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胃癌中Bub1和p53表达情况,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Bub1和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中Bub1的阳性表达(P〈0.05)。Bub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正常黏膜中p53表达均为阴性,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因Bub1和p53表达异常是胃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胃癌中Bub1和p53表达情况,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中Bub1和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ub1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黏膜中Bub1的阳性表达(P<0.05)。Bub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生存时间有关(P<0.05)。正常黏膜中p53表达均为阴性,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基因Bub1和p53表达异常是胃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是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23ING1、p53基因蛋白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各50例标本进行p33ING1、p53基因蛋白表达检测. 结果 p33ING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0/50)、100.0%(50/50)、96.0%(48/50)和62.0%(31/50),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0/50)、24.0%(12/50)和54.0%(27/50),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非典型增生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p33ING1阳性者p53阳性表达率远低于p33ING1阴性者,p33ING1与p53呈负相关.p33ING1和野生型p53基因都是抑癌基因,p33ING1是p53的分子伴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的表达与乳腺癌可能的发生机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TERT、p53、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8例乳腺癌hTERT、p53、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87.50 %、56.25 %、54.17 %,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组相比,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组p53、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64.28 %、61.90 %,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p53基因突变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下调在乳腺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腺病、30例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6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的阳性率为58.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与p53和RB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而癌组中HPV 16/18DNA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5).癌组中组织学G2、G3级,pTNM Ⅱ、Ⅲ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PV16/18DNA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组织学G1级和pTNM Ⅰ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之相反,p53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HPV16/18感染通过对p53、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可能在高危型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联合检测它们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评价临床疾病进展和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唾液蛋白(BS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与相关因素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与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SP的表达,以及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SP阳性表达率为78.3%,正常乳腺组织中BSP阳性表达率为15.0%,P<0.05有统计学差异.BSP表达与年龄、骨转移相关(P<0.05).结论:BS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骨转移密切相关,能指导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和凋亡调节蛋白Bcl-2的表达,探讨Bcl-2和p5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21例手术切除的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Bcl-2在相对正常乳腺组织、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41.7%、55.5%;p53在相对正常乳腺组织、非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0%、66.6%;而Bcl-2与p53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有关;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发生,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乳腺癌进展有关.p53及Bcl-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既独立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p53、nm23基因表达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p53、nm23基因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基因表达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5例乳腺癌进行了ER、PR、CerbB-2、p53、nm23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2%和72.94%;(2)C-erbB-2、p53、nm23的表达率各为68.23%、32.94%、63.52%;(3)ER、PR阳性患者的C-erbB-2或p53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阴性患者(P<0.05);(4)淋巴结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nm23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p53表达则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乳癌中表达高(P<0.01).结论ER、PR与C-erbB-2、p53、nm23这两种不同特性产物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p53、nm23的阳性表达对判断乳癌的肿瘤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21和NF-κB在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100例乳腺癌组织、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21、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21和NF-κB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P21和NF-K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和81.0%,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5.0%.乳腺癌组织中P21和NF-κB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21和NF-κB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MGMT和X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30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标本中MGMT和XR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72例乳腺癌组织中MGMT阳性表达率为70.8%,低于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率90.0%(P<0.05),且其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化程度、ER及p53表达相关(P<0.05).XRCC1阳性表达率为52.8%,低于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率83.3%(P<0.05),且其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MGMT及XRCC1是临床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PR、cerbB-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1在40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41,P<0.05;r=0.36,P<0.05);与cerbB-2状态及临床分期无关(r=0.28,P>0.05;r=0.17,P>0.05)。结论: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IGFR-1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IGFR-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mdm2/p53通路相关的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与mdm2/p53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11例乳腺癌和将5例正常乳腺组织等比例混合的组织总RNA进行芯片杂交,用SAM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GoMiner软件检索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挑选参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基因,通过Pathway分析方法检索与mdm2/p53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基因cyclin A2及其相关基因CDK2在乳腺癌(38例)和正常乳腺组织(16例)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共548个,其中参与细胞周期的基因有35个,参与凋亡的基因有23个;与mdm2/p53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有4个,分别是cyclin A2,cyclin B1,PCNA,YWHAZ;经免疫组化验证的38例乳腺癌和16例正常乳腺组织的cyclin A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1%(16/38,和6.25%(1/16);CDK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18/38)和6.25%(1/16),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乳腺癌中cyclin A2与CDK2的表达呈正相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以≥2^+为阳性在乳腺癌cyclin A2为26.3%,CDK2为31.5%,而在正常组几乎看不到≥2^+的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存在着差异表达基因,与mdm2/p53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异常高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cyclin A2和CDK2在乳腺癌共表达并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意义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Tang F  Gu DH  Wang H  Zhu TF  Zhu HG  Xu ZD  Hu X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3):192-195
目的 探讨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浸润性导管癌标本25例,导管原位癌标本18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标本20例,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标本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2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导管癌的p53蛋白表达。结果 hTERT mRNA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中未见表达;在导管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3.3%和88.0%。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hTERT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和导管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hTERT mRNA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43例乳腺导管癌中,hTERT mRNA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540,P〈0.01)。结论 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可能在乳腺导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半定量原位检测hTERT mRNA表达,可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p53突变可能与乳腺导管癌hTERT基因转 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及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搜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采集其乳腺癌组织(观察组,n=50)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n=50)。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织标本中p53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另据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情况分为c-erbB-2阳性组(n=37)及c-erbB-2阴性组(n=13),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p53、bcl-2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64.00%;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0%、64.00%。观察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53蛋白阳性率随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级别间差异显著(P<0.05)。c-erbB-2阳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erbB-2阴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组,且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γ=0.894,P<0.01),而bcl-2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γ=-0.803,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且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而bcl-2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中环氧合酶2与p5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2例乳腺癌组织和16例正常乳腺组织COX.2和p5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它们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与p53在正常乳腺组织均不表达。COX.2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6%(89/152)、61.2%(93/152),二者呈显著相关性(r=0.426,/9〈0.01);二者表达在Ⅰ、Ⅱ级乳腺癌组织中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14,0.381,均P〈0.01),在Ⅲ级乳腺癌组织中二者无相关性(/9〉0.05)。I、Ⅱ、Ⅲ、Ⅳ期乳腺癌COX-2、p53表达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59,O.557,0。390,0.685,均P〈0.01)。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远处转移均相关(均/9〈0.05)。COX-2高表达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但p5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5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与p53均高表达者的5年PFS低于COX-2或p53单一高表达者,亦低于两者均双低表达者。结论COX-2和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级等临床预后不良因素有关。检测COX-2和p53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其中,p53和PCNA在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2)胃癌中hMSH2/PCNA及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p53和.PCNA的异常表达及hMSH2与PCNA之间的相互调节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Li BJ  Zhu ZH  Wang JY  Hou JH  Zhao JM  Zhang PY  Yao GY  Wang X  Long H  Yang MT  Rong TH 《癌症》2004,23(10):1176-1179
背景与目的: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为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Ki67、P53、VEGF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1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8%(113/151)。Ki67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性相关(P>0.05);Ki67表达与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VEGF表达无显著性相关;Ki67和VEGF的共表达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Ki67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VEGF检测更有助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