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日~2016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小脑幕区的片状或扇形影2例、新月状高密度影1例;对称或不对称的U或Y形高密度灶2例。本组中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正常大脑镰钙化。结论:小脑幕、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志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0-1241,1244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析31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7例,表现为与大脑镰形态相似但较正常结构宽大的高密度影,呈细条状、宽带状及剑形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9例,表现为片状、新月形、扇形高密度影,大脑镰并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表现为镰刀形或"Y"字形高密度影。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硬膜下血肿,具有特殊的CT征象,结合薄层、冠状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CT复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片状高密度影4例,冠状位呈条带状或梭形高密度影;V形高密度影2例;Y形高密度影4例;1例片状高密度影与Y形高密度影同时并存。结论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影像颇具特征性,但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钙化、小脑幕广基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诊断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35例,其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20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0例;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5例;首次正确诊断30例,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大脑镰钙化;大脑镰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细绳索状3例,呈粗绳索状17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4例呈片状,2例呈新月形,4例呈扇形;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3例呈镰刀形,2例呈"Y"形.24 h至2个月复查CT:蛛网膜下腔出血7 d内完全吸收;大脑镰钙化图像无变化;硬膜下少量血肿 20例(57.1%)14~20 d基本吸收,硬膜下血肿较大者15例(42.8%)4周至2个月变为低密度.结论 小脑幕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不仅可早期明确诊断,亦可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颅脑其他损伤,动态观察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识。方法101例因各类头部外伤患者在伤后1/2~24小时内首次CT检查,73例于48小时至4周内复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大脑镰兼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条索、条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片状、新月形、"V"形、"M"形或哥德氏弧形等。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类发生于颅脑非凸面的硬膜下血肿,易和正常大脑镰、小脑幕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山 《当代医学》2009,15(3):111-111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失或模糊等占位征象;45例纵裂池出血CT征象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前纵裂池线影增长,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结论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内出血均为常见的颅脑病变,只要全面分晰病变的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急性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CT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急性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的表现。结果CT表现为局限性或贯通全长的细条状或宽带状高密度影,16例表现细长柳叶状高密度影,7例表现细绳索状高密度影,内缘紧贴硬脑膜侧呈平直状,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结论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CT征象颇具特征,CT能够作出正确诊断,但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镰旁钙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孙铝 《吉林医学》2013,(32):6771-6772
目的:探讨和分析大脑镰硬膜下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随机选择硬膜下出血患者15例,对其进行CT检查,并就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分析显示,在15例硬膜下出血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大脑镰硬膜下出血,其他患者为天幕硬膜下出血。大脑镰硬膜下出血CT影像学表现为局限在患者大脑镰的全程或一部分的窄带状的高密度影。结论:应用CT影像学检测大脑镰硬膜下出血,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将其同天幕镰硬膜下出血病症区分开,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大脑镰硬膜下出血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志成 《新疆医学》2010,40(6):66-67
少见部位(本文主要指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少见类型,有关文献对其描述少见,CT对该病易漏诊或误诊,最常见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82岁,农民.大便时蹲坐在地,出现头痛、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无意识障碍、抽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6h后查体,BP 18.7/14.7kPa,意识清楚,言语流利,计算力、记忆力稍减退,无皮肤擦伤,头部无皮下血肿,眼底检查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腱反射对称,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示:颅内压9.8kPa,脑脊液无色透明,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查头CT示大脑镰增宽,密度增高,脑侧光滑,提示大脑镰下出血,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CT表现为单侧呈细条状、宽带状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8例,CT表现单侧呈大片状高密度影4例、 双侧呈"U"形高密度影1例、累及大脑镰后部呈"Y"形高密度影3例.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CT与MRI两种检查在大脑镰旁硬膜下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2015年9月经临床证实的53例大脑镰旁硬膜下出血CT与MRI表现,按出血厚度将患者分为三组:3MM以下组,3-5MM组,5MM以上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对3MM以下组少量硬膜下出血CT基本漏诊;3-5MM组中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5MM以上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与CT基本一致。结论 MRI对大脑镰旁硬膜下出血的显示极佳,尤其是对厚度越小的硬膜下出血的显示MRI的优势越明显,可作为大脑镰旁硬膜下出血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收集天幕及大脑镰部位的少量硬膜下出血20例,分析其CT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在我院行头颅CT的20例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脑幕、大脑镰(简称幕镰)出血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59例单纯性幕镰出血及6例误诊病例,共计65例进行CT及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59例幕镰出血患者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4例,外伤性出血15例,高血压性出血9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小脑幕出血25例,大脑镰出血20例,两者联合出血者14例;CT表现为条带状影25例,扇形或不规则片状影20例,两者同时合并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硬膜下出血17例。6例误诊病例中幕镰生理性钙化1例,扫描时位置不正导致误诊2例,早产儿和新生儿幕镰相对性高密度3例。结论CT平扫诊断幕镰出血可引起误诊,结合临床复查、薄层加冠状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6.
17.
18.
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118例经CT诊为民的硬膜下血肿,着重分析了硬膜下血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CT表现与病理演变过程中图像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分期;同时对25例硬膜下血肿进行了增强。并对增强扫描后的CT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认识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征象.评价脑定位血肿抽吸术的作用.方法经临床诊断的小脑幕裂孔下疝75例均做CT检查,总结所有的CT表现.临床依据血肿的量和病情分别采取脑外科手术、脑定位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小脑幕裂孔疝CT表现为鞍上池缩小闭塞(52/75),脚间池狭窄闭锁(22/75),环池缩小闭塞(48/75),四叠体池填塞(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扩张(7/75),蛛网膜下腔出血(26/75).出血量<30ml10例,行脑定位抽吸术.出血量30~60ml,行脑定位抽吸术7例,脑外科手术5例.血肿量>60 m1 16例,脑定位抽吸术7例,外科手术9例.结论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有特征性,可以据此作出较早期的CT诊断,并可依据血肿的量,脑疝的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硬膜下血肿 ,尤其是慢性的硬膜下血肿及部分亚急性的硬膜下血肿因CT表现变化较多 ,可以造成漏诊和误诊 ,为此我院收集了 1998年 10月~ 1999年 5月 2 8日病人并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在 7岁~ 72岁 ,18例在 2 5岁以上 ,以车祸或意外事故居多 ,其中有 3例老年患者还伴有脑梗塞或脑出血后遗症。就诊时患者主诉有外伤史的有 2 6例 ,2例无明确诱因。起病半小时至 3个月 ,17例病程在 3天以内的为急性 ,2例病程在 4天至 8天的属亚急性 ,9例病程超过 2 0天的为慢性。 2 8例中有 17例通过手术证实 ,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