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理确诊的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13例淋巴结转移癌比较。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情况分为五型,以Ⅲ型(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周围脂肪层闭塞,53.4%)及Ⅳ型(大于2cm的大单房,44.5%)最多见,其中单纯型28例,混合型17例。增强CT可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确诊的 4 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 ,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并与 13例淋巴结转移癌比较。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组。按颈淋巴结核的CT扫描的形态 ,密度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情况分为五型 ,以Ⅲ型 (分房样强化或周边强化 ,周围脂肪层闭塞 ,5 3.4 % )及Ⅳ型 (大于 2cm的大单房 ,4 4.5 % )最多见 ,其中单纯型 2 8例 ,混合型 17例。增强CT可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 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 ,尚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淋巴结结核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2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以中下颈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Ⅳ区+锁骨上区占84%,Ⅴ区占60%,CT增强表现分为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强化类型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强化类型同时存在占84%,以环状分隔样强化及融合多环状强化最具特征。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CT表现资料。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1.7±12.9)岁。对6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CT分型及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多发者65例(98.5%),单发者1例(1.5%);双侧发病39例(59.1%),单侧发病27例(40.9%)。淋巴结分布于多个分区者59例(89.4%),分布于单个分区者7例(10.6%);淋巴结常见的分布区域依次为,Ⅱb区35例(53.0%),Ⅰa区30例(45.5%),Ⅰb区30例(45.5%),Ⅳb区26例(39.4%),Ⅱa区23例(34.8%),Ⅲ区22例(33.3%),Ⅳa区18例(27.3%)。淋巴结CT分型及征象为:均匀强化型(Ⅰ型)49例(74.2%),表现为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包膜强化型(Ⅱ型)24例(36.4%),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包膜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强化型(Ⅲ型)34例(51.5%),表现为淋巴结包膜坏死,有分隔,边缘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不均匀强化型(或融合型;Ⅳ型)44例(66.7%),其中并发窦道形成8例(12.1%),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侵犯周围组织,不均匀边缘强化,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可见窦道。60例(90.9%)患者主发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组织侵犯。结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多分区、多分型、多种CT征象显现同时存在的特点,CT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形态和反映病理学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方法总结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断要点。结果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63岁,平均41.25±21.2岁。诊断依据是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8例(50%)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活检或穿刺病理确诊。16例经胸部CT扫描,肿大淋巴结位于右纵隔8例,左纵隔4例,双侧纵隔4例,12例行增强CT扫描有环形强化表现,占75%,其中2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亦呈环形强化表现。13例行PPD试验(5u)的患者中有12例(92.3%)阳性(8例强阳性,2例中度阳性,2例弱阳性),仅1例阴性。血沉12例增快,4例正常。12例经病理确诊,其中7例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1例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1例经胸腔镜活检病理证实,1例经支气管镜TBLT活检病理证实,1例经纵隔镜活检病理证实。1例误诊为食道平滑肌瘤而手术病理为肉芽肿改变,凝固性坏死,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明确诊断。结论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少见,并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但结合临床仔细体检发现浅表肿大淋巴结并活检,胸部增强CT扫描有环形强化,结合结核毒血症状、PPD试验和血沉等指标诊断并不困难。疑难病人可行纵隔镜或胸腔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6,(9)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例肝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文献相结合对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肝内胆管型结核1例,CT扫描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并见后腹膜多发淋巴结钙化。肝浆膜型2例,CT平扫病灶显示欠清,增强病灶强化不明显。肝实质型共11例(结节型病灶6例,栗粒型3例,肝结核瘤型2例)。实质结核型平扫表现为混合密度灶或低密度灶,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实质粟粒型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的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实质肝结核瘤型CT扫描呈肿块状稍低密度影病灶,肝静脉期病灶可见轻度强化。结论肝结核的CT表现多样,特异性较低。肝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肝外结核史、临床症状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及输卵管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卵巢及输卵管结核患者,其中11例通过腹腔镜手术一病理检查确诊,其余26例经临床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确诊。37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患者子宫附件区病变的形态、密度、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强化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37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子宫附件区囊性(3例)、囊实性(20例)、实性(14例)肿块;27例患者病变与子宫及周围结构粘连;37例患者伴盆腔或腹盆腔积液23例,其中少量积液19例(呈包裹性积液15例),中等量积液3例(呈包裹性积液2例),大量积液1例;附件区钙化灶4例。37例患者CT增强扫描显示子宫附件区囊性肿块边缘强化23例,囊壁均匀;实性部分轻度强化3例,环状强化及蜂窝状强化31例,其余3例为囊性肿块;腹膜均匀增厚20例,网膜污迹样增厚4例,呈饼状网膜1例,肠系膜污迹样增厚12例;腹、盆腔淋巴结环状强化5例。结论CT检查对卵巢及输卵管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子宫附件区对称性软组织块呈多发环状、蜂窝状强化可能是相对特异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然  石建奎  张洪 《山东医药》2011,51(32):68-69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例,结节病1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胸部CT平扫在62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淋巴引流区分布有关且多无明显强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引流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伴有融合,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球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球的X线及CT征象,以提高结核球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结核球36例,皆经X线胸片及CT常规检查,有的患者行薄层扫描和(或)增强扫描。结果结核球多呈斑片状或球形,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见,边缘光整或粗长毛刺,较大者可见浅分叶,密度不均匀,可有钙化及薄壁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纵隔淋巴结可钙化;注射对比剂后不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X线检查是肺部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CT在病变性质的判断上有很大优势。影像征象与临床密切结合是提高结核球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胸壁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周衍慧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2):101-103,F0003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收集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2年11月—2009年3月期间的87例胸壁结核,全部病例经CT检查并手术病理确诊,1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1)CT平扫表现为胸壁半圆形或扁平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较低,"哑铃状"中央低密度肿块较具有特征性CT表现。骨和关节破坏15例,肋骨局部皮质缺损样破坏9例,膨胀性溶骨性破坏3例;(2)增强扫描14例边缘强化,1例肿块内见多发低密度区,较平扫时显示更清晰。结论CT对胸壁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及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51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CT、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相关病理结果。结果 CT示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狭窄35(68.6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7(33.33%)例,支气管肺结核7(13.73%)例。误诊率为86.27%。支气管镜下表现:充血水肿4例(7.84%)糜烂坏死型15例(29.42%)肉芽结节型22例(43.14%)瘢痕型10例(19.61%)活检病理阳性35(68.63%)例,刷检阳性41例(80.39%)。结论 CT检查为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了解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但误诊率高。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了解支气管粘膜改变,通过活检、刷检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是诊断支气管结核最快、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春燕  王云国  王庆 《山东医药》2008,48(40):58-59
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等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及气管镜检查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示病灶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液化及钙化较少;气管镜示支气管腔内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结节灶,部分溃破有乳白色豆渣样脓性物,或伴管腔肿胀阻塞狭窄.认为纵隔及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在CT扫描及气管镜下有特征性表现,此有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高分辨率CT (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直径<3 cm的新发现SPN患者110例,均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然后以结节为中心对靶区行HRCT扫描,再对靶区进行MPR、SSD等技术重建.根据CT所显示的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及临床资料作出诊断.结果 影像诊断良性结节22例(其中结核球12例、错构瘤6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倾向良性结节36例,倾向恶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周围型肺癌)26例.经病理及临床确诊恶性结节51例,影像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及倾向恶性结节49例,符合率96.1%;良性结节59例,影像诊断为良性及倾向良性结节56例,符合率94.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能够对新发现的SPN良恶性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CT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年龄1个月至12岁的肺结核患儿(简称“肺结核组”),以及包括细菌性肺炎42例、支原体肺炎20例、真菌性肺炎10例在内的72例年龄1~12岁的肺感染性疾病患儿(简称“肺炎组”)的CT扫描资料,分析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解剖学部位(纵隔、肺门、腋窝)分布及CT平扫密度、CT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并对各种CT所见影像学征象的显示率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98.33%(59/60)的患者CT扫描显示淋巴结有肿大,显著高于肺炎组患者的41.67%(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就解剖部位而言,肺结核组中分别有90.00%(54/60)、61.67%(37/60)、48.33%(29/60)的患者在纵隔、肺门和腋窝见有淋巴结肿大,均显著高于肺炎组患儿[22.22%(16/72)、12.50%(9/72)、15.28%(1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36、34.85、16.93,P值均<0.05).就CT平扫所见,52.54%(31/59)、42.37%(25/59)、5.08%(3/59)的结核组患几分别显示均匀、钙化、坏死密度影像,而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0.00%(24/30)、16.67%(5/30)和3.33%(1/30);均匀密度影像肺炎组患儿显著高于肺结核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P<0.05);钙化密度影像则恰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在8例肺结核组患儿CT增强扫描中,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影分别占12.50%(1/8)和87.50%(7/8),12例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3.33%(10/12)和16.67(2/12).结论 淋巴结肿大的CT平扫解剖学部位、密度和CT增强强化等影像特征有助于小儿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颈部淋巴结结核(CTL)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颈部淋巴结取材活检证实病因的AIDS并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颈部CT资料,总结AIDS并CTL的CT特征,提高对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结果 70例AIDS病人中CTL 39例,马尔尼菲篮状菌(TM)病4例,AIDS相关性淋巴结病4例,慢性淋巴结炎1例,AIDS相关性淋巴结病合并CTL、TM病1例,淋巴结转移瘤(LNM)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0例,卡波西肉瘤1例。21/22CTL可出现环形强化;4例TM病均表现为稍低密度淋巴结肿大;4例AIDS相关性淋巴结病3例为均匀密度淋巴结肿大;LNM均匀软组织密度淋巴结肿大较CTL多见(fisher精确检验,P=0.04),且最大径常CTL(t=-2.228,P=0.05);NHL最大径常CTL(t=-3.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CTL出现环形强化率(21/22)较LNM(2/6)、NHL(1/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 AIDS并CTL的CT表现多样,增强扫描多为环形强化;肿大淋巴结的CT表现对AIDS并CT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G)、甲状腺腺瘤(TA)及甲状腺癌(TC)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NG、19例TA及23例TC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观察CT所示各病例甲状腺病灶的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及颈部淋巴结情况等。结果NG螺旋CT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平扫边界清;病灶密度不均,其内见囊变;增强扫描病灶边缘较平扫更清,实性成分强化;伴有周边钙化。TA多表现为单发,平扫呈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清,囊性、钙化少见;增强后瘤体呈明显强化,部分呈“岛”状结节样强化,强化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的密度。TC多表现为瘤体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呈“毛玻璃”状,强化密度低于甲状腺密度,与平扫相比病灶边界模糊,范围缩小;病变可见“日偏食”征;瘤体内出现细颗粒状、点状钙化;出现颈部淋巴结或其他脏器的转移。结论多数NG、TA及T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肺段定位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参照CT肺段定位行TBLB.结果 确诊周围型肺癌18例(51.4%),腺癌8例,腺鳞癌2例,鳞癌6例,未定型2例;肺良性病变11例,其中非特异性炎7例(20%)、坏死性炎3例(8.5%),结核1例(2.8%),阴性6例(17.1%),总确诊率82.9%.结论 CT肺段定位后TBLB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特征性CT影像表现及治疗中影像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及病理确诊的TBP患者,观察分析CT影像特征,包括腹腔积液、腹膜(壁腹膜、肝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及腹腔淋巴结。56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治疗过程中收集动态复查CT影像。结果 腹腔积液45例,大量1例,中少量44例,限制性38例,CT值>20 HU者34例。壁腹膜增厚46例,肝脏边缘部腹膜均有受累,均匀增厚17例,扁丘状凸起或腹膜结核瘤29例,增强扫描结核瘤边缘强化,肝包膜或肝脏受累15例;网膜增厚35例,结节及斑片34例,网膜饼1例,增强扫描网膜饼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肠系膜增厚41例,表现为斑片、结节及线状、星芒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与肠袢粘连,增强扫描肠系膜血管包埋其内,走形扭曲。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9例,伴钙化5例,簇集状排列,增强扫描环状或蜂窝状强化。17例完整的动态CT图像,腹腔积液吸收最快,网膜及肠系膜病变吸收稍慢,腹膜结核瘤缩小速度最慢。结论 TBP的CT诊断为多种征象的综合,中少量腹腔积液伴壁腹膜、网膜及肠系膜的增厚粘连是最为常见的影像表现;CT影像动态变化对临床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老年人颈部包块的细胞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2008年5年内我院门诊1 000例老年人颈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 000例老年患者中,淋巴结结核531例,各类肿瘤422例,非特殊性淋巴结炎20例,未能明确诊断27例.全部病例行FNAC检查(1 000例),973例明确诊断(97.3%;973/1 000),诊断符合率84.8%(825/973).53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于5年间依次为10例(1.9%)、63例(11.9%)、85例(16.0%)、153例(28.7%)、220例(41.5%).422例各类肿瘤中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诊断305例,诊断率73.3%.结论 (1)老年人颈部包块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重要诊断依据,并为各类肿瘤的临床快速筛选提供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2)老年人颈部淋巴结结核呈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