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细胞是否被癌侵袭的最后判断,必须依靠熟练的病理学者高度锐敏的眼力。福井医科大学福田优教授等(病理学)已发现只将癌细胞染成鲜红色的新技术。虽然此项技术的某些部分尚需今后验征,但可应用于所有的癌症。在癌的早期发现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上,前进了一大步,给今后的研究带来了希望。福田教授等为了在临床上能于很短时间内检出癌细胞,由去年一月开始了荧光变化等的基础研究。并在区分RNA 及DNA 时,使用过称之为吖啶橙黄(ac-ridine orange)的荧光色素。这种染剂一旦遇到癌细胞即发红光。预先以稀盐酸使细胞加水分解,在癌细胞产生的微小伤口被扩大之后,加上染剂,正常细胞呈橙黄  相似文献   

2.
动态与消息     
血液中连结细胞的新型蛋白质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藤本大三郎教授从血液中发现了具有连结细胞,起“粘合剂”作用的新型蛋白质。新物质多存于动脉中,很可能成为动脉硬化的诱因。已知迄今被发现的具有“粘合剂”作用的蛋白质对癌的转移有重要作用。根据这一事实,藤本教授说:“新物质的研究将直接关系到癌细胞转移机制的说明和开发防止癌细胞转移的药物”。新发现的蛋白质具有将细胞间物质的弹性硬蛋白  相似文献   

3.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泌尿科折笠精一教授和工学部化工科铃木睦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癌细胞比正常细胞不耐热这一特点,研究成功消灭癌细胞的新的“温热疗法”,即用电磁铁及金属针在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只将癌细胞加热达到杀灭的新疗法。迄今的“温热疗法”,是以温水或超短波,加热于癌组织,但其作用不是达不到体内深部的病灶,就是对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有副作用,这一新疗法克服了这些缺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人的正常细胞比较,癌细胞极不耐热,这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是癌细胞和组织的形态不典型性。这种不典型性基本上与细胞核DNA的异常有关。为了对癌细胞能作出定量的和客观的诊断,许多研究者采用了测定单个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然而,准确地测量核的DNA是困难的。已经出现了不少错误的或夸大的数据,以致使DNA测量本身的可靠性常常受到怀疑。最近,有人介绍了一种精细的细胞荧光测量技  相似文献   

5.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藤田荣一教授和长尾善光助手,研制成功了癌放射疗法的新增敏剂。放射疗法是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可是当细胞癌变,在乏氧状态下不能提高疗效,为此有必要补给氧气并给予提高放射线感受性的增敏剂。现在使用的misonidazol,不安定,容易放出硝基,且使神经麻痹,毒性也大。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大野典也教授,将从明年开始进行一种新型癌症治疗实验。这种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即让这种细胞像疫苗那样攻击癌细胞。实际上,对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加工”后再送回体内的这种[细胞疗法]实验,已经在美国相继进行,日...  相似文献   

7.
张红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2):573-573
日本广岛大学部齿学部冈哲治教授和名古屋大学院生命农业科研所小鹿一教授共同研究发现 ,冲绳近海珊瑚中有强力抗癌物质存在。在同样浓度下 ,与现行抗癌剂相比 ,这种新物质的抗癌强度最高可达到 1 70倍(该发现已在 [组织培养学会 ]上发表 )。研究人员从软珊瑚中提取了 5种抗癌物质 (其中 3种是过去未曾发现的 ) ,各物质均与脂肪能分解物质类似 ,有引发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在对人口腔粘膜上皮癌细胞和唾液腺癌细胞进行新物质的抗癌效果研究时发现 ,1 μl中 1 7ng(1纳 =1 /1 0亿 )的低浓度就能使 5 0 %的癌细胞得到了抑制 ,浓度提高到 1 μ…  相似文献   

8.
据京都新闻1982年6月15日报道:爱知县癌中心生化部松影昭夫开创的用单克隆抗体(只与作用于细胞分裂时的酶发生反应的一种特殊抗体)检查癌细胞的方法,可期待用于癌的早期发现。用该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组织中有增殖迅速的部分时,就可确认在无限反复增殖的癌细胞内酶也增加。高级动物的细胞分裂增殖是DNA复制酶的作用。这种酶中有α、β、γ三种型,其中已知α—酶帮助DNA的分裂增殖。但因α—酶结构不稳定,所以至今虽然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仍未弄清该酶的形态和怎样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的抗肿瘤机制,目前已知的有三个方面:①抑制癌细胞的DNA 和蛋白质合成,起直接杀死作用;②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③能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T、NK、K 细胞等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恶性肿瘤已广泛进行温热疗法,从分子水平搞清温热疗法所致的杀细胞效果尤为重要。关于温热疗法杀细胞的机理,有人认为,由温热引起癌细胞DNA结构的变化或直接损害DNA链。迄今,温热疗法所致DNA链的DNA损伤的测定均用碱裂解(alkali-elusion)法或荧光分析法。这种方法所需细胞数多,加之细胞的破坏,区别每个细胞的形态甚为困难。原位缺口翻译(in situ nick translation)法能保持细胞形态,用较少的细胞即可测定出细胞DNA链的损伤并在早期判定出DNA链损伤程度。这种方法是遗传工程学中制  相似文献   

11.
德岛文理大学药学部村松教授和医学部生化学教室的协作研究组,查明人尿中含有“增殖调节因子”。这种“增殖调节因子”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但能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能。这种因子是由三种蛋白质构成。其分子构造即将搞清。“增殖调节因子”是村松教授等在研究从尿中提取对血栓症有效的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种物质在10l尿中仅含有0.5mg,将250倍浓缩液加在小鼠肝癌细胞和人子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均见有抑制增殖的效果。另方面,以同样方法给正常细胞投与0.1ml,  相似文献   

12.
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ATL)为血液系统的癌症,在南日本多发。最近,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预防治疗部门的日沼赖夫教授等在成人型T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中发现了特殊的抗原。到目前为止的调查中已查明。患成人型T细胞白血病的所有患者都具有对这种抗原相应的抗体。从人类癌细胞中检出的抗原,以如此清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一个人体内有数十兆个细胞,其中约1/3的细胞有变成癌细胞的可能性。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正常体细胞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化。一个细胞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其中可能有数十个是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结构和产生蛋白质的结构机能都已搞清,包括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信息传递的因子,蛋白磷酸化酶、DNA 信息翻译、参与复制 DNA 的蛋白质,甚至细胞分裂的调整等。由于这些基因的变化,使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灭活。这些基因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放大、基因缺损等。大多数人类的癌中,这样的基因变化合并发生。在结肠癌、肺癌等,正常细胞中有十个左右的基因发生变化,最早转变成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九州大学理学部的中村教授等证明了肝细胞增殖因子(HGF)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他们给试管中的人或动物癌细胞添加 HGF,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癌细胞的增殖没有受到促进,而在有些情况下却受到了抑制。如高浓度的 HGF 可以杀死黑色素瘤细胞等。这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京都府立医大第一外科的高桥俊雄教授、北村和也医师等人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制造仅与大肠癌编胞选择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并使该抗体连接抗癌剂用来治疗癌症。他们首先将大肠癌发病后转移到肝脏的一位56岁男性患者的转移癌细胞植入鼠体内,使之产生分泌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然后让增殖良好的骨髓细胞与此淋巴细胞融合,制成仅与癌细胞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A7”。“A7”对大肠癌细胞有很强的结合力,但几乎不与正常细胞结合。利用这一位质,将抗癌剂与此抗体连接研制出抗癌新药。接着,他们将此药投放于(?)  相似文献   

16.
染色体独立地存在于细胞内 ,稳定地传给子代细胞且具有寄生性的基因叫做质粒。具有代表性的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的环状双股 DNA,并能人工地制作质粒。如将带有病原微生物抗原蛋白基因的质粒注射到皮肤或肌肉内就能将其导入细胞 ,该细胞就能够合成微生物抗原 ,就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 ,此种 DNA基因就起疫苗样的作用 ,将其称为核酸疫苗和 DNA疫苗。目前已制备出带有巨细胞病毒启动基因的质料并和腺苷构成重组疫苗。同活疫苗不同 ,因为 DNA疫苗只生成抗原蛋白 ,不能复制出微生物 ,因此没有毒性物质不担心有病原性。另外 ,它又…  相似文献   

17.
东京大学农学部的别府辉颜教授等的研究组,发现了具有选择性地只杀癌细胞作用的新物质——放线菌霉素 B。该新物质与以往抗癌剂比较,抗癌效果相同,对正常细胞的破坏作用极少。通过动物实验确认了这一特性,可望成为一种没有副作用的新型抗癌剂。制做该新物质的原料,是一种放线菌,从中提取对霉菌的形状引起异常改变的物质。别府教授已在同一类放线菌中,发现选择性地只杀癌细胞的 tricostatinA 这一物质。但这种物质还没有通过动物实验确认其  相似文献   

18.
据京都新闻6月2日报道:京都府立医科大学藤田哲也教授创造了用显微镜也不能判定的最早期胃癌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用荧光色素测定细胞中DNA的量,即荧光显微测光法。用特殊的试药使DNA染色,用显微镜测定DNA发出荧光的强弱,光越强DNA越多。虽然以前就知道这个方法,但藤田教授改进到能测定极  相似文献   

19.
美国艾博特与日本制药合资公司研制出了一种诊断胰腺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新药Span-1。reabies,现已应用于临床。胰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使可用诊断药物发现,但在多数情况下,亦不能手术,治疗已晚。据称,新型诊断药物与以往的诊断药物相比,在可手术治疗的时期内发现的比率高,而且将正常细胞误认癌细胞的担心也大为减少。该诊断药是将人体胰腺癌中获得的细胞株(span—1抗原)作为抗原,并与小鼠的细胞聚合而制成单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     
一、癌细胞的寿命与癌变 目前为止的多数癌症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细胞分裂不停止的细胞周期方面。但在癌细胞分裂不止的细胞周期基础上,细胞不死亡的步骤是必须的,近年来其机制正逐渐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