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识别和护理.方法:采用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仪分析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中54例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的降压治疗和适当护理干预.结果:116例高血压患者中,54例为MBPS患者,清晨血压升高56.2±7.6mmHg,脉压70.6±9.2mmHg,经密切监测,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的降压治疗和适当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晨峰现象的识别及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方法将24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126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 120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血压晨峰现象比较。结果老年组中,血压晨峰>3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发生率为68.3%(86例),显著高于血压晨峰<35 mm Hg的31.7%(40例)(P<0.05);对照组中,血压晨峰>35 mm Hg的发生率为30.0%(36例),显著低于血压晨峰<35 mm Hg的70.0%(84例);且老年组血压晨峰>35 mm H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突出,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心脑血管病变的易损人群。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已成为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熊纭辉  黄宜生  洪文彬 《医学综述》2013,(16):3069-3070,307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8例,将其根据血压昼夜变化特点分为MBPS组(102例)和非MBPS组(96例)。同时测定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早期肾功能指标,如血清尿酸(UA)、胱抑素(CysC)、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微量白蛋白(24 h mAlb)的变化。结果 MBPS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晨峰值的变异幅度均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24 h尿mAlb、尿β2-MG、血清CysC、UA明显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晨峰现象比无晨峰现象者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组(MBPS组)31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59例。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IVMI)。结果:MBPS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74.2%(23/31),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32.2%(19/59)(P〈0.05);且MBPS组左房内径增大发生率较非MBPS组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血压晨峰是影响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晨峰与血清脑钠肽的相关性及其转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并观察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12个月内的转归情况.方法 将24 h动态血压检测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69例新发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择无高血压晨峰现象的42例新发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BNP、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6.177,P<0.001);研究组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t=7.093,P<0.001);研究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2.585,P=0.0004).结论 血清脑钠肽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老年血压晨峰的进程;高血压晨峰加剧了老年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MBPS值状况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60;MBPS≥23.6 mmHg)和非晨峰组(n=60;MBPS<23.6 mmHg),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状况.结果 晨峰组患者ST段改变发生率11%与非晨峰组2%相比明显较高(P<0.05).晨峰组患者T波改变、ST-T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晨峰组患者房速、室速、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25%、7%、2%、26%和40%与非晨峰组的5%、1%、1%、3%和8%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房室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存在直接联系,可指导临床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晨峰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正常高值血压119例,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血压晨峰数值,以血压晨峰≥35 mmHg为MBPS组,〈35 mmHg为非MBPS组,同时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检出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在年龄、血脂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0.05;晨峰组颈动脉IMT较非晨峰组增厚,班块检出率也较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81,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血压晨峰是早期动脉硬化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2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晨峰血压分为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晨峰组和非晨峰组。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晨峰血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收缩压分别为(39.60±10.48) mmHg 和(15.94±10.07) mmHg,晨峰舒张压分别为(14.76±3.42) mmHg 和(10.37±8.83)mmHg;24 h尿微量白蛋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分别为(105.95±26.06)mg/24h和(90.98±23.63)mg/24h;收缩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26,P<0.01),舒张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晨峰血压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分析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晨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血压晨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测定QT离散度和LVMI,选择部分患者,观察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时间对晨峰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非晨峰组相比较,晨峰组凌晨收缩压、脉压较高(P<0.001).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P>0.05).②与非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的QT离散度增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③血压晨峰组的LVH发生率为57.3%,非晨峰组为43.8%,差别显著(P<0.05).④睡前服药组凌晨血压下降的程度大于清晨服药组,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结论:①血压晨峰与年龄相关.②血压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③睡前服药对晨峰的治疗效果较好,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刮痧联合中药热熨疗法,通过医护结合,从整体调节患者气血,促进机体阴阳平衡,或可对控制晨峰血压(MBPS)起到较好的效果。目的 探讨刮痧联合中药热熨疗法治疗痰瘀互结证M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06-01至2018-04-01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区和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MBPS阳性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每日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二、四、六晨起行刮痧,每晚睡前行中药热熨疗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晨起2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夜间最低血压的差值,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晨起2 h SBP、DBP与夜间最低血压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晨起2 h SBP、DBP与夜间最低血压的差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治疗1、2、3周后的MBPS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中医证候积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痰瘀互结证MBPS患者在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进行刮痧联合中药热熨疗法,可明显降低MBPS阳性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根据24 h血压动态脉压检测结果分为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35)和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25),...  相似文献   

18.
钱喆  周国宝  李俭春 《海南医学》2011,22(21):23-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1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73例)和非晨峰组(120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和心电图ST段偏移程度和偏移的时相性,研究心肌缺血和血压变异的关系。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分别为34.2%与14.2%(P〈0.01)。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凌晨血压和血压晨峰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分析两组间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组中的血浆ET、AngⅡ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82.53±12.24),(78.82±32.47)pg/ml〕高于Non-MBPS组〔(75.56±3.74),(59.34±3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PS组中,血浆ET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性;血浆AngⅡ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性。Non-MBPS组血浆ET、AngⅡ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Non-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