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6 例,皮瓣面积为6 cm×5 cm~22 cm×10 cm,筋膜蒂长6~13 cm.结果随访时间6~4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一致、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容易,是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8cm×11cm,最小5cm×6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3年,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 ,皮瓣切取范围 4cm× 6cm~ 8cm× 12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经 3~ 2 6个月随访 ,皮瓣外形良好 ,3例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丰富 ,不牺牲重要血管神经 ,手术操作简单 ,可以较好地修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位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报道 4种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及应用效果。 方法 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7例 )、头静脉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皮瓣 (4例 )、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例 )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例 )修复手及腕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面积最大 2 4cm× 12cm ,最小 4cm× 3cm。 结果  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 ,1例因静脉栓塞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结论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后 ,吻合 1~ 2条浅静脉对皮瓣的顺利成活、肢体的静脉回流及皮瓣的超大面积切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足外踝5例,足跟部4例,足背3例,内踝及小腿内侧下段7例.组织缺损创面面积最大20 cm×17 cm.最小10 cm×8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2 cm×18cm,最小11 cm×9 cm,并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周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顺利成活16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3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踝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郑继会  马杰  苑娜  胡思斌  赵均福 《中国骨伤》2008,21(10):757-758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17~49岁,平均31.4岁;左足11例,右足8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30cm×18cm,最小18cm×9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缘坏死,换药愈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7个月-64岁,平均31.5岁。缺损部位:外踝部7例,内踝部5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5cm×3.5cm-10cm×24cm,切取皮瓣面积3cm×4cm~12cm×26.5cm。结果:7例术后3—7d皮瓣轻度肿胀,7d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近端可达胭窝区,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单,皮瓣较薄的优点,是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有来  李舒琳  陆九州  蒋军健  徐雷 《骨科》2015,6(5):240-243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0例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合并颅骨外露6例,颅骨缺损3例,合并感染4例,合并头皮疤痕挛缩9例。头皮缺损面积6 cm×10 cm~22 cm×13 cm,颅骨外露6 cm×8 cm~21 cm×12 cm。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19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其中1例小儿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皮瓣远端颅顶部部分发黑,予以换药、温盐水热敷、蒂部缝线拆除后皮瓣成活,但遗留色素沉着。2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供区发生植皮边缘坏死,予以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颞浅动脉口径相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有效修复创伤及肿瘤所致复杂头皮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2015,6(5):226-23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顺行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及逆行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顺行(4例)及逆行(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6~55岁。其中足背5例,足跟3例,踝部1例,胫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及膝部4例。8例为避免神经血管束与皮瓣脱套,连同少量腓肠肌纤维一起带入皮瓣;3例采用不带皮切取筋膜瓣的方式,以改善静脉回流。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6 cm×8 cm。结果:15例皮瓣成活,随访2个月~1年,皮瓣质地满意。2例部分坏死,2例皮瓣有水泡、边缘坏死或部分表皮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覆盖范围广,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分离皮瓣时注意保护上下节段动脉的血供,同时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可大大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显微外科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2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皮肤缺损范围3 cm×2 cm~18 cm×16 cm.伤后至手术时间8h~10年.足底内侧皮辫13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观察术后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3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术后残留窦道,经5~12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6年.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4~12 mm.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小于8 cm×6 cm选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术简单,疗效显著.足跟部缺损面积大于8 cm×6 cm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血供障碍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并探讨血供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21例21指拇指软组织缺损,男16例,女5例;年龄16~55岁,平均39岁。应用拇指背桡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节桡侧软组织缺损(4例),拇指背尺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侧、指腹及甲床缺损(17例),皮瓣旋转点指间关节近侧0.5cm,皮瓣面积2cm×1.5cm~4cm×2.5cm。结果:术中术后6例发生血供障碍,经对应处理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色素沉着轻度,外形满意,拇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修复指腹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4~10mm。结论: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蒂部长度、宽窄及受压均能影响皮瓣的血供,蒂部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修复12例(男8例,女4例)手背软组织缺损;右手7例,左手5例;年龄16~46岁(平均30岁)。缺损范围4 cm×6 cm~8 cm×15 cm,切取阔筋膜瓣范围5.0 cm×7.5 cm~8 cm×16 cm。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更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11例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该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胫骨隐神经复合组织皮瓣在修复小腿创伤性骨与皮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骨皮缺损患者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8~59岁,平均35.6岁。胫骨骨皮质缺损长度4~12 cm,宽2~2.5 cm;皮肤缺损范围8 cm×3 cm~18 cm×11 cm,创面均有脓性渗出物。采用带胫骨隐神经复合组织皮瓣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方法,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并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9 cm×4 cm~20 cm×12 cm,骨瓣长度为6~15 cm,宽1.5~2.5 cm。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5个月骨瓣与受区胫骨愈合,平均4.7个月。23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0.3个月。13例均能负重行走,步态无明显异常,能从事原工作。术后按照Enneking等评价系统,优13例,良8例,差2例。结论:根据患肢具体情况采用带胫骨的隐神经复合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及皮肤缺损,成功率高,对供区肢体损伤小,是修复小腿骨皮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