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医传统病名多以主诉症状命名 ,疾病概念混淆不清 ,病、症、证难分 ,存在一词多义、一病多名的混乱现象 ,如头痛、咳嗽 ,时而为病名 ,时而为症状 ;喘证与喘病也时而互称 ;消瘅与消渴虽名分两种实为一种疾病等等 ,给临床带来许多不便。为了弥补辨病的不足 ,中医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就十分详细。如根据咳嗽是否有痰 ,痰稀痰稠 ,痰白痰黄 ,口干是否欲饮等 ,进行辨证论治。因而对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视。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辨证经验 ,成为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一大专长。西医病名多能揭示疾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如西医之…  相似文献   

2.
一、病名杂乱,多数病名缺乏基本概念。中医内科是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治疾病的学科,但《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中内》)对病、证、症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对疾病的命名杂乱,有的以病立名,如感冒,痢疾等;证候立名,如“郁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病名规范化内容及研究建议.笔者认为目前中医病名存在诸多问题,如“病”“证”“症”界定不清、中西病名混杂、病名层次混乱、病名内涵不清、缺乏统一标准等,根据存在问题,规范中医病名应从明确疾病定义、分化病名义项、规范病名分类、选定疾病正名、区分中西...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病名规范、证候规范等研究的深入,中医眼科病名规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促进这一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拟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眼科病名规范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诸贤达。一、病名规范的必要性和意义由于多种原因,历代医家在眼病的命名  相似文献   

5.
<正> 读贵刊1983年第1期张海福同志的《谈中医临床诊断病名》一文后获益良多,现略述管见。一、原有中医病名,大多较为抽象中医病名较多,有根据病因命名的,如中风、伤食。有根据病机命名的,如虚劳、郁证。有根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命名的,如头痛、胸痹。有根据体征命名的,如黄疸、水肿,有根据症状特点结合季节而命名的,如暑温、冬温……凡此种种,大多较为抽象,因而无法根据病名即能了解疾病的性质,也不可能根据病名即能作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医病名规范,目的是为统一中医诊断标准。病名不规范就无法统一诊断标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病、症、证混同不分,过于强调辨证,忽视了辨病,并逐渐有取代辨病的趋势。因之病名杂沓纷纭,极不规范。并且存在着一名多病与一病多名的问题。中医病名要规范,必须明确病、证、症三者的概念,分清其区别与联系,把病和证区别开来;以症名病的,必须有明确的病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个病必须从类病中分化出来;见于病名阶段的单个症状又须归到一个病中去。只有理清这些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医病名达到规范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专题研究组曾就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本刊将选刊这方面的文章,藉以征求广大中医界的意见,来共同完成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虽对眼科疾病无专篇论述 ,但书中许多条文记载了眼部病症 ,如目眩、目正圆、目睛晕黄、目泣自出、目四眦黑、目赤如鸠眼等 ,这些症名对眼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 ,书中的辨证论治思想及一些重要理论 ,对后世中医眼科学也颇具指导意义。现总结探析如下。1 仲景对眼病的认识1 .1 病因病机 从辨目色上有热、湿、瘀等不同病因。目赤多为肝经有热。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或虫 阴阳毒病脉证治》篇曰 :“病者脉数 ,无热 ,微烦……目赤如鸠眼……”此处目赤 ,为湿热内蕴 ,循肝经上扰于目所致。目…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西医病名,其在中医古籍中记载颇丰。由于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主要根据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等多种方法,故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中医古籍中牵涉的病名也复杂多样,主要有: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肾风等。本文通过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做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不同,西医的某一病名可对应多个中医病名,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可见,规范中医病名也是发展中医,使中医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沙眼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劳动人民的健康。沙眼达病,中医称为“睑生风粟”,或称“椒疮”、“粟疮”,它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感染了沙眼,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沙眼症状就会慢慢加重,并且常会发生许多严重的併发症,如沙眼血管翳、睑缘炎、角膜溃疡、内翻倒睫等,这些併发症是造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气疝;其三,以疾病特征命名,如盘疝;其四,病名可能在传抄中产生了讹误,如胕疝、狼疝。七疝的病名中,有些在后世不再见到相同的病名和症状,其原因或是有了不同的描述方式,或是因为本身描述宽泛或条文缺漏而不具有辨识性,导致其病名及内涵不为医家所熟悉。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疾病名称,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其来源也多种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症”、“证”和“(疾)病”。其命名方法,可归纳为以下5种情况:一是从因立名,即根据病因命名,如伤寒、伤暑、中风,等等;二是从症命名,即以主要症状作为病名,如热病、咳(嗽)、呕(吐),等等;三是从机命名,即根据疾病的病机命名,如厥、痹、痿,等等;四是从位命名,即根据疾病的病位命名,如头痛、腰痛,等等;五是因、症、机、位组合命名,此类病名所占比例最多,如寒厥、热厥、气厥、厥心痛、心风、肝风、脾风、肾风,等等。  相似文献   

12.
自倡导中西医结合以来,在中医眼科界有只强调辨证的重要而忽略了对目病讨论的现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弄清目病的确切含义及与现代医学眼科诊断名称间的关系,有必要温习一下中医眼科诊断名称的常识。 古代的中医眼科将所有的眼睛疾病笼统称为“目病”、“目疾”、“眼病”、“眼疾”,后来发展为将更为具体的目病称做“某症”。所以在《审视瑶函》一书中就有《辨病识症详明金玉赋》之名篇。由此看来,古时“目病”与“目症”很难区分。病者,“疾甚也,患也”。“轻者为疾,重者为病”。既称为目病,言外之意就有特定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和传变规律,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以下简称非典 )虽然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 ,但同其他疾病一样 ,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非典是一种新的瘟疫 ,依据以往的经验 ,借助现代科学 ,中医可以较好地把握其本质 ,探讨其辨证施治的规律。为此 ,结合临床实践 ,试对其病名、病机演变规律及组方用药要点进行初步探讨。“非典”的命名疾病的命名具有重要意义。宋·朱肱《南阳活人书》中说 :“因名认病 ,因病识证 ,如暗得明 ,胸中晓然 ,无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因名认病道出了病名的重要性。如肺痿、肺痨均是肺病 ,均有发热咳嗽 ,但两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截然不同。因病…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认为中医病名瘾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本文主要从瘾疹病名的历史沿革与瘾疹字词本意入手,分析瘾疹所对应的西医病名,探究其与荨麻疹病名的关系。经分析认为,瘾疹不仅是一种病名,更是一种症状,可出现于癞病、漆疮、癣病、温病等多种内外科疾病发病过程中。相较于“瘾疹”而言,“赤白游风”的发病特点更符合西医荨麻疹的病名。  相似文献   

15.
论主症可为病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西医学都有一些疾病是根据主症而命名的。医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在中医病名规范研究中亦未统一认识。因而对眩晕、胃脘痛、月经先期、厌食等名,有称病者,有称症者,还有称证者,或含糊其词而不敢称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概念混杂,势必严重影响临床。主症不能作病名的理由不少人主张,欲求诊断规范,就应取消主症作为病名,宁愿有病而无名,也不能因名而害义。其理由,一是主症为患者的主观感觉,不凭客观检测而仪凭主诉,则是病人自知、自定病名,失去了医学的权威性。二是症状并非疾病的本质,如头痛,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医文献资料的系统回顾和分析,从病因、病机及症状三个方面,对红斑狼疮相关的历代中医病名论述作了初步的探讨。根据病因命名的有“日晒疮”、“肾脏风毒”;根据病机命名的有“阴阳毒”、“温(瘟)毒发斑”、“热毒发斑”、“血热发斑”、“伏气温病”等名称;根据临床症状命名则更多。从命名发现,古代医家尤其重视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如“温毒发斑”、“红蝴蝶”、“鸦疮”、“赤丹”等病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但所反映的病情往往很局限,而且在不分型的情况下很难把握病情和预后,因此,将红斑狼疮中医病名进行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内科疾病中医病名考辨赵进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病名规范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中医病名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中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因为没有明确诊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就无从谈起。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疾病命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相同的疾病,有的由于发病原因,病理机转不同,故采用不同的治法和不同的方药;反之,不同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病理机转相同或处于同一病变性质的阶段,则又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而处同一种类的方药,也就是“一方可以治多病。”例如身痛、腰痛、心悸、喘咳等等,在中医杂病方书、内科讲义中,既是病名,也是标明患者的典型症状,这对  相似文献   

19.
对2011年《中医杂志》(共计24期)“临床论著”一栏统计后发现:以疾病为研究对象151篇,使用西医病名145篇,约占9603%,是使用中医病名(6篇)的24倍,中医病名已基本不再为中医师使用。以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为例,发现中医病名逻辑混乱,病、证、症不分。其言疾病时,时言“疾病”,时言“病证”。在各论中有些疾病直接以“× 证”命名,定义具体疾病时以症状命名者多言“病证”,以症状或有明显症状色彩的术语作为疾病名称者31种,占所列52种中医常见疾病的596%。使用中医病名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误诊失诊、误治失治的医疗风险,对于危重疾病中医不能识其险、化其危,对于慢性疾病不能早发现、早防治。鉴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已明显滞后于临床实践及国内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建议西为中用,尽可能使用西医病名,其根本原因在于与中医相比,西医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理、诊治、预防等形成的认识更加清晰、客观,对疾病的分类、命名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成员国(包括中国)共同协作的结果而更具普适性。如何借用?还有待大家立足现在(尤其是临床),借鉴传统,面向未来,进行踏实地工作。借用西医病名有助于中医对脏腑的认识回归其本原,临床上有助于病证结合、病方结合的深入,并将有力推动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微观化,产生新理论、新认识,反过来再推动临床的发展。在这一领域,有望使中国医学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暴盲、青盲、夜盲,均系中医眼科内障眼病范畴,依据患者内眼病变发病缓急,及症状表现而命名,因此,所谓盲,并不能完全理解为盲无所见。古人关于内障眼病的分类方法,由于客观反应了内障眼病的病程和虚实属性,因而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不揣浅陋,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