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体外循环(CPB)剩余机血的变化以及输注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预计不需要输注异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CPB停机后即刻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剩余机血并输注,对照组剩余机血不处理直接输注,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没有输注异体血制品。观察患者CPB前、停机时、机血输毕6 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胶体渗透压(COP)、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观察患者CPB前、停机时、机血输毕6 h、术后次晨白细胞(WBC)计数、体温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机血输毕6 h、术后次晨WBC计数高于对照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细胞滤器过滤CPB剩余机血后输注不能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滤器过滤体外循环(CPB)后余血回输对患者白细胞(WBC)数量、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CPB后余血回输过滤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检测CPB余血回输前、CPB余血回输完成后1 h、6 h、24 h、48 h的WBC数、IL-6、IL-8、TNF-α浓度。结果 WBC数过滤组CPB余血回输后1 h、6 h没有上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24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IL-6、IL-8、TNF-α浓度过滤组在CPB余血过滤回输后1 h、6 h、24 h低于回输前,并且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0.05),回输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CPB后余血回输使用WBC滤器滤过能减少白细胞的数量,能有效抑制IL-6、IL-8、TNF-α浓度升高,减轻CPB后WBC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剩余机血经超滤处理,是否可提高机血回输后对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的增长量、减少机血回输量和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0名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对照组(n=30)将剩余机血直接经主动脉插管回输或收集至输血袋中经外周静脉回输;超滤组(n=30)则对机血进行超滤浓缩处理后回输。比较两组机血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及游离血红蛋白增长量(△Hb,△PFHb)、机血回输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肌酐增长率及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发生率。结果超滤组机血输注完毕后△Hb高于对照组[△Hb(18±11) g/L vs (12±6) g/L,P=0.03],机血回输量少于对照组[550(325,615) ml vs 1 000(900,1 180) ml,P 0.001],回输后患者△PFHb高于对照组[100(0,200) mg/L vs 0(-100,0) mg/L,P=0.03],术后24 h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血肌酐增长率及AK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机血直接回输相比,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剩余机血经超滤处理后回输可有效提高患者Hb水平、减轻液体负荷,虽然机血超滤可引起PFHb升高,但未发现与术后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 20min、术后 6h、术后 24h采桡动脉血,测定TNF -α、IL- 8、IL -10活性。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TNF -α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6h升高 (P<0. 05),超滤组无变化(P>0. 05),体外循环后 20min至术后 6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IL 8体外循环结束至体外循环后 20min2组均高于基础值,对照组术后 24h升高(P<0. 05),术后 24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IL- 10体外循环后 20min升高 (P<0. 05),各时间点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改良超滤可减轻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围体外循环(CPB)期婴儿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6、IL-8、NE的影响.方法 60例<1岁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去白细胞血预充,对照组用常规库血预充.用ELISA法测定围体外循环期8个时点(CPB开始前、主动脉阻断10min、主动脉开放10min、CPB结束后2、6、12、24和48h)的血浆TNF-α、IL-6、IL-8、NE浓度.结果 TNF-α、IL-6、IL-8、NE的浓度均在CPB开始后明显升高(P<0.01),CPB结束后2h达到高峰.实验组CPB后的TNF-α、IL-6、IL-8、NE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去白细胞血预充可减少围体外循环期婴儿炎性因子TNF-α、IL-6、IL-8和NE的产生,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临床体外循环实践证明,血液被体外循环机的运转引起的破坏、人工材料接触所诱发的生物学变化及其后果是我们应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的问题。本试验是将体外循环停机后机血经洗涤后回输与机血直接回输进行对比观察,了解对机血经洗涤后回输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俊林  阳春艳 《医学综述》2012,(24):4250-4251,425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进食瑞素肠内营养液,能量计算105 kJ/(kg.d),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术后72、96、120 h取病例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72、96 h血清炎性介质(TNF、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徐涛  王庚  杨庆国  李世忠 《重庆医学》2011,40(12):1209-1211
目的观察白细胞滤器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白细胞滤器组(LDF组)各15例。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吸收,回输时LDF组使用白细胞滤器,而C组不用,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1 h(T4)及术后2 h(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2时TNF-α、IL-1β浓度高于T1时(P<0.01),两组T3、T4、T5时IL-6、IL-8、IL-10浓度高于T1时(P<0.01),LDF组T4、T5时IL-10浓度低于C组(P<0.05),LDF组T4、T5时IL-6、IL-8浓度高于C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可以调节由于自体血回输所引发的免疫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4 h、术后24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结扎家兔双侧输卵管的峡部和壶腹部对垂体、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扎家兔输卵管峡部和壶腹部均能抑制垂体黄体生成素(LH)分泌和卵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HCG/LH)受体结合力。其中以结扎峡部组尤为显著。并讨论了输卵管结扎术的方法、部位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求出血原因,提出针对性救治策略。结果:10例病人积极抢救成功止血5例,死亡5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是本术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危急症,病死率高,须积极抢救,可望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8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15年,并对随访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1例中有3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随术后时间的延长,疼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6例有X线表现松动征象,11例有临床松动症状。4例异位骨化患术后中度疼痛,2例晚期感染,术后严重疼痛。结论 假体移位下沉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X线松动征象与疼痛关系并不确定,疼痛取决于临床松动程度;感染及异位骨化是造成术后早期疼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35例双侧唇裂术后唇部继发畸形。这些畸形主要包括唇红缘不整齐、上唇中份厚度不足以及上唇过紧。Z 字成形、V-Y 推进和 Abbe 瓣法常用于矫正这类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狗双后肢高速枪弹伤后不同时间内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在伤后0.5h、6h、24h和72h肺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伤后0.5h和6h,组织学检查可见肺微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破裂,间质和肺泡内出血,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伤后24h和72h,除上述改变外,尚可见肺微血管栓塞和透明膜形成。超微结构检查,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剥脱或变性坏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变短,数目减少,板层体排空。毛细血管腔内可见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扣压,白细胞呈明显脱颗粒。此外,本文还对肺损伤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91年8月~1993年6月我们对结核合并HBV感染的病人经雷米封治疗后半年之内HBV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共95例,结果HBsAg及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26.32%和39.13%,抗原阴转率(两项中一项以上阴转者)为32.63%,肝功能未显示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严重烫伤后睾丸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鼠体表30%、Ⅲ^。烫伤后30d内睾丸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表明:(1)生精细胞、支持细胞、曲细精管界膜及间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精细胞的病变以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为重,精原细胞无明显损伤;伤后30d生精上皮形态基本恢复正常。(2)间质细胞内3β-HSD活性迅速降低,伤后30d仍保持较低水平。(3)烫伤后血清中睾酮迅速下降,伤后30d仍保持较低水平;而血清LH则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曲细精管界膜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与血液黏稠度的变化。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学、脂质变化。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及血流变学均有显著的恢复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在治疗前后应常规检测患者的血脂、血流变学指标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20例有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有智能、步态障碍、尿失禁三联征典型表现者占11例(55%),有其中二个症状者4例。CT是诊断脑积水的首选检查。本文还结合文献对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生发展,与之有关的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分别行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观察,检测其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术后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丢失明显大于中央区,所以对于白内障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因素(能量、时间)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