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方法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技术,评价其在复杂性髋臼骨折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者的损伤髋臼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做数字化三维重组处理,并与常规髋臼CT平扫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PR冠状面、SSD重建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58例髋臼骨折情况,与手术相符,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平扫。在显示骨折分型、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骨折片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移位程度和关节脱位分类征象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MPR、SSD、VR重组对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是了解复杂骨折类型及其细微结构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然后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观察骨折。结果CT二维横断面显示髋臼骨折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11/15);SSD及VR显示髋臼骨折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7%(13/15);MPR及MIP显示髋臼骨折15例,显示率为100%(15/1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定位、关节完整性评价、提供最佳手术入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头颅颌面薄弱部位骨折(LeFort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随后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成像。结果41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在MPR图像上均清楚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及走形;而VR图像上2例筛骨骨折未见显示。MPR及VR图像同时检出LeFort骨折18例共33处,其中LeFort Ⅰ型骨折4例,LeFort Ⅱ型骨折1例,LeFortⅢ型骨折2例,复合型骨折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MPR结合VR图像对颌面部骨折尤其是LeFort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于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创伤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多层横断面扫描(MSCT)检查,部分行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行MSCT轴位图像均显示骨折线,全部明确诊断;30例行MPR重建,全部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成像,明确诊断47例;4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40例。MPR较好地显示了骨折线的走行、数量,SSD立体感最强,VR法骨折线显示清晰锐利。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在现(VR)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MPR、VR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MPR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VR图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对肘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8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结构行MPR和VR.结果:MPR结合VR图像能清晰显示肘关节骨折细节,...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4i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41例髋臼骨折病人进行容积扫描,在ADW4.0工作站上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仿真内窥镜(VE)等:结果41例中复杂骨折29例、单纯骨折12例;二柱三壁骨折14例,单柱三壁和单柱二壁骨折分别是9、6例,单壁骨折12例;MPR显示碎骨块122个,SSD、VR上见113个。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程度以及碎骨块的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金萍 《当代医学》2009,15(33):96-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VR)和多平面重建(MPR)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鼻骨骨折的VR和MPR技术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维和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立体、直观、清晰、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鼻骨骨折的检出率和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行横断面高分辨薄层重组、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与常规横断图像比较,分析各自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率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与VR在显示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及胸膜改变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CT。MPR与vR对支气管气相、病灶周边血管的观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VR在不增加患者辐射量的情况下,能更加准确、细致、全面、立体地显示球形肺炎的基本征象。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 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80例外伤骨折及可疑骨折患者行计算机X线成像(CR)及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CT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不同重建方法 对骨折的显示效果. 结果 80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376根,CR显示骨折327根,检出率87%.多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中,表面遮盖法(SSD)发现骨折363根,检出率96.5%.容积再现法(VR)显示369根,检出率98.1%.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全部骨折376根,检出率100%.并将CR、SSD、VR、MPR、CPR进行配对做x2检验,显示SSD、VR、MPR、CPR准确率显著高于CR,SSD、VR与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与V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多种重建方式对肋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各种重建方法 中以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骨折显示最佳,将轴位与各种重建方法 相结合,可更准确发现骨折,是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二维MPR三维VR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 《河北医学》2009,15(1):79-8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在肩胛骨骨折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X线平片、CT影像学资料,其中MPR、VR重建均运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及(AW4.2)工作站。结果:28例患者中二维MPR发现骨折31处,肩关节脱位5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骨折4处、常规CT轴扫漏诊骨折2处、VR重建漏诊骨折4处。MPR、VR重建均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和程度。MPR在显示微小骨折方面较好,而VR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结论:螺旋CT的MPR、VR重建是诊断肩胛骨骨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肩胛骨骨折分类、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等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闫国芳  张艳辉  于川波 《吉林医学》2009,30(22):2744-27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头部外伤骨折中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头面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颅脑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技术(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结果:200例患者常规6~8mm轴位扫描图像中,有109例颅骨未见异常,有54例看到明确骨折,发现可疑骨折37例。采用薄层骨重建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后,骨质结构均显示清晰,骨折显示好,并能任意角度观察,最后可疑骨折37例中,有8例排除了骨折,29例骨折显示清楚。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骨重建、3D和MPR结合使用对头部外伤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在椎体附件微小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柱椎体附件微小骨折59例,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采用三维重建(virtual reality,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观察。两名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59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若两者意见不一致经协商达成一致,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例病例中椎板骨折17例(合并椎体骨折11例),横突骨折29例(合并椎体骨折9例),棘突骨折13例(合并椎体骨折13例)。采用MPR、VR和横断位两两比较,三者间对微小骨折的检出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37/59,32/59,26/59,P>0.05)。采用轴位(AX)+MPR、AX+VR分别与横断位比较,两者间对微小骨折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81.3%vs.44.1%,77.9 vs.44.1%,P<0.05)。采用AX+MPR和AX+VR比较,两者间对微小骨折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81.3%vs.77.9%,P>0.05)。结论:MSCT检查联合VR或MPR后处理技术,对椎体附件微小骨折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纯常规横断位检查。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可降低椎体微小骨折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在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axial)、X线平片(X-rayplainfilm)比较。结果:37例创伤性骨折,依据轴位扫描及MPR、SSD、VR重建图像资料共发现骨折59处,CT轴位图像共发现骨折59处;MPR发现59处;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发现48处,检出率81.3%,容积重建技术(VR)发现49处,检出率83.0%;X线平片发现骨折44处,检出率74.6%。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几种方法检出爆裂性骨折的创伤量无显著性差异。16层SCT的重组影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骨折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表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M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组及MPR成像技术有利于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比骨折线显示情况,并与手术中骨折线相对照。结果MPR能清楚显示各种颌面部骨折,但缺乏立体感;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VR能立体显示表浅骨折的移位情况。结论MPR、MIP和VR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CT重组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16层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结果 6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CT图像经MPR、VR、MIP重组后,骨折显示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X线平片漏诊7例。MPR能够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有助于骨折类型的判断。VR、MIP重组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外观、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16层CT重组技术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2014年期间,经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PR、VR图像后处理的37例(63足)跟骨骨折病例,结合X线照片,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37例(63足)跟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 MPR及VR全部显示,X线漏诊1例。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及VR图像在诊断跟骨骨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全面、直观和立体地显示跟骨骨折,弥补了X线照片不足,提高跟骨骨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制定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X线正侧位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骨折的发生部位、表现形式。结果(1)36例患者共41侧踝关节骨折,其中单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25例,三踝骨折11例。伴有足骨骨折11例。(2)多层螺旋CT扫描MPR重建对踝关节骨折诊断率达100%;VR虽然对细小骨折显示不佳,但更有利于空间上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MPR结合VR重建能够充分显示踝关节骨折的发生部位和发生方式,能够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