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作用。方法  1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 ,记录临床、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冠脉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完全血运重建 12例。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为 (3 1± 17)min ,主动脉舒张压和平均压显著升高 ,分别由 (69± 11)mmHg升至 (13 1± 15 )mmHg和 (82± 13 )mmHg升至 (111± 7)mmHg ,(P <0 .0 0 1)。平均随访 2年 ,1例死于心力衰竭 ,其余 15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 ,无严重心脏事件存活率为 75 %。结论 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时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行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4 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8例 ,AMI OMI 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4例。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9例 (室颤 7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 ,心源性休克 (CS) 13例 ,心功能衰竭 (NYHAⅢ ) 12例 (EF 19%~ 33% ,平均 2 4 .3% )。术前均先置入IABP反搏球囊 ,其中 5例因病情危重于床旁置入。IABP手术均成功。根据病变情况一次或IABP保留下择期行二次冠脉介入手术 ,本组中 9例手术分次完成。结果  4 0例患者造影结果见单纯左主干病变 (LM ) 3例 ;LM 2支血管病变 7例 ;单支血管病变 6例 ;2支血管病变 6例 ;3支血管病变 18例。合并CS 13例中 ,病变累及LM 1例 ,前降支 (LAD) 4例 ;累及右冠状动脉 1例。合并心功能衰竭的 12例中 11例为 3支血管病变。 4 0例病人共计 96处病变 (C型病变 76处 ,B2型 2 0处 ) ,置入冠脉支架 5 0枚 ,...  相似文献   

3.
杨溢  银翠云  龚卫东  杨昱  陆秀红  杨艳 《武警医学》2004,15(12):914-914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 4岁 ,因“反复活动后心慌、心前区闷痛 5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年 ,坚持服用“寿比山”血压控制良好。入院时体查 :体温 36 .8,脉搏 88次 /min ,血压 :130 / 85mmHg。急性痛苦面容 ,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界无扩大 ,心率 88次 /min  相似文献   

4.
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伴心肌梗死和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时,介入治疗时间长,手术风险高,对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并减少心肌耗氧,降低手术风险,但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如何,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评估高危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时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对抗左室射血的后负荷和心肌氧需求,同时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力,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1]。其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使许多高危冠心病患者能够平稳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能重建大多数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IABP能够为血管重建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PCI)时联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进行辅助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患者的有效率为86.67%,反搏后的血压明显高于反搏前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有效降低高危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耐受性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主因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约10 min,于2004年11月5日15∶20步行来到海军机关门诊部就诊.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10余年.患者就诊时胸痛剧烈,伴有大汗、面色苍白、频死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应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26±4.95)岁。根据治疗时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与非IABP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压、心率、尿量、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IABP组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压升高,心率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肾功能(SCr、eGFR)改善、NT-proBNP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IABP组有2例死亡,非IABP组死亡11例,两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45±3.36天,而非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5.25天,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泵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收集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IABP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可使患者的心率、血压趋于稳定,即刻病情改善率为50%。30d、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41.7%,47.2%。结论应用IABP支持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邱雪梅  李红  荆丽敏  金海英  张昱  何平 《武警医学》2007,18(11):866-867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传统治疗下其住院期病死率达80%~90%[1],而近年来急诊介入治疗明显降低了AMI的病死率[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作为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双气囊反搏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是当今世界的通用心脏辅助装置,其气囊的结构和造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讨气囊的几何造型与反搏效果的关系,本文用数学模型和数字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于双气囊式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结构和造型与反搏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前后两气囊的体积比例的选取、两气囊充排气时相的设置等。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若选择后囊小、前囊大的结构,且当后囊体积占总体积的40%左右时,同时采取后囊较前囊早充气晚排气的控制方式时,可取得最佳反搏效果。如用冠脉血流量或主动脉平均舒张压等生理指标来评价反搏效果,则优化设计和控制下的双囊反搏较单囊反搏的效果可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球囊反搏围术期的监护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抢救治疗心功能衰竭,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极为有效的左心辅助循环装置。IABP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供,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脏做功及降低心肌耗氧。使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死亡率明显下降。目前随着适应证的扩大,围手术期IABP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文献报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左右。因此,IABP使用期间,护士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对于提高IABP的临床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男 ,5 3岁 ,因发作性胸部辣样感 6个月 ,加重 2h于2 0 0 2年 2月 5日入院。患者于 6个月前开始胸部经常出现辣样感 ,每次持续 3~ 5min ,无放射。曾以胃病治疗无效 ,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当天晨 2时许于睡眠中上症再发 ,持续 4 0min不缓解 ,伴全身大汗、四肢末梢发凉 ,立即送入我院急诊室 ,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 ,最高达 16 0 90mmHg,平素服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吸烟 6 0 0支年。入院查体 :T 36℃ ,P 90次 min ,BP 10 0 70mmHg。意识清楚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90次 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旁血管超声引导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植入术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床旁IABP植入的心血管危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植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盲法植入组(盲法植入组,n=48)及床旁血管超声引导下植入组(超声引导组,n=4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植入时间、成功率、并发症、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超声导引组穿刺置管时间少于盲法植入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盲法植入组,再次调整球囊位置患者比例、需要处理的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计划外提前终止IABP患者比例低于盲法植入组,IABP使用时间高于盲法植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管超声引导下IABP植入术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军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的资料.选取接受急诊PCI的8878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IABP治疗分为IABP组(732例)和对照组(8146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倾向配对分析对IABP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匹配,分析两组术中死亡、院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出血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1:1倾向匹配分析,发现两组术中死亡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BP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 vs 2.5%,P<0.05).结论 IABP不能降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滕沁伶  罗晓辉  余元清 《西南军医》2009,11(6):1204-120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o-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是目前心脏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958年,Harken^[1]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2年,Mouloupulos^[2]报道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1967年,Kantrowitz^[3]首先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王克英  张肃西 《人民军医》1997,40(7):396-396
1989年4月以来,我们成功治愈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GS)28例,现谈谈对CGS药物治疗的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ZI例,女7例,年龄48~85岁。自胸痛出现开始,CGS在24h内发生25例,24h后3例。梗死部位:前、侧壁11例,下、后壁9例,下、后壁合并右室7例,前、下、后壁合并右室1例。第一次患AMI24例,第二次AMI4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8例,皿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合并肺水肿23例。有18例中心静脉压(CVP)超过正常〔正常CVP值为0.588~1.176kPa(6~12cmH。O)]。8例有酸中毒。1.2治疗方法所有AMI合…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CABG) 5 0 6例 ,19例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ABP)。CPB减流量时若循环不能维持正常 ,加大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延长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后仍不能停机 ,立即经股动脉放置IABP。IABP占全部CABG的 2 4 % ,占CPB下CABG的6 4 % ,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未使用IABP。IABP辅助时间 (2 5 3±5 6 )h,16例顺利渡过低心排阶段 ,2例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因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死亡 ,死亡率 15 8%。 1例右髂总动脉穿破 ,另 1例出现右足背动脉栓塞 ,并发症发生率 10 5 %。作者认为 ,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应尽早使用IABP ,其效果好 ,并发症少 ,但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后使用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