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腹腔内外脏器(肝、脾、肺等)和血液,并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应把细菌移位和微生物侵犯肠粘膜区分开来。在细菌移位,虽然许多致病因素如失血性休克和创伤应激可造成粘膜微结构的损害,但消化道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肠道细菌移位和外科重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 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往往与肠道常驻菌相同,这使人怀疑肠道是否扮演着感染源的角色.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3.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胃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大量研究已充分证明,胃肠道不是单纯消化、吸收的器官,而是具有代谢、内分泌和免疫等多种功能的器官.它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而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大多与肠道常驻菌相同.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4.
猪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易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模型,并观察ASP后肠源性内毒素/细菌的易位。方法 选健康长白种猪40头,体重17~22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SP组(n=34)和对照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内注入1ml/kg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内含8000-10000BAEE单位胰蛋白酶/ml,pH7.6)诱导ASP。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即为对照组。采集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测定(鲎试剂法)。ASP后72小时,采集门、腔静脉作系列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然后推注10%氯化钾20ml处死后立即进胸腹取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胰组织.称重后研磨成组织匀浆,并作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 血浆内毒素水平ASP后6h明显升高.48h达峰值(P均<0.01)。ASP后72h.在门、腔静脉、肺门淋巴结、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及胰腺组织中出现大量易位细菌。结论 (1)成功地建立了猪ASP模型;(2)ASP后早期出现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最大可能系肠道内毒素易位所致;(3)ASP后72h在门、腔静脉血和肠道远离器官和组织中可出现大量易位细菌。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组织创伤修复、缺血缺氧和炎症等情况下,原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它包括5个阶段:(1)血管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血管基底膜。(2)EC穿过基底膜迁移到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组织细菌L型的检测与p21及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21及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革兰氏染色技术,对40例胆囊癌及4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细菌L型和突变型p53蛋白及p21蛋白进行检测,并对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菌L型阳性伴p21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结果和细菌L型阴性伴p21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胆囊炎的57.5%(23/40),P<0.05,且与免疫组化细菌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80.0%(32/40)]具有一致性;胆囊癌组织中的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5.0%(26/40),明显高于胆囊炎组织中的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2.5%(1/40)和5.0%(2/40)],P<0.05;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菌L型阳性者其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24/32)和78.1%(25/32),明显高于细菌L型阴性者的p21及p53蛋白的表达阳性串率[12.5%(1/8),12.5%(1/8)],P<0。05。结论 细菌L型参与了p21及p53基因的突变,并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皮肤或其他组织器官创伤可引发创缘组织一系列细胞活动,包括炎症、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的产生,影响创面愈合。胶原蛋白(collagen,COL)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组成物质,在皮肤修复和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ECM中COL合成和降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外泌体对表皮细胞(HaCaT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超速离心法收集BMSCs来源的外泌体,采用BMSCs来源的外泌体培养HaCaT细胞,CCK-8法检测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HaCaT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选取25只C57BL/6小鼠构建烧伤模型,22只成功建模,将存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1只,外泌体组烫伤周围注射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照组小鼠同时注射等体积PBS溶液。采用ImageJ软件分析小鼠创面愈合率,通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小鼠BMSCs,并得到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Ca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细胞的划痕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细胞侵袭数目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经BMSCs来源的外泌体处理的小鼠,第3、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创面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且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外泌体可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减轻小鼠烧伤创面组织的炎症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及外科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发生全身血流再分布,导致肠道血流量减少,绒毛顶部的粘膜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脱落,复苏时的再灌注可加重肠粘膜损伤,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内大量细菌向肠腔外迁移,此过程称为细菌移位,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血红素加氧酶(HO)作为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包括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其中只有HO-1是诱导型酶。HO-1表达上调可减轻失血复苏大鼠肝损伤。HO-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肠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肠组织HO-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粘膜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概念和命名.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细菌种群在500以上,总量达1000g,其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宿主肠道屏障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物屏障)。在这个微生态环境里,不同种属的细菌共生,各得其所,细菌和宿主之间也相安无事。当因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或外科(尤其腹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时(无论是经口或经胃肠外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外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14只存活6d的腹腔感染SD大鼠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PN EN组)。两组动物供给等热、等氮量。第6天处死动物,取末段回肠和结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表达及肠上皮浆细胞IgA表达并定量;取腔静脉血及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匀浆后作细菌培养测细菌易位率;取门静脉血经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PN EN组小肠和大肠occludin及IgA表达明显优于PN组(P <0 .0 5及P <0 .0 1) ;血、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PN组(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提高了肠上皮occludin表达,增加了肠道IgA的分泌,改善机械及免疫屏障,从而减少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s)为一特异的酶家族 ,其成员均为锌依赖性肽链内切酶 ,主要功能为降解细胞外基质 (extracel lularmatrix ,ECM )。经MMPs达到ECM的可控性降解 ,对不同情况下的组织生理病理变化 ,如发育组织的形态形成、组织修复、血管生长、以及细胞脱离和迁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s家族主要参与其中如下反应 :(1)去除失活组织 ;(2 )角朊细胞迁移 ;(3)血管再生 ;(4)结缔组织再塑形 ;(5 )某些生长因子的活性调节。一、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甘氨酰答氨酰胺(Gly-Gln)二肽对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细菌易位的抑制作用。方法 白色杂种猪10只行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后随机分成2组:STPN组(n=5),术后行标准全肠外营养TPN28天,GTPN组(n=5)行与STPN组等氮等热量强化Gly-Gln(3%)的TPN28天。观察受体血浆Gln浓度及移植小肠粘膜Gln古量.移植小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细菌数量和移植小肠对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的通透性。结果 术后28天.GTPN受体血浆Gln浓度和移植小肠粘膜Gln含量均高于STPN组,GTPIN组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细菌数量(5.52±1.04.5.96±1.08,5.96±1.43LogCFU/g组织)明显低于STPN组(3.01±1.28,3.16士1.32,3.24±1.27LogCFU/g组织).术后二组移植小肠通透性均增加.但GTPN组明显高于SIPN(24.01士7.44%Vs7.77±3.04%.P<0.01)。结论 GIy-Gln能提高受体血浆Gln浓度,维持移植小肠粘膜Cln含量,降低肠道通透性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研究已证实肠道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当在创伤、手术、严重感染等条件下,肠道的微生物、内毒素通过肠黏膜侵入肠外组织,肠道菌群易位,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急性期(4周)内不同时相点钛合金板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结构。方法 使用骨科钛合金板培养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不同时相点的生物膜,在培养1周、2周、3周、4周后取出钛合金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和碘化丙啶染料将不同时相点的生物膜染色,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结果 得到不同时相点的生物膜的激光共聚焦图像及显微电镜图像,1周时细菌胞外少量多糖聚合物形成,内部空间结构杂乱无序,表明形成了早期生物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胞外多糖聚合物逐渐增多,内部间隙及孔道相互交通,空间结构逐渐复杂。到4周时大量胞外多糖聚合物形成,膜内结构进一步完善,表明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各时相点内活菌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相点间生物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有早期和晚期区别,从早期生物膜到晚期成熟生物膜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表现为细菌生物膜胞外多糖聚合物及内部空间结构的成熟稳定。  相似文献   

16.
苯妥英外用对兔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苯妥英外用于兔创面上进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创面缩小面积、创面愈合天数、创面组织的光镜及电镜检查,以及创面细菌定量检测等观测指标,发现苯妥英外用有加速创面的愈合,缩短愈合天数;促进创面健康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加速创缘上皮组织向创面中心的生长;减少创面细菌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软组织扩张术患者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数量及种类,为临床上防治扩张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采集33例扩张术患者的51枚扩张囊内、外的液体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扩张囊内、外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92%(2枚)、17.65%(9枚),囊外阳性率显著高于囊内(P<0.05),囊内、外细菌的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细菌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均敏感。33例患者(51枚)中,有10例患者(10枚)检出细菌,仅有1例患者(1枚)出现临床感染症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严格消毒后进行穿刺注水导致感染的几率很低,而感染后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中的作用,评估细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rRNA)基因在前列腺液标本和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检出的差异.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3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细菌16SrRNA基因,同时对照检测尿道拭子和直肠拭子以及穿刺枪头拭子的细菌16SrRNA基因.结果: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出率在前列腺液中和前列腺组织中分别为 78.9%和81.5%(P> 0.05).细菌基因信号在前列腺液标本中和尿道拭子中各有30例( 78.9%)和4例( 10.5%)呈阳性(P< 0.01);在前列腺组织中和直肠拭子中各有31例( 81.5%)和6例( 15.8%)呈阳性(P< 0.01),无一例穿刺枪头拭子阳性.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中均有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出,其病因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细菌16SrRNA基因的检出在前列腺液标本和前列腺组织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纤维细胞是创伤愈合中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在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下,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并合成,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原酶等,参与肉芽组织形成,创口收缩,瘢痕形成及组织重建的过程,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形拟杆菌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转录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肺癌细胞系H1975和SK-MES-1, 以细菌培养基为对照组, 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上清液为处理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 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通过转录组筛选两组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 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 探究差异基因集中的具体通路。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基组比较, H1975细胞系和SK-MES-1细胞系中, 细菌处理组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下降(0.767±0.063比1.000±0.047、0.707±0.049比1.000±0.1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7、5.838, P均<0.001), 迁移水平(0.066±0.030比0.567±0.107, t=6.350, P<0.05;0.066±0.030比0.475±0.056, t=9.042, P<0.01)和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