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 6 7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 ,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组。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2 4h缺血总负荷及 30d发生心梗的例数和死亡率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两组治疗在减少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总负荷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溶栓组发生心肌梗塞(AMI) 2例 ,发生出血 5例 (鼻衄 2例、牙龈出血 2例、便血 1例 )。作者认为低分子肝素治疗比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石玫  李黎 《河北医学》1999,5(1):35-3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低分子量肝素组(治疗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8.75%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3例发生(9.38%);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 (MI)。据统计 ,因 UAP入院的患者 12 %在诊断 2周内发展为心肌梗死。 UAP患者一年病死率为 5 %~ 14% ,其中约半数的死亡发生在确诊后 4周内。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的治疗 U AP的方法 ,为探讨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入选标准 符合 UAP诊断标准 [1 ,2 ] ,并除外 :(1)演变中的急性 Q波心梗 ;(2 )有抗凝治疗禁忌证者 ;(3)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者 ;(4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5 )治疗前 2 4h内用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者 ;(6 ) …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理生理基础为血拴形成的过程,需要积极的治疗,否则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给予肝素抗血拴治疗,常能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静脉滴注肝素比较,发现两者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的差异,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选择更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5例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 5 0 0 0IU/次 / 12h ,皮下注射 ,连续用 1周 ;对照组 5 0例 ,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 87.7% ,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 6 6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P <0 .0 5 )。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疗效显著 ,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控制心绞痛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缺血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5000μ~7500μ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连用7~10天。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发作时硝酸甘油用量、缩短心绞痛缓解和消失的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能使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改善(P<0.01)。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减少。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对控制心绞痛发作疗效好,能改善心肌缺血,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出血并发症少,使用方便而安全。  相似文献   

8.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3,24(12):1286-1287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 (LMWP)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3例 )。两组主要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LMWP加常规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 ,经 7~ 10天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 95 7% ,心电图改善 82 6% ,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 73 9% ,心电图改善5 2 2 % ,差异有显著 (P <0 .0 5 )。结论 LMWP治疗UAP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一种类型,可迅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甚或猝死,所以对于UA应予积极治疗。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3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肝素加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加尿激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在应用阿斯匹林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应用低分子肝素充分抗凝血酶的基础上用小剂量尿激酶(UK)0.5万IU/kg多次静点,采用单盲对照随机化方案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观察14天内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例数)发生率及第2周心绞痛(AP)≥1次/日例数(%)。结果 治疗组无心脏事件发生,对照组1例死亡、2例心梗(AMI)。AP发作:治疗组2例(<7.7%),对照组10例(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K多次静点,充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的药物,是治疗U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43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12h1次,7d为一疗程。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心肌酶、肌钙蛋白I、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分子肝素钠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减轻,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组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肌钙蛋白I等无显著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轻度延长。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连用7~10 d,辛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1次,连服8周。对照组除常规用药外,另加普通肝素100 mg加50 g.L-1葡萄糖溶液500 mL维持静脉滴注,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于正常值的1.5~2倍,连用7~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5)。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明显升高,TC、LDL-C、T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 ,探讨LMWH治疗UA的机理。方法 :UA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75 0 0IU ,12h 1次。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其血浆ET、NO水平。结果 :UA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经LMWH治疗后ET水平由治疗前(91.4 2± 2 6 .12 )ng/L下降至 (6 7.2 8± 17.94 )ng/L(P <0 .0 1) ,NO水平由治疗前 (37.89± 9.2 3) μmol/L升高至 (48.5 6± 11.74 ) μmol/L(P <0 .0 1) ,治疗前、后ET与NO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ET、N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MWH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使ET合成下降、NO合成增加 ;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而发挥其抗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5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3组: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时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评价疗效.观察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判断近期预后.结果 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5.65%和25%;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56%、4.35%和5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7.78%、8.70%和0.结论 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确,并能有效改善预后.但低分子肝素安全性较高且用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抗心绞痛(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1 mg•kg-1,每12 h皮下注射一次,共7 d。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7.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3例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静脉滴注普通肝素5000U,然后以1000U/h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至参考值的1.5~2倍,连续使用7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012h,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凝血指标,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均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缺血负荷(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照组对凝血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相似,但低分子肝素作用更为明显,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q12h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8%;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