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昌县1994~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南昌县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南昌县1994~2003年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所获得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南昌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2.45/10万~225.7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十年间肠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7.79/10万~180.14/10万;呼吸道传染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达31.8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2.96%;性病发病率在经历了1998、1999年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 南昌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2.
2007年凭祥市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凭祥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凭祥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479例,死亡32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08.76/10万、27.31/10万、6.68%,与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24.26%、3 054.75%、2 438.22%.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与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64.30%和52.3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1.41%和1.91%.结论 今后要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明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69-1872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江县200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2006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678例,死亡3例,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29.29/10万,死亡率1.46/10万,病死率0.44%,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29.00%。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在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5.44%;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发病总数的84.24%。结论应该把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作为重点传染病进行防治;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规范病人治疗;杜绝医源性感染;打击卖淫嫖娼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信阳市平桥区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了解流行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桥区户籍人口2005-2014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累计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6种30 3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0.45/10万;死亡26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3.94/10万,病死率0.87%。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播途径居首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83.08/10万,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40.0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9.96/10万,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29/10万,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0.07/10万。结论 2005-2014年平桥区乙类传染病疾病谱略有改变。艾滋病、肺结核等传统传染病持续高发,并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建议分类管理,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肺结核的防控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治,巩固其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5.
200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白江区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疫情预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青白江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青白江区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共1 629例,年发病率为412.492 8/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905例,年发病率为229.162 7/10万,丙类传染病724例,年发病率183.330 1/10万。传染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255例,流行性腮腺炎312例),血源性传染病(乙型肝炎251例),肠道传染病(痢疾157例)为主。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流行腮腺炎、乙型肝炎、肺结核、痢疾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泉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泉县户籍人口2005--2009年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7036例,发病率在259.70/10万~359.1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01.87/10万。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3256例),占发病总数的46.28%,发病率一直处于高位,下降趋势缓慢;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2340例),占发病总数的33.26%,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400例),占发病总数的19.90%,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年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腮腺炎。结论平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平泉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泉县户籍人口1993—2007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累计报告病例12218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264.52/10万,最低为1993年91.01/10万,年均发病率为178.00/10万。1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802例,占发病总数的39.30%,近5年呈下降趋势;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955例,占发病总数的32.37%,近3年有上升趋势。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3389例,占发病总数的27.74%,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为主。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率分别为60.45/10万、39.67/10万、27.36/10万。结论平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巩固其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掌握张家港市传染病变化状态,客观评估流行病预防效果,以明确今后防制工作重点。方法:根据张家港市1963-200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年报资料,分析张家港市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结果: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发病率由70年代的720.20/10万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312.92/10万,平均死亡率90年代以来比60年代下降了94.37%。发病顺位由60年代发病率较高的计免相关传染病为主的模式演变近几年的淋病、肝炎、肺结核、梅毒为主的模式。结论:当前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加强肠道传染病管理的同时,应重点做好性病、艾滋病监测和肺结核的规范性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宾川县5年来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宾川县2006~2010年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宾川县2006~2010年间无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180.35/10万~251.8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26.48/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肝炎,痢疾、淋病,伤寒,占发病总数的66.27%。呼吸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占发病总数的54.62%;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1.97%。艾滋病及感染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宾川县传染病疫情态势依然严峻,今后工作要加大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泸西县10年来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10年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511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1.6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75/10万;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艾滋病、狂犬病是主要传染病死亡负担。[结论]今后该县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对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内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对口岸卫生检疫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3年国内甲、乙类部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国内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以性传播疾病最为显。其它大部分检疫和监测传染病发病率变化具有各自的相应特点。结论针对传染病变化特点加强口岸卫生检疫,特别是出国人员的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综合医院2013—2018年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的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该院2013—2018年报告的全部网络直报传染病资料,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8年该院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8种2 92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分别报告1 764例、666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报告492例;报告病种前五位依次为梅毒、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水痘,占总报告数的84.22%;按传播途径分析,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结论要重点做好医务人员培训,避免传染病漏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信阳市2004 - 2018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6.0对信阳市2004 - 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信阳市2004 - 2018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31 874例,死亡994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59.72/10万、1.08/10万。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257.72/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02.00/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构成分别为50.20%、41.61%、6.69%和1.50%。15年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病种为肺结核(98.87/10万)、乙肝(98.61/10万)、手足口病(75.35/10万);艾滋病死亡最多,占总死亡数的69.22%。结论 信阳市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类型。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符金鹏  项东  张绍文  高雯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3-1624
目的了解遵化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和趋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遵化市2011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遵化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2 373例,发病率为318.8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37.25%)、病毒性肝炎(18.71%)、手足口病(16.94%)、肺结核(12.05%)、猩红热(4.09%)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珠海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频率,采用Y。检验分析每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构成的差异和某种传染病的性别、职业等的构成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传染病发病年龄的差异。结果2005—2012年间,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20种,共计5930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为193.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5/10万,病死率为0.34%。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分别为26.27/10万、82.03/10万、0.95/10万、84.06/10万和0.65/10万,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逐年上升。肺结核的年均发病率为74.28/10万,涂阳发病率为30.81/10万,发病年龄为(35.94±16.69)岁,发病年龄逐年升高(F=13.856,P=0.000)。梅毒的发病率为15.90/10万,呈逐年上升,且在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等职业人群发病增多(X2=44.656,P=0.001)。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4.06/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珠海市近两年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则有上升趋势,说明珠海市传染病的防治应加强防控艾滋病、梅毒、乙肝等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口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2005 - 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05 - 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145 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791.07 /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自2009年起取代呼吸道传染病位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11年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10年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4 - 7月和9 - 11月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0~3岁和15~44岁年龄组为主(40.02%、29.47%);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36.45%、10.20%)。结论 今后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及性传播疾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6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楚雄州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45 541例,死亡408例,年均发病率152.45/10万,年均死亡率1.37/10万,病死率0.90%。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6.86/10万)、乙肝(37.37/10万)、痢疾(15.68/10万)、梅毒(14.27/10万)和丙肝(6.64/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为元谋县(231.67/10万)、武定县(175.82/10万)、双柏县(172.27/10万)。农民(占69.79%)和学生(占5.53%)发病数最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42.04%)、呼吸道传染病(占38.95%)、肠道传染病(占17.45%)构成比较大。结论 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等仍是楚雄州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元谋县、武定县、双柏县为防控的重点地区,农民、学生为防控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防控仍是楚雄州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调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及相关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24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3.00/10万。2006—2010年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97.75/10万、248.31/10万、253.46/10万、262.12/10万、254.78/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近5年义乌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较为平稳,外来流动人口和出入境人员是未来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亚市10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三亚市2000~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中所获得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9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为350.61/10万~320.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24.26/10万。10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70.31/10万上升到156.03/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8.00/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7.20/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单峰下降,高峰为2004年237.25/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年发病率为212.35/10万~212.35/10万。[结论]三亚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以及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