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低反应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超促排卵的难题,表现为卵巢在超促排卵中效果不理想,以超促排卵后获卵子数目少和血雌二醇(E2)水平低为特征,常导致患者取消治疗周期,其发生率约占接受IVF治疗妇女的9%~24%.卵巢低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卵巢低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研究人员一直在考虑使用不同的药物和方案改善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结局:①增加促性腺激素的用量.②垂体降调节方式.③添加雄激素.④添加生长激素.⑤采用自然周期或微刺激方案.⑥使用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尽管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很多,但目前仍缺乏能有效逆转卵巢对超促排卵反应不良的方法,采用一种适合的个体化方案可能是在这种困境当中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联合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并诊断为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比较行IVF-ET助孕治疗单用微刺激方案(对照组30周期)和DHEA联合微刺激方案(研究组109周期)促排卵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109个周期中,平均获卵数(2.40±0.72)个,可移植胚胎数(1.29±1.40)个,优质胚胎数(1.22±0.61)个,取消周期20%;对照组30个微刺激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平均获卵数(1.30±0.62)个,可移植胚胎数(0.76±1.30)个,优质胚胎数(0.22±0.47)个,取消周期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HEA治疗后基础卵泡刺激素明显降低(P0.05)。结论 DHEA辅助治疗可以提高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应用DHEA联合微刺激方案行IVF-ET助孕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卵巢低反应是指患者对促排卵药物不敏感,即使采用超促排卵剂量,结局仍然较差,主要表现在获卵数少、卵泡质量差,患者妊娠率低。补肾调周法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积累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理念,通过多系统、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控,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巢的反应性。生长激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本研究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在行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分别运用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单纯PCOS因素患者共78例(78个新鲜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210例(210个新鲜周期)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VF-ET的临床资料。结果PCOS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治疗时间较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未移植率较输卵管患者高,但Gn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与输卵管患者相似;而受精率是影响PCOS患者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论PCOS患者在IVF-ET治疗时应用必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改善PCOS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5.
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治疗时,如何提高低反应者的卵巢反应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动物研究证实,雄激素可提高卵泡颗粒细胞对卵泡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分泌,从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近年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低反应者,通过短期经皮给睾酮或长期口服给脱氢表雄酮.可增加获卵数,改善胚胎质量,提高妊娠率,但也有研究认为此类患者应用雄激素无效.现对雄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时卵巢低反应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殖周期以单卵泡发育排卵为特征,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垂体降调节控制性促排卵可以促使多个卵泡发育,获取更多卵母细胞,但因年龄增长、卵巢反应不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却无法避免卵泡生长发育的不同步现象.根据患者临床适应证选择合理的降调节促排卵方案,可以通过调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剂量和使用时间、辅助用药以及大卵泡穿刺等方式改善促排卵过程中卵泡发育不同步的现象,以期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佳的病理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生育年龄普遍推迟,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目前高龄欲生育的女性逐年增加。而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POR发生率较高,如何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生育问题,不仅是我国今后辅助生殖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国际性的研究趋势。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药物预处理来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本文就近促排卵周期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预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79个长方案促排卵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5岁和≥35岁两组,每组再根据获卵数分成为个亚组,获卵数≤5个为卵巢低反应组,6~19个为正常反应组,≥20个为高反应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①35岁与≥35岁患者卵巢高反应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P0.05),胚胎利用率低于其它两组(P0.05);②35岁患者低反应组的优胚率和胚胎利用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胚胎种植率与正常反应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卵巢反应各组流产率和产科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周期中不同卵巢反应性不影响流产率和产科结局。卵巢高反应者高雌激素水平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降低胚胎种植率。35岁的卵巢低反应者仍可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治疗时,如何提高低反应者的卵巢反应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动物研究证实,雄激素可提高卵泡颗粒细胞对卵泡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分泌,从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近年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低反应者,通过短期经皮给睾酮或长期口服给脱氢表雄酮,可增加获卵数,改善胚胎质量,提高妊娠率,但也有研究认为此类患者应用雄激素无效。现对雄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超促排卵时卵巢低反应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卵巢低反应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妇女卵巢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7年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58例72周期35岁以上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自然周期进行IVF的28个周期为研究组,采用GnRH-a短方案超促排卵的44个周期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获卵数、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自然周期组获卵数平均为(1.10±0.24)个,超促排卵组为(1.81±1.23)个,两组比较超促排卵组高于自然周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临床妊娠率21.43%(6/28),超促排卵组为22.73%(10/44),自然周期组早期流产率33.33%(2/6),超促排卵组为30.00%(3/10),两组比较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行体外受精对高龄妇女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助孕结局和超促排卵治疗效果相同,而较后者减少药物促排卵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