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肝开窍于目”是中医眼科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它强调目的生理病理由肝所主,目病从肝论治。但从根本上讲,其视瞻活动由肾所主宰,所谓“眼虽属五脏,而五脏之中肾最为贵”。本文就肾在“肝开窍于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1“肝开窍于目”的渊源和含义“肝开窍于目”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文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认为目是肝与外界相通的窍道。东方为阳气升腾之位,阳升而风生;目为人体阳气之会,所谓“清阳出上窍”,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2.
试论“肝开窍于目”阎振立,孙刚,邬国龙(河南省商丘县公疗医院,467300;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但就其脏腑的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理变化对目的...  相似文献   

3.
“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等五脏开窍理论,导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脉度》等篇,为后世临床耳疾从肾论治、鼻病从肺论治、察舌候心、诊目候肝的治法和诊法之理论根据。但是,五官与五脏之间并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应关系,而是有着复杂的多线联系的。五脏开窍说之主体  相似文献   

4.
目暗是指两目昏暗,视物不清,或伴有眼前黑点浮动的症状,为眼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眼睛所以能发挥其视觉功能,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络上行灌注于目,使眼睛得到营养的结果。所以《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这后一个“精”字,便是指的视力精明。但在诸脏腑中,与目视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肝、肾两脏。肝能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养,方能视物正常。因此《内经》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肾藏精、主水。眼的瞳视(又称水轮,包括瞳孔及其后方眼骨组织,如晶状  相似文献   

5.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 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之核心、肝在人体脏腑中,尤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主一身之里就是其高度概括。《知医必辨》云:“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现代名医岳美中亦云:“临床所见杂病,肝病十居六七。”故探讨这一命题不仅有理论意义,且具重要的临床意义。一、寄生相火生发温煦天人相应的思想,贯穿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筋,筋生心……”《素问六节脏象论》:“肝……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气通于春,主少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是一百多岁的高寿者。他在耄耄之年仍然精神饱满、耳目聪明、身轻步健,连唐高宗见了也向他请教长寿的奥秘。这里介绍的是他应用推拿保养眼睛的方法。眼属五官之一,为视觉器官。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眼的每个部位都通过经络与脏腑相关连。《素问》中说:“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灵柩》中有“五脏六腑之稍气,皆上注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对于眼睛的保养,孙思邈指出:一要闭目休息,二要自我推拿。  相似文献   

8.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9.
秦庆云 《泰山医学院学报》1989,10(2):241-242,238
肝开窍于目,肝郁火旺上冲于目而致眼病,应“木郁达之”,用丹枝逍遥散加减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肝与目的生理关系,历代文献论述甚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曰:"肝气通于目"、"肝脉上连日系"。所以,一旦肝脏失常,肝脏的病理变化则可从眼部反映出来;而观察眼部所显示的证状,也可推测肝脏内在的变化。故《仁斋直指方》云:"目者,肝之外侯"。概括了眼与肝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对指导临床辨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肝与目关系密切,风轮黑睛又内属于肝。故肝脏功能失常,往往容易引起眼部病症,尤以视觉异常和黑睛病变为常见,综合历代文献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自《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均认为肝的生理病理与眼视觉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如言“肝主目”,“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眼病的治疗上亦常用清肝、补肝、养肝、泻肝、疏肝、平肝等治肝之法。然肝与目之间的现代生理病理学基础如何?肝主目有何依据?我们利用近几十年来兴起的血流图检测技术,对眼底病患者进行肝、肺血流图描记,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观察方法与指标 1.1.1仪器与方法:肝、肺血流图的观测,均选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的RG—2B型桥式血流图仪(为便于指标计算,将血流图与心电图同步描记),振荡频率为75千Hz,标准讯号0.25Ω,走纸速度25mm/s。受检者一律取枕平卧,闭目安静休息15  相似文献   

12.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眼外肌麻痹而引起的双眼复视、眼位偏斜、眼球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早在中医眼科文献中有记载。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目偏视》云:“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睛不正则偏视。”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睑废》云:“此证视目内如常,致使上下左右两睑日夜常闭,攀开而不能眨。”这与动眼神经病变时引起上睑肌麻痹合并上睑下垂的症状颇类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根据中医经络气血学说,运用望诊和切诊方法,对肝炎和肺结核病进行观察,有一些实践体会,介绍如下:一、望诊:气血失调反应在经穴上的变化。1.肝炎反应到眦脉上的变化:根据“肝开窍于目”和“肝热者眦脉先赤”的理论,曾在一个肝炎流行的手工业厂普查肝炎,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双目内侧巩膜微血管  相似文献   

14.
王老临床四十余载,擅长内科,精于急性热病。对热病神昏的辨治,更有丰富经验,兹整理于下。一、阳明躁扰,清气开窍热病神昏属于阳明热盛者甚多。《素问·热论》云:“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此证多由伤寒化热,或温热传里,蕴于胃经,阳明气热上扰心神所致。临床表现为高热昏瞀,烦躁谵语,大汗,大渴,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此时邪热在“经”,法当清气开窍,  相似文献   

15.
“肝肾同源”学说,始于明·李中梓,他在《医宗必读》一书中,著有“乙癸同源论”,阐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论点,《石室秘录》认为肝肾是母子关系,并说:“肝为木脏,水生于木,其源于癸。”母实则子壮,水涵则木荣,反之水亏木旺、肝火偏亢,肝风上扰,临床可见头...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费伯雄所著《医醇賸义》一书,为原著《医醇》之廿四卷,其中对于肝病的论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体现在全书所载治肝十九首方中。已故现代名医秦伯未尝云:“《医醇賸义》里有不少肝病处方,,配五严密,值得探讨。”又说:“这些处方,都是临床实践中来的,……在临床上有很大启发。”(《谦斋医学讲稿》)可见秦老对费氏的治肝经验十分膺服,  相似文献   

17.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18.
试论肝与目     
肝,在祖国医学脏腑学说中,为阴,属脏。其主要功能: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另外,还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病发惊骇”,“在志为怒,怒伤肝”,“肝合胆”。提示了肝的功能与高级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大蒜不仅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可是,大蒜虽好,却并非人人皆宜,更不能天天食用。我国民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故患有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麦粒肿、干眼症等眼疾的人平时最好少吃。《本草纲目》中指出,“大蒜久食伤肝损眼”。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失所养。患者常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大蒜性味辛温,多吃后不仅容易导致肝血亏虚,目失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对眼粘膜有刺激作用。所以,眼病患者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