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胆石病患者中的分布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胆囊结石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0例、胆总管结石30例,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细菌基因组的提取,并采用qPCR的方法对提取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 在检测到的ARGs中,胆囊结石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占的比例最低为5.92%,检测到的基因有8种,strB基因检出率最高,为27.1%。blaTEM、cfxA、aacc、aadD、aadA1、tetX和sull的检出率分别为13.9%、5.1%、5.1%、7.7%、20.7%、4.6%和15.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占的比例最低为12.94%,检测到的基因有15种,sull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7.1%。blaCTX-M、blaTEM、blaSHV、ampC-01、ampC/blaDHA、blaACC-1、blaGES、cfxA、aac、aacc、aadA1、strB和tetX的检出率分别为3.2%、9.4%、4.4%、3.4%、8.9%、4.2%、2.8%、2.5%、8.2%、3.9%、8.1%、6.2%、8.2%和9.4%。胆总管结石患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占的比例最低为17.34%,检测到的基因有16种,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9.1%。blaCTX-M、blaSHV、ampC-01、ampC/blaDHA、bla-ACC-1、blaCMY、blaGES、cfxA、aac、aacc、aadA1、strB、tetX和sull的检出率分别为7.3%、6.5%、7.6%、5.4%、5.6%、3.3%、6.4%、4.0%、4.5%、4.7%、6.9%、6.1%、6.0%、7.8%和8.9%。blaCMY只在胆总管结石被测到,aadD只在胆囊结石中被测到。结论 ARGs不仅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中,也存在于人体胆道系统中;同时,在胆道系统中,胆总管结石携带ARGs最多,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次之,胆囊结石携带的ARGs最少;胆囊结石患者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含量最低;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含量最低。这些发现可以为胆石病患者在抗生素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取石.随着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的有机组合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念逐渐被外科医生所接受.本文综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约占胆囊结石病例的5%~29%,平均18%。LC的问世,ERCP技术的进步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F)的开展给胆总管结石的处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本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病例,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这几种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3年10接收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相结合的手术方法,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相结合的手术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之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较小,统计学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0.38±32.77)m 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7.49±6.48)h、住院时间(11.38±6.44)d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胆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微创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一期联合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6例经B超或CT、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全麻下一期先行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以清除胆管结石,然后行LC术。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和LC术,1例LC后经鼻胆管造影见结石残留后再次内镜取石。结论LC联合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上,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及T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数据,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统计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如胆漏、胆道出血、严重疼痛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胆漏、胆道出血、严重疼痛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技术的成熟,LC与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相结合为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我院2006年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江西医药》2009,44(11):1131-1132
目的评估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可较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及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19/19),但定性诊断正确率为63%(12/19)。结论超声为一种价格低廉且无创伤检查.对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治疗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均成功进行胆管造影,胆管及胆囊显影,成功率100%,继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结石用取石网蓝或球囊取出,鼻胆管引流(ENBD)后3—7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ENBD中发现胆囊管低汇流6例,胆管下段炎性狭窄5例。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EST后无十二指穿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胆总管残石。65例随访3~6个月未见残石及胆管炎发生。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资料,LC术前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ST者为术前组(82例),LC 术后行ERCP、EST 者为术后组(3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LC 术前ERCP 发现胆总管结石36例,EST 清除33例(91.7%);LC 术后ERCP 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7例, EST清除6例;两组在保持胆管正常、控制乳头狭窄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组发生并发症8例(9.8%),术后组5例(16.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经内科治疗好转。结论 EST 联合L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避免开腹手术,安全有效;但操作前要严格把握EST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减少患者的负担和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治疗胆系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 23例完成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3例开腹手术。结论双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它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值的我们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倾向,导致超高龄胆管结石的住院人数明显增加,但是超高龄患者的内科并发症多,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大。笔者总结开滦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50例超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超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16例患者,除4例患者手术中转外,其余2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153例患者行T管引流,59例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有选择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于肝外胆管结石,传统方法均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我科1998年12月~1999年12月采用非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4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6~70岁,平均43岁。均经B超证实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直径<5mm),其中26例有1枚或1枚以上小结石,14例仅为泥沙样结石。肝功能提示AKP,r-GT均有不同程度增高。1.2筛选条件①胆总管内结石直径小于5mm,数目小于2~3枚;②胆总管扩张≤15mm;③住院期间临床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也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王蓉  叶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79-18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9例胆总管结石致阻塞性黄疸的术前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高达96.2%(182例),漏诊率1.6%(3例),误诊率2.1%(4例)。结论: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无创伤、快捷、简单、准确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91年Stoker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以来,随着腹腔镜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LCBDE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对8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了LCBDE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组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21~82岁,平均58.3岁;病程14 d至10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期缝合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1年我院40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胆总管T型管引流治疗;实验组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同传统T管引流术相比,在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上,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