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亚健康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神疲、烦躁、失眠等一系列心系症状,或伴有心律失常、血压值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这种心系亚健康状态极可能进一步转化为心系相关疾病。本文从理论文献、动物实验、疗效观察、临床评测等几个方面对心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Sub-health;SB)概念首先由苏联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也称为潜病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中医外治法泛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脐疗、佩戴、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外治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亚健康的调控上应当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状态又叫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灰色状态、诱病状态,因自觉症状多种多样,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殊的时代性,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Berkman教授首先提出的。他发现这是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存在的另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艳斌  王少杰 《北京中医》2007,26(7):461-4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运用中医知识对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早日恢复健康,略谈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 ,主要是指介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又称为“次健康状态”,或称“人体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发病前状态”。亚健康状态在临床进行全面的理化检查常无明显病态结果 ,或结果处于临界值 ,但患者总感到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应该指出的是 ,这种虽无明显疾病却不健康的状况并不稳定 ,其中潜伏着发展为某种病理损害的极大可能性 ,在一定条件下 ,可转化为疾病。因此可将亚健康状态看作是一系列器质性疾病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运用中医知识对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早日恢复健康,略谈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代医学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新的医学模式下,着重提出关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不仅威胁健康,而且会影响容貌形象。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改善自身之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医美容保健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视人的健康活力之美,强调对损美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和治疗。中医美容保健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亚健康理论体系的阐述,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病理机制、证候诊断及防治方法。特别是通过中医对亚健康采取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用药治疗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中药干预治疗,用症状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定。结果各证型采用辨证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亚健康状态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的中医自稳调控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按中医观点看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内已经出现了阴阳、脏腑、经络的不平衡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恢复能力。而这种自我调控能力是通过机体内部多重系统的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健康是一种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这一自稳状态的破坏是亚健康状态的最根本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目的:研制能够测量亚健康人群及其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调查问卷.方法:根据问卷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亚健康以及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概念的确定、操作化,问题与答案的产生,卷首语、填写说明的确定,问卷编码、预调查、信度、效度检验以及修订等过程,设计调查问卷.结果:形成了具有6个部分结构、124个问题条目的以自填与封闭式为主的调查问卷,即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情志状况、精力状况、禀赋状况与生活嗜好、社会环境状况.结论:该问卷的研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状态做出判断,揭示人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对亚健康的干预体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独特的"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成为亚健康干预的主要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亚健康干预的中医理论进行解析,阐明中医理论对亚健康干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经》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认识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 《天津中医药》2008,25(2):123-124
亚健康是当今社会出现世界性影响人类健康的大问题,从中医<内经>理论中分析,中医<内经>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3种优势,分别是防病优势、养生优势及调治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治疗亚健康方剂及中药的应用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发表的亚健康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建立亚健康文献信息提取表和亚健康文献信息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2篇,共提取亚健康常用方剂有24个,包括逍遥散、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等。亚健康常用中药有107味,以黄芪、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等最为多见。结论:通过对亚健康中医药治疗类文献研究发现亚健康的常用方剂为和解剂、补益剂、祛湿剂等起到疏肝理脾、补益气血、健脾利湿的作用,常用中药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等多见。  相似文献   

15.
雷睛  康靓 《四川中医》2009,(11):20-21
5.12汶川大地震在我国影响巨大,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自救者、救灾人员、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人员,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环境下,很容易导致震后疲劳型亚健康状态。本文旨在明确对震后疲劳型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时实施干预的紧迫性,呼吁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依附于中医药的自身优势,发挥其在震后疲劳型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丹芬 《世界中医药》2010,5(4):229-231
本文经简要分析认为,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形成与个体的体质/气质等心身禀赋特点等密切相关。而气质与体质,是中医用以阐述人的心身关系形神理论的高度概括,彰显出因人制宜的中医特色,因此在亚健康的防治和干预中要强调个性化应对理念和诊治策略。根据个体心身禀赋特点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辨“质”论治,在21世纪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状态常用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亚健康概念出现以来,学术界对于亚健康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诊断标准、测定方法、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状态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症状标准诊断法、量表评估法和生理生化指标诊断法。这三类方法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某方面的优势,但同样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进行整理,以期寻找最有效的测定方法和检测技术,将其应用到下一步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或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太极拳缓解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太极拳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论:可以通过习练太极拳,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使机体回归"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及有效的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辨证分型论治、单方、验方等方面,综述了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认为目前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确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理法方药上缺乏规范化,系统化,且没有一个诊治及疗效评价的统一标准,并探讨了中医消腹水的机制,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肾虚型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证候信息调查表对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中医证候信息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型,依次为:肾阴阳两虚证(22.39%)、肾阴虚证(15.42%)、肾阳虚证(10.45%)、肾精亏虚证(9.45%)、肾气(虚)不固证(7.46%)。其中肾阳虚证的证候特征为: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夜尿多、小便清长等;肾阴虚证的证候特征为:潮热颧红、五心烦热、便秘、盗汗、腰膝酸软、小便黄等;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为:须发早白、脱发、性欲减退。结论:初步确定的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