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BRCA1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8.3%(11/60),其中维吾尔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30.0%(9/30),汉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6.7%(2/30),两者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60例患者BRCA1突变的位点共11个,其中8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拼接点突变。BRCA1基因突变者与无突变者民族、淋巴结转移个数、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存在差异,BRCA1突变者临床表现淋巴结转移多、Ki-67蛋白高表达,提示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杨云振  余辉  崔振  余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8-110,F000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抽取已经确诊55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查体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直接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55例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9.09%(5/55),其中17例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23.53%(4/17),高于晚发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率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2)5例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有3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即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60%(3/5),而非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中三阴比例为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5/5),高于非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结论BRCAI突变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三阴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且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 TNBC ) 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异。方法以新疆多民族地区130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30例TNBC患者BRCA1突变率为17.7%(23/130),其中汉族与少数民族 TNBC 患者 BRCA1突变率分别为20.5%(17/83)、12.8%(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6,P=0.869)。130例TNBC患者中发现23例BRCA1突变的19个位点,其中8个为新发现的位点;4个BRCA1基因突变“热点”;此外还发现了9例(6.9%,9/130)致病性突变,5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早发性 TNBC 组 BRCA1突变率28.3%(13/46)高于晚发性TNBC组11.9%(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P<0.05)。 BRCA1基因突变组与BRCA1基因未突变组相比,发病年龄早,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 TNM分期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疆多民族地区TNBC患者BRCA1基因突变率高;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家族性青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别。方法应用 PCR 扩增联合 DNA 直接测序法检测新疆地区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比分析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结果①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突变率为26%(13/50),其中汉族高于少数民族(27.6% vs 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9)。②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中发现13例 BRCA1突变的12个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2个 BRCA1基因突变“热点”;③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BRCA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69.2% vs 35.1%),TNM 分期晚(77% vs 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基因突变率高;212+1G > T 和2077G > A 可能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遗传易感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组(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 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 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疆82例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新疆遗传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新疆地区的82例符合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 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BRCA1/2基因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结果进行DNA测序证实。统计分析 BRCA1/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2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8例(9.76%)BRCA基因突变,其中 BRCA1突变4例,BRCA2突变4例;4例 BRCA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W372X无义突变、6873delCTCC移码突变、9481delA移码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高(5/30,16.7%)。结论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比例高;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未发现BRCA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l,ERCCl)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BRCAl)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NSCLC标本200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分别为94例和106例,采用免覆组化方法检测ERCCl、BRCA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1.9%,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0.2%,两组ERCCl的表达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80.9%,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59.4%,两组BRCA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1,P〈0.05):在维吾尔族或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和BRCA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6,P〈0.05;χ^2=6.726,P〈0.05),且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7,P〈0.05;rs=-0.252,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存在差异,且ERCCl和BRCAl表达存在负在关。ERCCl和BRCAI可为临床上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散发性乳腺癌中 BRCA1和 BRCA2基因的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86例(病例组)和哈萨克族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由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rcinoma 1,BRCA1)外显子2、10、18、20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rcinoma 2,BRCA2)外显子10、11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并鉴定突变位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的18个突变位点中,rs80357374、rs4987117为未知功能变异,其余均为多态性改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到195个和143个变异序列。病例组 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中国人群中尚未检测到 rs80357374,Intron18-268为新发突变位点,但在对照组中均检测到2个基因突变。两组中携带4个以上突变的患者人数占各组携带者的56.9%、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RCA2突变频率高于BRCA1,但2个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频率高,且相当一部分受试对象同时携带多个突变位点,这可能是哈萨克族人群的特有遗传特征。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这3个位点可能增加哈萨克族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ER-2、BRCA1和BRCA2联合检测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新疆维吾尔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68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比较分析两者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HER-2的表达阳性率为41.18%(28/68),BRCA1表达阳性率为63.24%(43/68),BRCA2的表达阳性率为57.35%(39/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6%(15/68),23.53%(16/68),26.50%(1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对照组中,若HER-2阴性表达时,BRCA1与BRCA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44,P=0.002);若HER-2阳性表达时,BRCA1与BRCA2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r=0.156,P=0.488)。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平均年龄要大于45岁,是否绝经对于HER-2,BRCA1以及BRCA2的阴阳性表达影响不大;但是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对于其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于等于4枚的患者共有29例,同时临床分期在Ⅲ期的有41例,这样的指标对其表达影响显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疆维吾尔族妇女BRCA1、HER-2表达与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HER-2、BRCA2表达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screening of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is now an established component of risk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amilial breast cancer, early-onset breast cancer and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re is still some controversy about whether this screening should be don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Therefore, we evaluated the BRCA mutation prevalence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a multi-ethnic region of China.

Methods

A total 96 women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the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RCA1 and BRCA2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CR-DHPLC) sequencing analysis. All mutations were confirmed with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 BRCA1/2 germline mutation was about 25% (24/96) in the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Among 35 selected cases with a family history and/or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 the BRCA1/2 mutation prevalence was 25.7% (9/35). Of the remaining 61 patients with unselect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BRCA1/2 mutation prevalence was 24.6% (15/61), and all 15 individuals with these mutations were premenopausal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may be candidates for genetic testing for BRCA1/2 in the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 family history or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35岁以上汉、维吾尔族自然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探讨OSAHS与T2DM的关系.方法 2010年至2012年间,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755例35岁以上(汉族398例,维吾尔族357例)鼾症患者进行睡眠呼吸血氧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空腹血糖测定.按睡眠监测结果分为汉族OSAHS组(279例)和维吾尔族OSAHS组(226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组间进行各项参数比较.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颈围、腰围.结果 汉族与维吾尔族鼾症组间BMI分别为(24.9±3.2)和(28.2± 4.4) kg/m2,颈围分别为(35.2±3.2)和(37.4±3.4)cm,腰围分别为(87.1±9.5)和(98.0±11.6)cm,氧减饱和度指数分别为(9.9±0.5)和(8.2±0.4)次/h,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3.3±6.9)%和(82.7±7.4)%,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别为(15.0±14.3)和(11.9±11.4)次/h,空腹血糖分别为(6.3±1.4)和(7.1±2.8)m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OSAHS组间T2DM患病率[30.5%(69/226)和16.8% (47/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667)、呼吸紊乱指数(OR=2.074)和民族(OR=1.922)是T2DM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OSAHS患者T2DM患病率高于汉族,年龄、民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T2DM的患病高危因素,T2DM与OSAHS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