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2002年1月-2004年7月开胸手术80例,其中男 75例,女5例,年龄35-79岁,其中食管贲门癌74例,食 管撕裂1例,肺叶切除5例,92%的患者术后48-72小时拔 管,其余手术后第13日内顺利拔管。 护理: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需放置1根胸腔闭式引流 管,以排胸腔积液,肺叶及肺段切除术一般需放置2根引流 管,上管置于第二肋间,用于排气,下管置于腋中线第七八 肋间,用于排出积液。全肺切除术后放置1根胸腔闭式引流 管,接无菌水封瓶,平时夹闭,根据病情决定开放,以了解  相似文献   

2.
丁翔  王保明 《安徽医学》2021,42(8):896-899
目的 探讨超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手术后放置位置和放置肋间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一科收治并由同一团队实施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5例,按术后超细引流管放置位置及肋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1例,超细引流管放置于第6~7肋间腋后线旁,脊柱侧旁开约2 cm处.对照组共24例,超细引流管置于第7~9肋间腋中线至腋后线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第3天肋膈角积液情况、术后早期患者刺激性咳嗽症状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胸腔引流量比较,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处理因素对胸腔引流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刺激性咳嗽症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胸片肋膈角积液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超细引流管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经由改进的置管位置置入超细引流管利于胸腔积液的引流,可能利于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咳嗽及肋膈角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2013年8月,我科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73岁。腋后线第九肋间稍偏后作为观察孔;腋前线及腋中线之间第四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前线第七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施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右上肺3例、右中肺1例、右下肺2例、左上肺1例、左下肺3例。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05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40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清扫淋巴结4210 ml;清扫淋巴结4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2枚;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术后住院时间810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 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房颤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病人随访314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王飞  杨劼  叶国麟  古卫权  叶俊  朱乐伟 《中外医疗》2013,32(17):20-21,23
目的探讨不同内径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0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改良组30例,关胸时施行不同的胸腔引流方法。常规组术后胸腔镜切口(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20Fr的胸管引流,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内径为8Fr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改良组术后腋后线第9或第10肋间留置内径为8Fr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内径为8F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拔管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改良组在术后疼痛、引流量、拔管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后,上下胸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引流量,加快术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体会。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5月共为31例肺部疾病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cm作为胸腔镜探查孔,腋前线第4、5肋间2~4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第8、9肋间切口2~3cm作为副操作孔。所有手术操作均通过胸腔镜视频完成,不撑开肋骨,肺癌患者同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90~260min),术中出血平均310ml(50~80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790ml(250~28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5d(3~11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8d(4~14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右侧声带麻痹,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每1例患者均进行胸腔镜探查,严格把握适应证,加上谨慎而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能够被安全掌握和开展的。  相似文献   

6.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的位置对残腔闭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的位置对残腔闭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 6 8例肺上叶切除后 ,胸腔上引流管分别放置于第 1肋间 (32例 )和第 2肋间 (36例 )进行连续每天 1次胸部X线透视 ,观察其残腔闭合情况。结果 胸腔上引流管置于第 1肋间者残腔的闭合明显比置于第 2肋间者迅速 ,残腔的迅速闭合明显减少了胸腔引流总量 ,缩短了带管时间 ,减少胸腔穿刺 ,调整胸腔引流管位置和再次置管的次数。结论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放置于第 1肋间明显优于放置第 2肋间。  相似文献   

7.
非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血气胸55例,均于患侧腋后线第8-9肋间放置内径1cm以上引流管,不加负压吸引,肺压缩60%以上者于上胸部同时放置小口径引流管排气。结果:55例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0.5-10年,无复发,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大口径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是自发性血气胸的首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两种不同部位置双腔尿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选出30例,随机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A组患者行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双腔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B组患者行腋前线第3肋间置双腔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初次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停滞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12h、24h、48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对比:A组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和腋前线第3肋间置双腔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有显著疗效,但是于腋前线第3肋间置管引流的患者的创伤更小,患者疼痛轻微,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5岁。2009年10月13日因车祸致胸痛、胸闷憋气1h,急诊入当地镇医院。经胸部X线片检查证实为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右侧血气胸,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在右侧腋中线第9肋间,第1次置胸腔引流管后水封瓶水柱波动不明显,未引流出血液及气体,患者症状无改善。随即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猪尾导管与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胸腔引流管置管引流,观察组术后采用猪尾导管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总量、引流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睡前疼痛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引流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2、3天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胸腔引流管比较,猪尾导管不但可缩短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引流管留置及住院时间,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手术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治疗肺癌46例。上肺叶切除取第4肋间切口,中下肺叶或全肺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在腋前后线间,长7~12cm。第6或7肋间腋中线处做2cm切口进镜,在胸腔镜辅助下,配合使用常规开胸器械,经小切口完成肺叶或全肺切除,并清扫淋巴结。结果全组46例无中转开胸,无输血。术后并发心房颤动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余肺不张1例,术后出血2次开胸止血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46例均治愈出院。28例术后接受放化疗治疗。随访6~66个月,2年内死亡5例,3年内死亡7例,5年内死亡15例。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术适合于大部分周围型和部分中央型肺癌,该手术方式对病人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效果与常规开胸术相同。  相似文献   

12.
宋宣统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37-37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单根F-28号细胸腔引流管由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至胸顶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观察55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病人的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病人对带胸管的耐受性。结果 55例中拔管时间没有延长,肺癌术后病人对细胸管胸顶置入耐受良好、未发生因胸管局部疼痛注射杜冷丁病例和拔管后再穿刺抽胸水病人。结论 F-28号细引流管置入至胸顶引流对肺癌术后病人是一种痛苦较细、安全、可靠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该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置管引流的患者列为对照组(n=112),腋前线第4、5肋间置管引流的患者列为观察组(n=70)。对比两组患者初次肺复张时间、置管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初次肺复张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9±0.74)d、(4.09±1.24)d、(8.48±2.04)d ,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VAS评分、术后12 h VAS评分、术后24 h VAS评分、曲马多平均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与对照组(34.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05)。结论不同部位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得到基本相同的引流效果,腋前线第4、5肋间置管引流易操作且损伤小,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及胸大肌发达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丁雪松  赵夏  罗南 《海南医学》2014,(7):1029-1030
目的比较单根胸顶引流管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10例,根据引流管放置方式分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组。从带管时间、引流效果两个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带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引流效果方面,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只放置一根引流管,引流效果确切,更适合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单根F-28号细胸腔引流管由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至胸顶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观察55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病人的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病人对带胸管的耐受性。结果55例中拔管时间没有延长,肺癌术后病人对细胸管胸顶置入耐受良好,未出现因胸管局部疼痛注射杜冷丁和拔管后再穿刺抽胸水病例。结论 F-28号细引流管置入至胸顶引流对于肺癌术后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较小的胸管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血胸、脓胸及开胸术后的主要诊疗措施 ,利用胸腔负压吸引装置排除胸膜腔内积气和积液 ,使肺恢复膨胀状态 ,消除胸内残腔。在护理中若有疏忽或护理不当使引流管内与外界相通 ,气体进入胸腔造成气胸 ,轻者增加病人痛苦 ,重者危及生命。现将 3例因护理失误致气胸的教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 4岁。 1 993年 3月 2 8日 8am因左上肺癌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第 2天拔除上胸管 ,第 3天夜班护士更换下胸管胸腔引流瓶内盐水后 ,未检查玻璃长管是否在液面下 ,直至病人诉胸闷憋气才发现 ,胸管经长玻管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0m)采取腋下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腋下小切口(腋后线至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进胸,行肺叶切除92例. 结果:皮切口平均长度为(8.9±0.97)cm,完成各类肺叶切除术92例.无一例术后死亡.术中平均开胸时间(15±3)min,关胸时间(20±6)min,术后平均胸液引流量(110±82)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2.3)d,平均术后输血量(160±24)mL,切口无感染. 结论:此切口行肺叶切除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开关胸容易,出血少,对病人精神打击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经济,负担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食管癌胸腔内吻合术中放置后纵隔负压引流的实际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食管、贲门癌167例。病例全部为食管胃胸腔内国产吻合器机械吻合,术毕关胸前由吻合口处开始沿原食管床将负压引流管放置于后纵隔,于第9肋间腋后线处引出体外。结果 167例患者中164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均于术后3 d内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纵隔负压引流管于进食后1 d予以拔除。发生吻合口瘘5例,但均于术后6 d内被发现,经后纵隔引流管充分引流并冲洗,均在1个月内愈合。结论放置后纵隔负压引流管虽不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是可以早期发现,通过充分负压引流,并定期冲洗脓腔,可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及其导致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并可使瘘口早愈,减轻患者负担及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50例肺部结节患者实施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4、5肋间3~5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切口1.5cm作为副操作孔。所有手术操作均通过胸腔镜完成,不撑开肋骨,肺癌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结果:50例手术均在胸腔镜下使用胸腔镜器械实施手术,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叶切除或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43例(86%),中转开胸(因叶间淋巴结粘连与血管无法安全分离)7例(14%)。手术时间(165.68±16.65)min;术中出血量(200.36±26.62)mL。术后并发支气管残端漏1例和右下肺炎2例。结论:严格把握胸腔镜适应证,拥有胸腔镜技术的经验和技术,肺部结节实施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江晨 《中国医刊》2001,36(4):23-23
行肺上叶切除术在置引流胸管时 ,为防止术后胸腔上方胸膜残腔形成 ,需分别放置上、下两根胸管 ,笔者试行放置自行设计的一根T形胸管 ,可起到原需二根胸管的引流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2例患者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4 3~ 68岁 ,右中上叶切除 3例 ,右上肺叶切除 4例 ,左上肺叶切除术 5例。其中炎性假瘤 2例 ,结核球 1例 ,上叶多发性巨大肺大泡 1例 ,肺癌 8例。胸管放置时间术后 4 8~ 72小时。2 自制T形胸管及放置方法术中欲放置胸管时 ,取已消毒外径 1 0mm胆总管引流用T形硅胶管及胃肠减压管各一根 ,将胃管一端插入T管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