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健  章庆国  蔡国锋 《现代医学》2003,31(6):392-393
目的 探索不同类型下睑袋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1月间共行下睑袋成形术156例,对16例单纯眶脂肪疝出型下睑袋采用结膜入路祛除疝出脂肪;对105例脂肪疝出同时伴皮肤、眼轮匝肌松弛者采用下睑皮肤切口法,祛除多余的脂肪、皮肤和肌肉;对35例眶骨下缘凹陷明显者保留眶脂肪,充填眶下凹陷。结果 随访3~20个月,下睑形态良好,无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效果均满意。结论 在下睑袋成形中,术式的选择及对眶脂肪、眼轮匝肌、下睑皮肤的切除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获得良好美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代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63-64
目的评价改进下睑成形术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20~68岁睑袋者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距切口下缘1mm,眼睑中外1/3分离沿眼轮匝肌瓣达眶外缘,显露外眦韧带,并游离下半支。切断并固定于左眼2点位,右眼10点位。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除2例术后发生下睑退缩做两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下睑成形术的改进以加强下睑前壁张力为基础,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麦慧 《广西医学》2001,23(6):1569-1570
睑袋的形成是由于皮肤、眼轮匝肌、眶内脂肪、眶隔筋膜等组织退行性变化的结果 ,是面部老化的表现。常规的手术方法是行眼轮匝肌浅面剥离 ,切除内、中、外三团眶脂肪及少量多余的皮肤 ,对中老年患者术后易形成下睑凹陷及不同程度的外翻畸形 ,且无法消除睑袋沟 ,达不到下睑年轻化的效果。为此我们采用眶隔固定法对中老年患者行睑袋整复术 ,已为 34例整复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开始采用本法行中老年睑袋整复 34例 ,均系双侧。女 30例 ,男 4例。年龄在 39~ 6 8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例。1 2 手术方法 :沿下睑睫毛下 1m…  相似文献   

4.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研究及其在睑袋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评价其在睑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具(8只眼睛)尸体标本进行了眼眶部解剖研究;26例睑袋明显在睑袋整形的同时矫正眼轮匝肌下脂肪过多。结果 眼眶部解剖研究显示:轮匝肌下脂肪垫以眶下外侧颧骨骨膜上最为显著。26例术后随访6 ̄12个月,均获得满意美容效果。结果 下眼睑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尤其是眶下外侧脂肪垫过多时影响下睑外观。睑袋整形术同时切除这些过多的脂肪能够明  相似文献   

5.
刘开东 《中外医疗》2008,27(36):51-51
目的 研究皮肤和眼轮匝肌严重松弛性睑袋的手术治疗技术.方法 选择52例60~70岁老年睑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组织过度松弛,眶隔内脂肪明显突出的特点,去除多余下睑皮肤及多余眶内脂肪,将下睑肌皮瓣在眶下缘、眶外侧缘充分游离,向外上轻轻牵拉、展平,缩短眼轮匝肌并行外眼角骨膜部缝扎、悬吊.结果 52例病人随访6个月~2年,刀口痕迹不明显,眶下皱纹不明显,无眶隔脂肪脱垂,无一例睑外翻.结论 对老年人睑袋,缩短眼轮匝肌,行外眼角骨膜部缝扎、悬吊, 能充分去除松弛的皮肤,术后眶下区皮肤平整,鼻唇沟变浅,不会出现睑外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睑袋选择不同术式的整复效果,提高术后满意率。方法:对212例睑袋患者进行临床分型:(1)先天遗传型:①眶隔内脂肪增多型;②服轮匝肌肥厚型。(2)衰老退变型:①单纯皮肤松弛型;②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型;⑧皮肤、服轮匝肌松弛并眶内脂肪疝出型:又分眶下线非凹陷型和眶下线凹陷型。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结膜径路眶脂去除术(38例)、单纯眼轮匝肌整复(12例)、皮肤径路的眶脂去除及下睑支持结构加固术(148例)、保留眶脂的睑袋整复术(24例)进行整复。结果:3例患者出现轻度睑球分离,2例切口不平整,1例下睑皮肤淤斑,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消失,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睑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合临床表现系统分型,根据患者所属分型来选择相应的术式,术后满意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凹陷型睑袋手术方法及睑袋分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一种睑袋新主式,并进行睑袋分型的讨论,方法在局麻下形成皮肤和眼轮匝肌,释放眶隔脂肪,将脂肪翻折后固定于眶骨缘,与翻转轮匝肌瓣缝合填充睑袋凹陷。结果组共37例,男性8例,女性29例,年龄36-62岁,睑袋及凹陷均得到纠正。结明处眶隔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形成加强了下眶前壁的张力,保证了眶外的生理屏障的形成及充填脂肪,肌肉的血供,本术式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睑袋矫治术。  相似文献   

8.
罗舒娅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3):386-386,388
老年性下睑袋整形术既是恢复眼睑功能的手术,也是美容性手术。笔者采用皮肤切除及眼轮匝肌、眶隔筋膜重叠缝合行下睑袋整形术15例(30只眼),原伴下睑内翻倒睫者均得以矫正且外形美观自然。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下睑袋整形术后睑外翻和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方法术中保留适量眶脂肪并充填眶下缘,缩紧眼轮匝肌,以加强下睑的支撑力.结果本组52例,40例获随访6个月至3年,除1例因皮下血肿引起轻度睑外翻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综合方式行下睑袋整形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睑袋是指下睑皮肤肌肉眶隔退行性变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向前膨出而形成的下眼睑松垂臃肿征象,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标志之一[1]。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结膜入路及皮肤入路整复睑袋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128眼),女51例,男13例,年龄27~55岁。按丁芷林[2]分型标准,单纯眼睑部皮肤松弛型15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8例,眶隔脂肪增多型18例,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型2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式选择:单纯下睑眶脂肪疝出而皮肤和眼轮匝肌不松弛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对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及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者均采用皮肤入路整复睑袋。本组结膜入路整复眼袋18例,皮肤入路整复睑袋46例。1.2.2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判定睑袋类型、睑袋范围、皮肤松弛量。结膜入路:下睑皮肤用10~20g/L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下睑皮肤缝合做牵引,翻转下睑板于结膜最隆起部位略偏内侧做长约1~1.5cm切口,深达结膜下,眼科钩牵拉创缘,眼科剪于结膜下分离达眶下缘,将眶隔筋膜打开,眶内脂肪会自动脱出,轻按眼球,适度切除突出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处理的重要性,观察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应用于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8例下睑袋明显者,采取睑缘入口(外路法)手术,切口与外眦隐沟线平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适当祛除或重置眶隔脂肪,缝合睑缘眼轮匝肌瓣与上提的肌皮瓣形成双层瓦合肌瓣,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结果 38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整体效果满意,其中皮肤松弛明显者168例,颧面沟凹陷者62例,眶脂肪突出明显者158例,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能保留更多下睑条状轮匝肌嵴,术后均无睑外翻发生.其中260例患者随访1~2年,下睑形态自然,未见明显手术瘢痕,无睑缘退缩.结论 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睑内翻是容易引起角膜严重并发症的常见眼病之一,手术矫正方法很多,如皮肤、轮匝肌切除术,轮匝肌增强术,外毗部全层水平缩短术等,但都各有利弊。笔者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采用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18例22眼,并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6眼,女16眼,共22眼。年龄39~84岁,平均73.28岁。随访时间6~12个月。12眼为初次手术,7眼有1次手术史,3眼有2次手术史。2手术方法2.1常规消毒,局麻下同下睑成形术切口。2.2分离皮肤与轮匝肌、睑轮匝肌与眶轮匝肌。沿睑板下缘分离眶隔至下穹窿…  相似文献   

13.
126例睑袋整形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静  金亚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6):423-423,432
目的探讨睑袋的临床特点及其整形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睑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126例睑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脂肪突出型29例,皮肤松弛伴下睑袋凹陷型25例,皮肤与眼轮匝肌均松弛伴眶脂突出型72例。根据类型采用不同术式行睑袋整形术,术后123例疗效满意,有3例恢复较缓慢。结论在行睑袋整形术时需根据睑袋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 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 的睑板前轮匝肌条,剪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于外侧眶骨膜上。术后随访12~1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65眼,61眼下睑内翻矫正良好,治愈率93.85%。2例复发患者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术后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伴下睑退缩,行双眼下睑缩肌后徙联合外侧睑板缩短术治愈。结论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对于保持下眼睑稳定性有更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增喜  张守  俊徐  指斌  刘柏林 《中外医疗》2009,28(22):54-54
目的总结应用眶隔重置及经眦眦固定术矫正睑袋整复术后下睑退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23只眼)下睑退缩者均施行眶隔重置和经眦眦固定术,通过松解下睑眶隔及眶脂肪层的癜痕挛缩,悬吊眼轮匝肌,提升中面部皮肤,缩紧外眦腱。结果术后12例均得到满意效果。结论经眶隔释放脂肪重置,以及施行经眦眦固定术是矫正下睑退缩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鼻沟和颊睑沟解剖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消玲下睑“囊袋”并平复眼鼻沟和颊睑沟凹陷.方法 1)选择结膜内切法(12例);2)亦可选择肌皮瓣外切法(14例):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后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结果 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用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后用小蚊式钳在眼鼻沟和颊睑沟眶缘骨膜上钝性剥离松解眼轮匝肌支持韧带附着于眶缘,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袋状臃肿伴眼鼻沟和颊睑沟凹陷畸形,不失为修复下睑袋状臃肿伴眼鼻沟凹陷的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睑袋皮肤经呼整复手术留下的细浅瘢痕对于原本下睑皮肤松弛,布满皱纹的老年人应是无可非议,然而,对于皮肤弹性尚好,无明显皱纹的青中年人,却不免遗憾,作者自从1991年以来,采用保持下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完整性,作结膜囊入路切开,经结膜下组织和眶隔,直接切除眶隔脂肪球的方法,对252例中青年人下睑袋进行了整复手术,并对204例作1~4年随访观察,其中202例获得了满足的临床效果,作者还对本组252例30岁  相似文献   

18.
王勇  王超仁  潘虹 《当代医学》2011,17(11):56-56
目的对睑袋整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在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睑袋整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睑袋整形患者在术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皮肤松弛且伴有下睑袋凹陷64例,眼轮匝肌与皮肤均出现松弛且伴有眶脂突出91例,单纯性脂肪突出45例。结论在进行睑袋的整形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睑袋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消除眼袋,同时更好地保持下睑的自然外形。方法:在睑板前轮匝肌下即眶隔前轮匝肌中部“V”形切除一块隔前轮匝肌并水平向紧缩缝合眶隔前轮匝肌,而不切除睑板前轮匝肌.适当去皮及眶隔脂肪,以祛除眼袋.如合并有睑袋沟存在者,经皮下充分剥离睑袋沟后,以埋没导引缝合抚平此沟.结果:本方法因末动板前轮匝肌、保留了下睑的“笑肉”。由于在水平方向紧缩轮匝肌而解决了实际意义上的肌肉松弛问题.加之以埋没导引缝合法,消除睑袋沟,更好地保持了下睑外形的自然、生动.避免了传统方法所致下睑外形的死板、僵化,更能有效地防止下睑退缩及睑外翻.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中重度的眼袋.如无袋沟,则无需用埋没导引缝合法,此术方法简单、可靠,效果自然、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及完善阶梯瓣睑袋矫正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应用这种方法整形睑袋的效果.方法 对116例有睑袋者行阶梯瓣法睑袋矫正术,其中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23例,Ⅳ型44例,Ⅴ型17例.在下睑袋整形时的组织瓣分离过程中,下睑的上部分在眼轮匝肌表面分离皮瓣,下半部分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使分离后的组织瓣像阶梯形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除3例外眦疤痕轻度增生和1例左下睑轻度外翻外,其余均达到良好效果,双方均满意率为84.5%.结论 采用阶梯瓣法结合了皮瓣法和肌皮瓣法的优点,可改善术后肿胀,祛除皮肤细纹及有效预防下睑外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