展性照顾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NICU早产儿临床表现症状,促进NICU早产儿健康成长,且可降低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操作显著提升,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具有...  相似文献   

5.
盛蕾  王晓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4,(4):116-117,120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孕31-36周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早产低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单双数掷骰子法”将我院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生儿抚触,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胃动素水平、临床观察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日增长体质量和日增长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早产儿的胃残余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呕吐时间、腹胀时间以及胃潴留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新生儿抚触可提高其胃动素水平,增加日摄入奶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86例早产儿,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发展组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发展组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发展组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摄奶量、体质量增长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发展组为9.3%;发展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结合维生素E的抚触方法对恢复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20例恢复期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进行抚触。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体质量平均增加量及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进奶量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维生素E进行抚触不仅可以全面促进早产儿的身心健康,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月3月于某院诊治的早产儿10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发展性照顾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展性照顾。结果:发展性照顾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展性照顾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盛蕾  李朝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18+122-118,122
目的:总结NICU中运用发展性理念护理早产儿的经验体会。方法:根据每个早产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尽可能排除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并创造更好的环境。模拟子宫环境增强患儿安全感及舒适感。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增加,使用留置针、PICC技术减轻患儿疼痛刺激,根据患儿的需求,给予抚触护理,促进了消化吸收功能通过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生存能力增强,从而真正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结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为(18.8±7.8)g/d,住院时间为(12.7±3.8)d。对照组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为(13.4±6.9)g/d,住院时间为(18.2±5.9)d,两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发展性照顾理念护理新生儿,能使早产儿尽快适应宫外环境,在保证存活的同时提高其生存质量,最终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后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CCU住院行IABP治疗的45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程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不适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IABP后患者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PIH孕妇118例为妊高征组,另选择同期正常无PIH孕产妇160例为对照组。定期对2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直至分娩,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孕妇剖宫产率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并比较2组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及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妊高征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妊高征组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H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产前保健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预防和减少重度PIH的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不同相对体质量早产儿早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探讨早产儿早期蛋白生化指标对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宫内营养状况以指导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同期住院的新生儿189例,分为≤28周组16例、28~32周组53例、32~37周组72例、足月儿组48例。于出生后24h内采集静脉血2mL,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结果四个胎龄组间,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2周、32~37周及足月儿组三组中相对体质量越低,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组中不同相对体质量间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内不同相对体质量间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越低,前白蛋白是目前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最敏感的指标。监测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治疗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涂文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84-185,18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规范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患者孕36周后入院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无正规产前检查记录,观察组75例自妊娠开始在本院进行产检监测,孕24,28周发现糖尿病,并进行规范治疗,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肩难产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流产和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有明显不良影响,临床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尽早诊断,定期产检,采用规范治疗可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和配方奶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胃肠功能、NEC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1年6~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母乳微量喂养,对照组为配方奶微量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周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体重增长速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给予母乳微量喂养可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3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中国药业》2013,(6):35-36
目的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龄不小于36周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维生素C和E各25 mg、铁剂5 mg/k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的第1周给予重组红细胞生成素6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共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输血率、体重增长情况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组输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47.22%,P<0.05);体重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快速增长早产儿体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滴定调节”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调节吸入氧浓度(FiO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滴定调节”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两组早产儿PaO2达到正常范嗣的氧疗调节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8,P〈0.05);观察组Pa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9.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06。P〈0.05);观察组Pa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8,P〉0.05)。结论“滴定调节”新生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石荣云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38-139,150
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方法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社区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的30例患者为护理组,选择常规康复指导方法进行护理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1年后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组间差异性。结果护理组1年后肺功能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生活质量平均分数为(3.13±0.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呼吸功能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