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冠心病一例高虹(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关键词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中图法分类号R5422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1],1979年Yamaguchi[2]等首先报道。临床常因其心电图表现酷似缺血型ST-T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特征.结果 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其中25例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特殊心电图改变,8例ST-T动态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心尖肥厚者22例.冠脉造影25例正常,前降支中段肌桥2例,回旋支狭窄20%1例.左室造影提示黑桃A样改变23例,5例表现心尖部心腔狭小.12例误诊为冠心病,其中4例为非ST段抬高心梗.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左心室及冠脉造影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心尖部有肥厚症状,并伴随心尖部心腔变小;心电图显示患者出现特征性异常:T波伴随ST段有下移趋势,左心室电压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4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1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特征,确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方法.结果 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规律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结论 标准12导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关系增高伴对称性T波深倒置,应该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90-369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改变,提高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胸前导联 T 波倒置均超过0.05 mV,RV5大于2.6 mV 的有18例(42.9%),ST 段压低程度0.05~0.4 mV 的有20例(47.6%),没有患者出现额面心电轴异常和病理性胸前导联 Q 波,合并心房纤颤3例(7.1%)。结论标准12导联 ECG 显示胸导联 V3~V5R 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 T 波,要高度考虑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临床分析黄蕾林佑善蔡绳(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200032)自从1979年Yamaguchi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首次描述以来,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1~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较少见,但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经辅助检查不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现报道我院自1987年以来所见7例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心电图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选取2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本研究所选62例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V_4导联心电图数值情况,并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ST_(V4)段压低值、T_(V3)、T_(V4)、T_(V5)、R_(V3)、R_(V4)、R_(V5)、巨大倒置T波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效果确切,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宋金萍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82-82,11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过心脏彩超证实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31例均存在明显的心电图改变(100%),其中,19例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27例出现ST段压低(幅度0.1-0.35mv),21例左胸导联T波深倒置(0.4-1.4mv)。结论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明显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0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住的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心失肥厚型心肌病均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王T,倒置程度Tv4>Tv5>Tv3,以V3~V5导联最明显22例;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3者19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以V3~V5最明显者22例.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梦宇 《当代医学》2014,(24):49-50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 在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0例,测量室间隔心尖段、左室后壁、侧壁心肌的厚度,并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后壁、侧壁及室间隔心尖段心肌明显增厚,厚度16~31cm,1例左室流出道近心尖部梗阻,左室舒张功能减退14例,左房增大13例。其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15例,R波增高〉25mv 17例,出现冠状T波1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准确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能够避免单纯根据心电图造成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于该类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心电图应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全部存在左室高电压情况且ST段均出现1mm以上的偏移,25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达到了100%,对照组心电图中则无左室高电压以及ST段偏移≥1mm的情况出现,同时也无倒置T波情况。结论通过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能够提升此类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周丽  陈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161-162
目的 总结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旨在加强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分析7例患者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以及部分心电图资料.结果 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尖部肥厚4例,其中心尖部室间隔及心尖部左室游离壁肥厚3例,单纯心尖部室间隔肥厚1例;均匀肥厚型1例,室间隔中部肥厚并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例,单纯右室游离壁肥厚1例.结论 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低,超声特征相对不典型,应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综合判断,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5.
周丽  陈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58-459
目的总结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旨在加强超声诊断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描述该7例患者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以及部分心电图资料。结果 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尖部肥厚4例,其中心尖部室间隔及心尖部左室游离壁肥厚3例,单纯心尖部室间隔肥厚1例,均匀肥厚型1例,室间隔中部肥厚并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例,单纯右室游离壁肥厚1例。结论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低,超声特征相对不典型,应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综合判断,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4
目的 探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1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实施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三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 经MRI检查诊断,46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2.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45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0.0%;经心电图检查诊断,44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88.0%。三种检测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MRI、超声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检查,所获结果准确性均较高,其中MRI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在临床实践时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继而进一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经辅助检查不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网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柞。现报道我院自1987年以来所见7例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心电图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吉林医学》2013,34(15):2974-2975
目的:探讨心尖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且呈V4>V5>V3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示胸前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符合上述特征性改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霓  张竑卉  孙芸芸 《广东医学》2004,25(2):164-16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73例(100%);伴胸前导联T波倒置0.05~0.1mV或以上,以V3或V4最明显41例(56%);R渡振幅增高以V3,V4或V5为主31例(43%);胸导联病理性Q波0例;ST段压低,以V3或Vd最明显34例(46%),合并心房纤颤5例(7%)。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0例确诊为原发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扩张型心肌病中,左室腔增大、左室游离壁变薄时,胸前导联QRS波电压增高及ST-T的改变与常规心电图中左室肥厚及劳损的改变类似;左房扩大时P波时限并未≥0.11s,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以多导联持续的尖、深、窄、双肢对称的倒置T波及下垂型ST段为其典型特征。空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以持续下垂型ST段下移及负正双向T波为显著表现。作者提出对原发性心肌病不能用常规心电图标准来判断其左室游离壁厚度及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