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及去分化脂肪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康女性脂肪抽吸术的抽吸物,使用酶消化法获取成熟脂肪细胞.采用天花板贴壁法培养.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体外实验:成脂、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培养,并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阿尔辛蓝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法鉴定.体内实验:实验组(n=6):取第3代细胞使用荧光染料Dil标记,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后注射于裸鼠背部一侧皮下,8周后,从大体观察、组织学、油红"O"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新生物形成情况;对照组(n=6):以空白的纤维蛋白胶注射于同一裸鼠背部另一侧皮下,于同一时间点进行检测.结果 成熟脂肪细胞呈单房圆形,经天花板贴壁法培养后变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状,即去分化脂肪细胞.去分化脂肪细胞在定向诱导培养下能够分别成脂、成软骨及成骨分化.体内实验中实验组8周后在裸鼠背部皮下有新生组织块形成,经检测后证实其为成熟脂肪块井来源于植入的去分化脂肪细胞,对照组无新生组织形成,纤维蛋白胶被降解吸收.结论 成熟脂肪细胞可通过体外培养实现去分化,去分化脂肪细胞具有成脂、成软骨和成骨等多向分化能力,以去分化脂肪细胞为种子细胞可在裸鼠皮下构建出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2.
四种不同去脂术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去脂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电子吸脂、注射器吸脂器机性脂肪抽吸、4种不同去脂方法,治疗局限性肥胖症226例。结果 手术切除107例,并发血清肿1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阏血5例,皮肤凹凸不平2例,切口瘢痕增生5例;电子吸脂87例。血清肿1例,皮下瘀血2例。结论 任何去脂术对血管神经都可能造成损伤。都存在发生并发平的可能。正确选用不同去脂方法可提高去脂量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43-946
目的:通过对保脂妥(Lipostabil)、磷脂酰胆碱(PC)以及脱氧胆酸盐(DC)的体外对照观察试验,对其溶脂效果进行初步观察及探讨。方法:分别将Lipostabil组、5%PC组、不同浓度DC组分别与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共培养,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细胞活性以及脂溶度。结果:PC由于必须溶解于溶剂中,故其独立于DC以及其它溶剂对脂肪组织的破解作用在本实验中无法得到证实;DC对于脂肪细胞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与其一定范围的浓度无明显正相关性;Lipostabil具明显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结论:DC及Lipostabil组均具有明确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插入式Nd:YAG激光对脂肪组织的作用,探讨其在破坏脂肪细胞、减小脂肪组织体积、塑造体形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猪动物模型,左项部皮下脂肪进行激光照射;右项部为空白对照区,不进行任何治疗。取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脂肪组织,分别作光镜和电镜观察脂肪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脂肪组织结构破坏,视野内可见空白区,周围脂肪细胞不同程度破裂、融解,部分视野内见黑色的组织碳化表现;术后1周见炎性细胞密布,脂肪细胞数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术后1个月脂肪小叶结构不规则,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排列杂乱。激光照射能明显减少正常脂肪细胞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插入式Nd:YAG激光可有效破坏脂肪细胞,减小了脂肪组织的体积,在塑造体形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睑臃肿单睑手术420例,依据不同脸型设计重险线,采用小切口眶膈分离去脂,连续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结果 小切口去脂后双上睑不会产生凹陷,术中出血少,肿胀轻,消肿后不留瘢痕。结论 小切口去脂后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损伤小,消肿快,重睑线自然,术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ZULS超声去脂减肥仪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肿胀麻醉下 ,采用局部超声乳化去脂方法 ,对 35例不同部位脂肪堆积患者 ,进行体形的重塑。结果 :经过 6~ 1 5个月的随访 ,疗效显著 ,术者满意。结论 :利用超声波“空化效应”及相关效应的去脂原理。选择性地破碎脂肪细胞 ,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缔组织 ,技术科学独特 ,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7.
肖静 《微创医学》2007,2(2):155-155
腹部超声去脂术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项体形整形手术。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国产ZULS超声去脂减肥仪施行腹部去脂术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志群  陆钢  谷世行 《右江医学》2004,32(3):213-214
目的 探讨下腹部肿胀吸脂术的疗效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 2 4例下腹部脂肪堆积症行肿胀吸脂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5个月~ 1年 ,2 4例中达到完美者 10例 ,良好 13例 ,满意率 95 .8%。结论 肿胀吸脂术是一种简单而安全有效的去脂技术 ,下腹部脂肪堆积症可门诊治疗 ,术中注意操作技巧 ,能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唐洪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7-1078
目的 讨论电子鼻咽喉镜引导下经口腔行鼻咽喉部活检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55例鼻咽喉部新生物患者在电子鼻咽喉镜引导下经口腔行鼻咽喉部活检。结果455例患者均顺利地进行了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病种13种,全部患者术后出血均在15分钟内停止。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引导下经口腔行鼻咽喉部活检是一种准确、快捷、安全的鼻咽喉部活检方式。术前应对患者耐心解释,麻醉充分,术中操作稳健,术后积极止血。  相似文献   

10.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其皮肤表现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小叶性脂膜炎样改变。肿瘤性T淋巴细胞在皮下小叶中形成环绕个别脂肪细胞的花环样结构,即所谓的脂肪细胞“花环”,被认为是这种皮肤淋巴瘤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回顾了4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16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后恢复顺利,其中1例患者术后体温〉38℃,3d内恢复正常。2例患者术后有短暂腹胀。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强  俞一峰  李森  龚海  姚勇  周方敏 《西部医学》2008,20(3):561-56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1例环状混合痔行PPH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1例均全部治愈。术后肛门部灼痛4例,下腹部坠胀感7例,尿潴留2例,粘膜下脓肿2例。结论PPH手术不破坏肛管解剖结构,改善症状明显,术后疼痛轻,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rn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吲哚美辛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结果:成脂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BMSCs经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及胰岛素对脂肪细胞脂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蛋白激酶B(Akt)对脂联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后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蛋白的表达,并比较表达myrAkt后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变化。结果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降低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的蛋白质表达,胰岛素可纠正这一变化;表达myrAkt的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明显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脂联素蛋白的表达,胰岛素不能纠正这一变化。结论3T3-L1脂肪细胞中,胰岛素可纠正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脂联素的降低,Akt的活性增加抑制了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蛋白的表达,Akt参与了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内脂联素蛋白质表达的调节,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外科治疗在基层医院最安全术式。方法总结50例高血压基氏节区脑出血采用CT简单定位于发生后8—24小时行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50例患者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以上。一周后血肿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术后存活48例,死亡2例。48例随访1年,G06评价,Ⅲ级重残8例,Ⅳ级中残10例,Ⅴ级生活良好30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外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在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来研究显示,人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前脂肪细胞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文中建立人眼眶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以便深入了解人眼眶前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18~56岁成人眼眶脂肪组织中分别以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前脂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成脂诱导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2种方法均可获得前脂肪细胞,细胞为长梭形,呈"S"形生长,可成脂分化,且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从人眼眶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出纯度高、增殖快、成脂分化率高的前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胀麻醉体外超声在抽脂术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对50例肥胖患者应用肿胀麻醉体外超声抽脂技术进行腹部、大腿等部位脂肪抽吸.取8例抽吸物标本行HE染色、切片、10×10倍光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50例肥胖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为皮肤局部青紫瘀斑、感觉迟钝,吸脂部位凹凸不平等,均自行恢复,术后3个月随访,满意率达98%.8例标本病理切片观察:抽吸物细胞间连接较完整,细胞破裂的比率为5%~15%,未见明显脂肪细胞乳化效应.结论本研究提示体外3 W/cm2、1 MHz超声能量不能产生明显脂肪细胞乳化效应,在抽脂术中可能起辅助协同作用,肿胀技术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上起主要作用.肿胀麻醉体外超声抽脂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脂肪变性脂肪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看不见脂滴或仅见少量,如果在细胞浆内发现脂滴或脂滴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所见脂肪多为中性脂肪.也可有磷脂或胆固醇等类脂成分,或二者的混合物.电镜下可见脂滴产生于粗面内质网中,为有膜包绕的电子致密颗粒,脂滴很小,融合后可变大.普通切片中,脂肪溶解呈空泡状,冰冻切片苏  相似文献   

19.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物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对3T3-L1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脂联素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引发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不同浓度t-BHP(100,200,300,400,500μmol/L)作用10min后继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24h时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8h时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BHP(500μmol/L,10min)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h)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1)t-BHP对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状态无明显影响;(2)t-BH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联素而增加MCP-1、PAI-1mRNA的表达;(3)500μmol/L的t-BHP对脂联素、MCP-1、PAI-1的调节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氧化损伤能够促进MCP-1、PAI-1的表达、抑制脂联素的表达,这是其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刘鸿 《吉林医学》2006,27(9):1086-1087
目的:探索面部局部凹陷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后的吸收规律,以指导治疗时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量的判断。方法: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组疗效观察:A组12例为超量注射30%~45%,B组29例为超量注射45%~7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年以上随访,A组6例术后效果满意,B组27例术后效果满意,B组术后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对于面部整形术后局部凹陷、凹凸不平、不对称等并发症,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移植脂肪量是达到预期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