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嘉骏  申秀云 《光明中医》2012,27(8):1502-1504
膜原与三焦都是《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膜原为三焦之护卫,为邪气入侵三焦的生理屏障;膜原是三焦之关隘,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经之处;脾与胃以膜相连三方面阐述了膜原乃三焦门户说。通过古籍文献整理、澄清膜原与三焦概念后,可为邪入膜原和三焦病变的治疗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3.
膜原主指部位,而少阳有六气、脏腑、经络、气化以及病证五个方面的涵义。就临床表现来说,膜原证为湿热之邪阻遏膜原所致,故以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等湿邪为患为主要表现;而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等少阳枢机不利或胆火内郁为主要表现。邪阻膜原概念比较局限,少阳病范围比较宽泛,"但见一证便是"。就发病缓急来说,邪阻膜原发病较急较重,少阳病发病可缓可急,传变较快。就治法方药来说,二者在治疗上均禁汗下之法。邪阻膜原以祛湿为要务,用药以纯祛邪为主,以达原饮为代表方;少阳病以调理气机,协调相关脏腑的升降功能为要务,攻补兼施,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少阳主热,膜原湿重是两者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根本不同所在。  相似文献   

4.
1三焦学术思想的形成古今医家对三焦学说见仁见智,为丰富中医学做出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关于三焦的探索仍在激烈争论中。目前三焦学说的内容已相当广泛,很难以一言蔽之。就其结构而言,虽然中医脏腑与西医解剖不能等同,但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寒温沟通论膜原(上)--历史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医辩证论治体系中颇令人费解的膜原证治,从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各家之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为膜原学说在寒温证治的沟通上,作了基本的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塑宇  李春苹  汪剑 《北京中医药》2021,(12):1366-1369
张锡纯主张三焦有形有质,为网络周身脏腑表里之膜;借三焦膜原论以阐发三焦气化内涵,认为膜原是人身之气周流全身的媒介;并站在形气一体观的角度论治三焦膜原病变,颇具临床实用性.其论述引经据典,旁参西医,为揭示三焦内涵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三焦理论的临床应用,对三焦现代科研思路带来新启发.  相似文献   

7.
从少阳三焦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癃闭等范畴。中医治疗主要有补脾益肾、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消肿等法.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上述方法常难以改善病情。笔者在临证中从少阳三焦论治本病,收到良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寒温沟通论膜原(下)--辩证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探讨了膜原的生理实质、病理特点与证治规律,提出了:(1)膜原之实质,即三焦焦膜始发之处,其位正当膈下;(2)膜原之地带.具有部位隐曲、气质浑杂的特有属性;(3)膜原之病理,病因多浊邪、病机主郁热、传变并内外、治法青开迭;(4)膜原之病症,乃是各类邪气阻滞三焦焦膜起始地带的病变总称.其病位居半表半里——以少阳三焦为主,易于蓉涉阳明太阴,伤寒温病皆有其类,然以温病之湿热、暑湿致病最多,伤寒、杂病则间而有之;(5)膜原之证治,依浊邪之寒热兼偏不网,约有七类证型与主方。根据中医证、理、法、方必须一贯到底的原则,系统论证了膜原学说在寒湿辨证论治中的内在境一性,为全面沟通中医采温内外辨证论治体系.作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三焦,自《难经》“有名而无形”之说后,形名之争从未停止,可谓“千古聚讼”矣。笔者认为三焦是有形的,无形之说似不可取。三焦之形为何物?约略言之,目前主要有:①腔子三焦说,②胃部三焦说,③油膜三焦说,④三段三焦说[1]等。1 三焦存留之争早在70年代末,重庆市中医学会曾举行三焦专题讨论会,倡三焦有形说者本于《内经》之言而立论;《难经》之所以赋予三焦“主持诸气”等重要功能,乃是为了强调肾间动气而立论,正因为肾间动气为“人之生命”,作为其别使的三焦,才能具有“主持诸气”等作用,并且指出,有形三焦说与《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少阳主枢” “三焦气化”理论的溯源与思考, 探讨“疏利少阳三焦”学术思想内涵, 总结“疏利少阳法”的确立及临床实践进展, 并结合“三焦辨证”理论拓展“少阳三焦”的含义, 临证以“疏利三焦法”“疏利三焦针法”辨治肾脏病, 关注疾病的传变规律, 以期为中医药在肾脏病辨证体系中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肾功能完全恢复发生率23.63%、总恢复率65.45%,观察组肾功能完全恢复发生率36.36%、总恢复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后2周、4周、3个月肾功能和肢体浮肿、纳差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积分上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危害性,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从手足少阳经络循行与耳之联系、胆与三焦功能对耳之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少阳经与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膜原学说主要用于瘟疫治疗,邪伏膜原为其主要致病机制,临床治疗以驱邪为要。结合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在当代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对膜原学说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膜原定位、属性与作用机制,为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万颖颖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46-950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王耀光教授认为癃闭主要是三焦气化不利,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引起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从三焦辨证角度来论治癃闭,将癃闭分为上癃、中癃、下癃,从三焦分以辨证论治,上癃包括肺热壅盛证、脑性癃闭,中癃包括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脊髓损伤引起的癃闭,下癃包括膀胱湿热证、肾虚血瘀证。提出癃闭的根本治法为疏利三焦,以中药与疏利三焦针法联合治疗排尿障碍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儿自出生之后,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其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的理论核心,用"少阳为枢"来解释小儿不断枢转、变化的"阴阳平衡"十分恰当。随着"阳生阴长",新的阴阳平衡不断取代旧的阴阳平衡,构成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基本生理特点。同时,该理论也可解释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少阳学说可以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相似文献   

16.
论三焦有名无形无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内经》及后世医家有关三焦的论述进行了剖析。认为《内经》对三焦的论述存在矛盾,其原因主要是:理论来源不同;构建的需要;历史条件限制。后世医家所持三焦“有名无形论”,“无名有用论”,“功能单元说”和“未知说”,亦无益于中医理论的学习,整理和提高。三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医理论在形成中的某些特点及其缺陷造成的,学习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必须注意,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18.
认为三焦概念的提出是出于中医理论发展的需要,三焦并没有具体形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实体.根据三焦的功能,上焦应为呼吸系统毛细血管,中焦应为消化系统毛细血管,下焦应为泌尿系统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水循环运行模式与人体三焦气化有很好的对应性,正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生理,异常模式对应三焦气化病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三焦气化异常导致三焦不畅的病机状态,并总结了三焦不畅的基本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20.
孙健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20,40(2):188-189,274
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病病位在"散膏",其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治疗当"调散膏"以治病之本,"达膜原"以解散邪毒,创立代表方剂消渴肾安汤,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