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本组138例均为北京佑安医院1997年1月~2001年1月以来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男110例,女28例,男女之比3.9∶1,发病年龄17~74岁,平均45.7岁。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患者空腹取斜卧位,肋间斜扫或左侧卧位,沿门静脉长轴斜行扫查及脾脏纵切面分别探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从而间接反应门脉压力,用胃镜检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当门静脉直径小于1.2cm,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率为20.3%;内径为1.2~1.3cm,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率为26.1%;内径>1.4…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7年采用内镜直视下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1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4~62岁,平均43.2岁,其中食管静脉重度曲张9例,中度曲张2例,伴有食管炎9例。12例均有活动性出血,24h内急性出血均在1000ml以上,其中4例在抗休克及加压输血的同时,急诊采取硬化治疗。肝功能ChildA级1例,B级4例,C级7例。1.2 疗效判定 显效为治疗后72h内未再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网膜填胸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附加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崔长山 《吉林医学》2003,24(1):51-51
笔者自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共为1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病人施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附加大网膜胸骨后填塞,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系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病人。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0~66岁,平均45.3岁。肝功能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有出血史者10例,腹水6例,脾功能明显亢进者6例。1.2手术方法:腹腔探查后,例行自由门静脉压测定,切除脾脏,规范离断胃底贲门周围血管,包…  相似文献   

4.
赵宪荣 《辽宁医学杂志》1999,13(5):280-280,F003
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逐渐增多,其原因多为合并上消化道粘膜糜烂或溃疡所致。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诊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中男51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523岁。均有肝硬化,曾呕血或黑便,呕吐物或便潜血阳性。1.2方法 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参照Ⅲ级分类法[1]:Ⅲ级者49例,Ⅱ级者9例,Ⅰ级者2例。…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2000年5月,我院应用施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7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男1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岁,肝炎史10年左右,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标志阳性,胃镜检查均示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T或B超提示脾脏肿大,脾静脉和门静脉内径增宽。患者突发喷射性呕血,继而出现暗红色或柏油样大便,首次出血量超过 800 ml。出血后曾采用垂体后叶、立止血、止血敏、对羧基苄胺等治疗,但均未见效。1.2方法施他宁为瑞士雪兰诺公司…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41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内镜下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分度,同时近期(1月内)行B超检查测量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进行对比分析提示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增宽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硬化与套扎治疗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是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硬化(ES)和套扎(EVL)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予以比较,以便在临床上加以选用。将25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分为ES和EVL两组,ES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1.2岁,肝功能分级按Child-pugh分级,B级4例,C级13例,静脉曲张程度按comn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EVL组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7.5岁,肝功能B级2例,C级6例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常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组病例以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扩张程度,并结合内镜或X线食管吞钡检查,探索其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资料完整的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50例,均系本院住院及门诊随访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5.2岁。全部病例为中晚期患者,临床表现有腹胀、腹水、黄疸、肝功能损害、A/G倒置等,且均经内镜或X线食管吞钡检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门奇断流术加食管下端切除机械性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采用门奇断流术加食管下端切除机械性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均患有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一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9.3个月。术后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有5例出现进食后哽噎感(25%).随访中无复发出血,效果满意。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加食管下端切除机械性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确切,复发出血率低,能较好的被患者接受,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部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汤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都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脾切除加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钢  何毓椿 《浙江医学》2000,22(10):627-628
本院1978年~1993年以脾切除加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1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14~62岁,平均38.8±9.4岁。均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变或混合性肝硬变。肝功能Child分级A或B级。31例均有轻至重度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其中25例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2.手术方法: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取左上腹旁正中或腹直肌切口。进腹探查肝脏及脾脏,了解脾蒂长度及脾静脉口径,经胃网膜右静脉测量门静脉压。常规切除脾脏,尽量多保留脾静脉。游离胰腺体尾部及胰腺后方之疏松组织(5~6…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1月期间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31例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30例,女1例。年龄25~71岁,平均(44.8±9.7)岁。饮酒史2~50年。平均(15.7±9.36)年。日均饮酒量(以 50度白酒计算)250~1000ml。 按CCMD-2-R诊断为酒中毒性震颤谵妄6例、幻觉症9例、妄想症5例、幻觉妄想症8例、柯萨可夫综合征1例、痴呆2例。1.2 检查方法 仪器使用美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MS-9000型…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1985~1997年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2例。全部经腹行脾切除、门奇断流加胃底环形缝扎术。除2例死亡外,其余痊愈出院。手术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适应证宽,术后远期再出血率低,不离断贲门,不需切开胃,可避免术后胃瘘、感染及贲门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易于基层医院推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9~63岁。肝功能分级按武汉会议标准[1]: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6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治疗性手术25例(78.12%),其中急症手术18例(56.25%),择期手术7例,无出血病史行预防性手术7例(21.88%)。1.2 手术方式 全部经腹行脾切除、门奇断流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先行脾切除,后离断胃近端通向前后壁的血管分支,再沿食管向上分离至贲门下3~5cm处作胃壁浆肌层下环形间断缝扎1周。2 手术效果本组32例断流术1个月内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6.25%,均为急症手术,肝功能Ⅲ级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第10天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属急症手术病死率为11.11%(2/18)。其中另有2例肝功能Ⅲ级患者于术后第1~5年因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大出...  相似文献   

15.
B超检测肝硬变门脾静脉内径不同界值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门静脉内径不同界值对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判断的临床意义,采用B超检测112例肝硬变患者门脾静脉内径。结果显示,门,脾静脉内径分别≥1.5cm,≥0.9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率和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小于此界值者,而以1.4cm和0.8cm分界,食管静脉曲张率大于和小于门脉1.4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的灵敏,符合率比较1.5,0.9cm界值均优于1.4,0.8cm界值。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6.
袁霞  李远泽 《右江医学》1999,27(2):59-60
将确诊为肝硬化的108例分为两组,出血组35例,非出血组73例,采用B超分别探测肝门静脉主干及脾门静脉主干的内径,观察其与出血的关系,预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结果门静脉内径出血组为1.59±0.13cm,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的1.38±0.14cm(t=7.5,P<0.01);门静脉内径≥1.5cm出血率为54.05%,<1.5cm出血率为21.13%,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χ2=12.04,P<0.01)。脾静脉内径出血组为1.02±0.13cm,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的0.89±0.17cm(t=4.0,P<0.01);脾静脉内径≥1.0cm出血率为53.19%,<1.0cm出血率为16.39%。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41,P<0.01)。显示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5cm、脾静脉内径≥1.0cm时可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认为B超监测可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度的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生长抑素抢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5例疗效观察王斌1王文明2魏文金1(1十堰市卫生学校十堰4420002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关键词生长抑素;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胃肠出血中图法分类号R573.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患者常见死因,...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6年9月至1998年9月对2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善得定(瑞士山德士药厂提供)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其中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胃溃疡...  相似文献   

19.
根据肝脏门脉血管以α-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为主的机理,我们应用垂体后叶素(VP)与酚妥拉明(PL)联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30例,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3~1997年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并经急诊胃镜证实为EVH患者58例,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29~74岁。根据child分级,A级17例,B级31例,C级10例。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以放置胃镜观察出血动态变化,所…  相似文献   

20.
李文芳 《中原医刊》1999,26(2):22-23
我科于1994年6月~1997年9月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即善得定(Sandostatin)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0%。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男女比例3∶1。年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