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医治,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前后,选用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次数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脾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疗程均为3周.结果 心电图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中医综合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单项证侯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脾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CP-1的影响,探求体外反搏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从中选取120例痰瘀互结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60例/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及硝酸酯类等西药常规治疗,同时配合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症状积分均有效降低(P0.05);血清MCP-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降幅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MCP-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配合西药治疗联合体外反博能有效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治疗机制可能与MCP-1表达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的作用及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率及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加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62.79%,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76.7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率和聚集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能抑制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性,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其相关症状较单纯用西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痹汤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痹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降低BN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加用心痹汤口服,在改善中医证候及心功能、降低BNP、提高LVEF、增加6分钟试验步行距离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药畅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ACEI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等),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西药加中药畅流方,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疗程为6个月。结果:两者均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以及血脂情况,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畅流方具有益气活血、理气通络之效,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用药对照组和西药常规用药加心痛灵片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6%、87.50%和75.0%,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痛灵能显著升高NO,明显降低E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痛灵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来达到舒张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西药伲福达(硝本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次20mg,1日2次;对照组72例,单纯服用伲福达,1次20mg,1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脂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06%,对照组有效率75.8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 将我院11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糖水平、中医证候、犹他神经症状(UENS)、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踝肱指数(ABI)、震动感觉阈值(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糖水平、中医证候、UENS、VAS、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糖水平、中医证候、UENS、VAS、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BI、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波幅高于治疗前,治疗组ABI、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波幅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能较好地改善DPN患者中医证候、肌电图和血液循环,降低神经痛和血糖,疗效优于仅用西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