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辨证论治慢性胃炎78例高学昌,赵海东(苍山县中医医院)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施治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以胃院痛、胀为主症.多伴有食欲不振、纳差、暧气、泛酸、恶心、呕吐。本病属中医“胃院痛”、“痞满”、“嘈杂”范畴。我院对1988~199...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满”范畴,本病患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治疗本病重视辨证,有是证用是药。兹谨据临床所得,旁参各家经验,将慢性胃炎的辨治归为十法,略述如下。1.肝胃不和型症见脘痛且胀,攻撑连胁,胃脘饱闷不舒,情志刺激则加重,嗳气频作,有时泛酸,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白芍、茯苓、苏梗、炒枳壳、陈皮、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甘草等。2.肝胃郁热型症见胃脘部阵痛,痛势急迫,渴喜凉饮,心烦易怒,泛酸嘈杂,消谷善饥,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方用…  相似文献   

3.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脘痛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8月,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胀气、嗳气、呃逆、嘈杂痞满、食欲不振等,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本病多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失眠、多梦、抑郁等症状。同时,这些负面情绪,又严重影响胃肠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消化科2005年1月~2006年1月治疗慢性胃炎68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慢性胃炎(浅表、肥厚及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等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伴有脘胀、嗳气、舌酸、嘈杂等。笔者自1980年以来,运用自拟甘白汤治疗胃脘痛25例,疗效堪称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是临床见病,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常见的症状有胃脘胀闷、疼痛,泛酸,纳呆,大便失调等,属中医“胃脘痛”及“痞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有消除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疗效,广为临床应用。本病为慢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脾胃虚弱,各种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进一步损伤脾胃而致。由于本病病程长,病因复杂,病变累及脏腑较多,因此笔者在临床上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要治则,并根据辨证,配合多种治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证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消化系统炎症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十二指肠炎、慢性结肠炎是长期困扰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常表现出中医的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肠道湿热,正如胸脘痞满、恶心、脘连腹胀、大便泻泄或腹泻不爽,或如败酱,或兼粘液、口苦、口涎、纳少、苔腻、脉弦等,上述症状虽然涉及上、中、下三焦,但主要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临床上我们按湿热病论治,以分解湿热为法则,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治疗七法李维康(浙江省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邮编311604)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腹痛”“虚劳”范畴,现根据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心得,将治疗七法简介如下:1.寒热并投调胃法慢性胃炎因邪积日久,与正相搏,其症状往往寒热...  相似文献   

9.
通过临床症状、舌、脉和治疗的观察,与慢性胃炎对比,分析消化性溃疡病中医病机特点,辨证论治规律,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病,以脾虚为本,以“胃热”“郁火”为标实。急性活动期,“脾虚”、“胃热”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应寒温并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病因素与免疫因素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等有关。急性胃炎反复发作,可以发展为慢性胃炎。新悉尼系统(1996)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据统计青年人发病率为20%,50岁以上者发病率可达50%以上。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有消化不良,上腹部灼痛,胀痛或隐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所导致的,基本局限于粘膜层。因此,该病严格地讲称为“慢性胃粘膜炎”或“胃粘膜病”。该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尚存在许多不明之处,诸如它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等。笔者就慢性胃炎发表一些看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括萎实三味组成。功能清热涤痰、宽胸降逆,用以治疗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钝痛等症,确有良效,笔者曾用此方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等病、取得满意疗效。谨此举例,介绍如下:一、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胃下垂多包括在中医的“胃缓”、“脘胀”、“胃脘痛”、“痞满”等病证中。临床是以上腹坠胀,脘部不舒,胃痛,嗳恶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证治并非补中一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力辟蚕丛,可开新境。临床辨证论治常用六法,有较好疗效,可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三十年,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结合临床体征.采用“三辨”、“三同步”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数千例,大部均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据有关资料表明 ,在胃镜检查中 ,本病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 5 0 %~ 85 %。男性较女性多见。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呕吐”、“吐酸”等病证范畴。笔者在临床诊治该病过程中体会到 ,对该病的治疗 ,单纯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该病的病变特点 ,从而给治疗带来诸多盲目之处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 ,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该问题作一探讨 ,与学者共研。1 “热毒内蕴、瘀血内阻及气虚”为浅表性胃炎三大主要病理变化。  现代医…  相似文献   

16.
分型辨治慢性胃炎58例马淑荃(附属医院西医内科合肥230031)关键词慢性胃炎,辩证论治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复杂,临床上很难拘泥于一法一方施治。本文将近3年来经纤维胃镜检查,并做胃体、胃窦部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58例,经中医分型辨治,现...  相似文献   

17.
胃苏冲剂临床疗效的评估王润华北京友谊医院(100050)通常人们常说“胃病”,其内函疾病复杂和广泛,可包括非溃疡性胃动力紊乱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及癌症等,而其中最常见的为慢性胃炎及溃疡病。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表浅性胃炎、萎缩性...  相似文献   

18.
王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31-63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特殊型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痞胀”等范畴。其中以胃痛、上腹胀满、嗳气、纳差、反酸、嘈杂为主要症状。笔者近年来用小柴胡汤治疗本病9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将桐城共识的适应证(表2)中“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修改为“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桐城共识“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指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我国新的慢性胃炎共识报告(2006年)已将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作为根除H.pylori的适应证,并已将肠化生定义为有萎缩(化生性萎缩),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胃脘痛是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病症。俗称“胃痛”“胃气痛”。现代医学中的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大致可以按照本病辨证论治原则进行治疗。胃脘痛是临床上极其常见之病,采用中医治疗似较为满意的,绝大部份均能获得好转,同时症状消除较快,某些经西医治疗未效者,改用中药,症情也能得到缓解。本病由于发病因素和病理变化复什多端而临床上辨证施治须抓住主要矛昏。首先要辨寒、热、虚、实、气、血等不同,结合疼痛时间性质与饮食情况。临床一般可概括为“肝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