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73年进行长爪沙鼠—马来丝虫实验模型工作以来,至今经皮下注射接种的长爪沙鼠微丝蚴血症率最高达93%;经腹腔注射接种出现微丝蚴腹腔液症的最高达86%,微丝蚴腹腔液症沙鼠合并出现微丝蚴血症的达47%。为了解微丝蚴血症鼠外周血内微丝蚴出现的规律,以供防治丝虫病的实验研究之用,我们进行了沙鼠眶窦血内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经皮下和腹腔注射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出现微丝蚴血症的阳性长爪沙鼠,24小  相似文献   

2.
我组自1973年至1977年5月,系统观察了经腹腔注射接种的长爪沙鼠275只(供给兄弟单位及资料不全者除外),材料与方法同长爪沙鼠实验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文(动物学报23(2):219—230,1977)。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一、长爪沙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 观察的275只鼠中,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为:55.64%(153/275),其中有两批鼠龄在90天以内的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91%(10/11)及90.47%(19/21)。二、雌雄长爪沙鼠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我组从1974年起将周期型马来丝虫经皮下注射实验感染长爪沙鼠,出现微丝蚴血症及隐性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长爪沙鼠。二、媒介蚊种自上海昆虫研究所引进,本实验室饲养繁殖传代的驯化中华按蚊。三、虫源为贵州省某县周期型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阳性患者的静脉血及本实验室保种  相似文献   

4.
用马来丝虫冰冻切片抗原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10只经马来丝虫感染蚴感染的长爪沙鼠血清,结果6只腹腔液内查出微丝蚴的沙鼠,IFAT呈阳性反应;4只腹腔液内未查到微丝蚴的沙鼠中,3只IFAT阳性,1只阴性。表明沙鼠实验感染或与人体自然感染后一样,只要感染蚴进入宿主体内,多可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我组自1973年下半年开展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以来,通过腹腔注射途径接种长爪沙鼠,至今(1975年)已将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传至第四代。现将长爪沙鼠体内在长的三代周期型马来丝虫实验感染情况初步总结报道如下。实验材料、方法与结果一、材料与方法基本上同前文报道(见16页),不同处说明如下:(一)长爪沙鼠体内生长的第一代人体丝虫(以下简称鼠体Ⅰ代)的虫源是贵州省某县周期型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阳性患者静脉血。  相似文献   

6.
采用20mM CaCl_2脱鞘的改良方法,在体外条件下同步完成马来微丝蚴的脱鞘和分离过程,获得95~100%脱鞘的马来微丝蚴。  相似文献   

7.
我组从1974年起将周期型马来丝虫经皮下注射途径实验感染长爪沙鼠,获得成功,出现微丝蚴血症及隐性感染。材料和方法主要同长爪沙鼠实验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一文(见参考资料)。现将1974年至1976年1月经皮下接种的三批鼠的感染结果小结如下。一、沙鼠实验感染阳性率: 三批接种鼠分别为23、4及14只,总计41只(40、1),鼠龄在3个月以内,少数超过3个月,接种感染蚴数为9~400条。出现微丝蚴血症的显性感染鼠数(显性感染率)分别依次为5(22%)、1(25%)及13(93%)只,总计19只,平均显性感染率为  相似文献   

8.
Mayer氏明矾苏木素染剂,是染微丝蚴一种优良的染色剂。作者於1952年因教学需要,曾采用该种染剂,大量制做微丝蚴染色标本,在染色方法方面加温处理,对於微丝蚴的检查监别和制做永久标本,都能得到满意良好的结果,且操作手续简便,染剂配制方法简单,染色时间较短,染后虫体着色均匀,内部一般组织明显容易观察监别,长期不易退色。此种染剂配制和染色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丝虫病是我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限期消灭的常见寄生虫病,它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丝虫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我院寄生虫学教研组在长爪沙鼠体内培育人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成功,这对丝虫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长爪沙鼠在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后不同时期所做的剖检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初步地小结了周期型马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长爪沙鼠Willis环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Levine发现用夹闭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能产生全脑缺血后,这种动物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脑缺血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有用这种动物制备脑缺血模型的报道。为了解长爪沙鼠Willis环的缺失程度,我们通过橡胶灌注法和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构筑了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结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用于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长爪沙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对长爪沙鼠进行体外受精,并用改良后的KSOM培养液对长爪沙鼠的2细胞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结果 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率在60%以上,沙鼠2细胞胚胎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结论 初步建立了长爪沙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体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方法:采用血管铸型剂灌注法制作长爪沙鼠标本,解剖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缺损,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  相似文献   

13.
从动物模型长爪沙鼠腹腔内获取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含20mMCaCl_2的HBSS缓冲液内人工脱鞘后,在28±1°C下,分别培养于添加有0,65%水解乳蛋白、10%小牛血清,含蚊细胞系或不含蚊细胞系的TC199培养液中。结果表明:微丝蚴在含中华按蚊细胞系的TC199培养液中能发育,培养12天有25.5%发育至腊肠期蚴。而在另外两种培养系统中,微丝蚴只存活不发育。  相似文献   

14.
夜间查血诊断丝虫病,影响群众休息,不利于生产,且费时、费力。应用皮试诊断丝虫病早已被丝防研究工作者所注意。用人体淋巴寄居性丝虫进行免疫诊断,见国外有用班氏丝虫感染蚴制成抗原,进行皮试的报道。我们于1976年3月试用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制成抗原,进行皮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抗原的制备取自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内的成虫,经生理盐水洗涤三次,秤重(湿重)。将虫体挑入研钵内,充分研磨后,加入0.01%硫柳汞生理盐水稀释至100倍,放置4℃冰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长爪沙鼠稳定、经济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深入探讨长爪沙鼠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取成年雄性长爪沙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及DNA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长爪沙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α-SMA,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0.5~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原代培养3 dα-SMA阳性细胞达75%以上,传代培养后,α-SMA,Desmin阳性达100%。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长爪沙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与技术。方法用改良的双套管法行100对长爪沙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行套管吻合,而肝上上腔静脉采用缝合法,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在手术成熟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4.56±5.12 min,修肝及安置套管时间为15.43±2.75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8.37±8.54 min,其中无肝期为23.66±4.47 min。手术成功率为86.67%(术后存活6 h以上)。结论改良的双套管法成功建立了长爪沙鼠肝移植模型,通过手术技巧训练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爪沙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IgG的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纯化长爪沙鼠血清IgG,制备兔抗长爪沙鼠IgG抗血清。方法采用Hitrap Protein G亲和层析预装柱来纯化长爪沙鼠血清IgG;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对长爪沙鼠血清IgG进行纯度鉴定,免疫兔子制备抗血清。结果7 mL长爪沙鼠血清纯化得到11 mg IgG;电泳和免疫印迹测定,IgG纯度大于95%;用纯化的IgG作抗原制备了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测定效价达1∶32。结论建立了长爪沙鼠血清IgG的纯化方法,制备了长爪沙鼠IgG抗血清,证实长爪沙鼠血清IgG和Protein G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1976年Striebel报导用感染了棉鼠丝虫(Litomosoides carinii)和魏氏盖头丝虫(Dipetalonema Viteae)的长爪沙鼠进行了4—硝基—4′—异硫氰基二苯胺(即“7505”)对这两种丝虫的杀虫作用的观察。1977年我们利用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进行了“7505”等数种药物对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的作用的观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77年12月我们在独山县有关单位的协作下,对该药进行了临床试治。  相似文献   

19.
1985—1988年,在我们实验室建成了安徽泾县、福建建阳、贵州独山、贵州荔波、湖北谷城、四川乐山和浙江安吉七个丝虫病流行区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上述各地区马来丝虫在沙鼠体内分别传至4、5、5、4、2、3和2代,接种沙鼠的微丝蚴腹腔液症阳性率分别平均为68.33%、51.30%、63.16%、50.00%、62.79%、71.43%和64.10%,各区马来丝虫感染沙鼠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最佳感染幼虫数。方法 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 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最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 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