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艾塞那肽与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和胰岛素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和血糖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20例口服药降糖效果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应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指标,应用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血糖波动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艾塞那肽治疗组的患者平均血糖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组[ (5.85 ±0.52) mmol/L和(6.90±0.78) mmol/L],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胰岛素治疗组.艾塞那肽和胰岛素治疗组全天血糖标准差分别为(0.70±0.15) mmol/L和(1.53±0.34) 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 1.22±0.50) mmol/L和(3.00±1.14 ) 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2.00±0.43) mmol/L和(4.47±0.95) mmol/L,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分别为(0.87±0.25) mmol/L和( 1.82±0.50) mmol/L,M-值分别为1.22±0.84和6.98±4.12,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分别为(0.47±0.21)mmol/L和(1.30±0.29) mmol/L,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分别为(0.76±0.28) mmol/L和(0.76±0.28) mmoL/L,以上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波动指标与餐后血糖呈正相关,以餐后血糖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后发现两组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M-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艾塞那肽与胰岛素相比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而对血糖波动性的改善主要依赖于血糖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加二甲双胍组(A组)70例、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组(B组)78例,测治疗前后6个月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BMI较治疗前下降,而B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较B组少(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低血糖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加用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FBG、2hPBG、HbA1c及体重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FBG、2hBG、HbA1c及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轻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林洁欣  林武  於松达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300-130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的T2DM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起始剂量5 g/次,1个月后增加至10 g/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体质量指数(BMI)、血脂(TG)及胰岛素抵抗(HOMA-IR)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T2DM患者的FBG、2h PBG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Hb Alc、TG、BMI、胰岛素及HOMA-IR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艾塞那肽治疗24周后,FBG、2h PBG、HbAlc、TG、BMI、胰岛素及HOMAIR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艾塞那肽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FBG和HbAlc、胆固醇和体质量水平,同时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新诊断但未治疗的肥胖T2DM患者给予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4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而空腹C肽(F-CP)、2hC肽(2h-CP)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体质量、胰岛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将5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艾塞那肽(27例)和传统方案(23例)治疗,在用药3个月后,观察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变化、血糖波动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艾塞那肽组的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均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艾塞那肽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降低HBA1c,使血糖达标,同时还可持续降低体质量,尤其对于初诊肥胖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康志强 《中国医疗前沿》2012,(20):21+92-21,92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二甲双胍及预混胰岛素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组,给予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治疗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观察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BMI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3月后HbAlc、FPG和PPG、BMI均较前降低(P〈0.05)。结论使用艾塞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对降低体重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选择的20例病例给予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观察期3个月,观察期间监测FPG、PPG、HbA1c、低血糖发生率、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PBG和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不增高(P〉0.05)。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HbA1c,使治疗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在我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治疗组及胰岛素治疗组,各90例。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三指标与胰岛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艾塞那肽组治疗16周后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胰岛素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在治疗糖尿病上更稳定,并发症更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高原地区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3个月,监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艾塞那肽治疗3个月后,患者FBG、2hPBG、HbA1c、体质量指数,血脂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指数,并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睡前加以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天检测4次血糖,观察其疗效。结果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5周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血糖控制稳定、安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次100 mg,1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组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每次15 mg,1次/天,口服.两组均同时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CP)、空腹胰高血糖素(PGG)、餐后2h胰高血糖素(2hPG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胰岛素用量(DID)、体质量指数(BMI)、血清CA19-9及血尿酸(BUA)、低血糖发生的频次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及B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均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FCP及2hPCP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格列酮组(P=0.045).西格列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与吡格列酮相比,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T2DM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利拉鲁肽组和艾塞那肽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胰岛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SCr)降低,利拉鲁肽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BG、2 hPBG、HbA1c、LDLC、SCr低于艾塞那肽组,HDLC高于艾塞那肽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低,且利拉鲁肽组低于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升高,且利拉鲁肽组高于艾塞那肽组(P<0.05)。利拉鲁肽组和艾塞那肽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利拉鲁肽较艾塞那肽具有更佳降糖效果,胃肠道反应相当,更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和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6.
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 患者360 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 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 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 个24 h 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①各组3 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24 h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和Asp30 组LAGE、MAGE、CV 及CV-FPG 高于Asp+Det 组,Nov50R 组LAGE、CV 及CV-FPG 高于Asp30 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 或Nov50R 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 1年1月到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艾塞那肽组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55.6±8.2)岁;沙格列汀组37例(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8.6)岁.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受试者达到HbA1c< 7.0%的人数百分比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的降幅.结果 治疗后艾塞那肽组T2DM患者HbA1c下降(0.75±0.69)%,沙格列汀组患者HbA1c下降(0.59±0.89)%;艾塞那肽组FPG下降幅度高于沙格列汀组[(1.79±1.29) mmol/L vs(1.54±1.75) mmol/L,P<0.05].两组HbA1c的达标率(38.2% vs 37.0%)无显著性差异(P>0.05);艾塞那肽对控制体质量及收缩压的效果优于沙格列汀(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报告不良事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好;艾塞那肽较沙格列汀有利于降低体质量和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选择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住院并应用西格列汀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空腹C肽水平四分位数分为C肽水平最高组和C肽水平最低组,每组12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中影响血糖下降水平的因素。 结果 使用西格列汀后,C肽水平最高组与C肽水平最低组空腹血糖(FBG)下降值、餐后2 h血糖(2h-PBG)下降值及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影响FBG下降值及下降百分数的独立因素;用药前2h-PBG水平是影响2h-PBG下降值及其下降百分数的独立因素。患者使用西格列汀后,最大日内血糖波动值较使用前减小且低血糖发生显著减少(P<0.05)。 结论 西格列汀可同时降低患者FBG和2h-PBG,且疗效相当;其对FBG和2h-PBG的疗效不完全依赖于C肽水平;可显著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 by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 is crucial for long-term health,yet numerous cultural,economic and health factors can reduce SMBG.Most studies on SMBG adherence have come out of the US and Europe,and their relevance to Asia is unclear.The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SMBG in China and analyze demographic and diabetes-related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influence it.Methods In this multi-center,cross-sectional study,5 953 individuals with T2D from 50 medical centers in 29 provinces across China filled out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that requested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education level,occupation,income,lifestyle risk factors,duration of diabetes,chronic complications,and frequency of SMBG.Respondents were also asked whether thei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had been checked in the past 6 months.The most recent values for fasting plasma glucose,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HbA1c were recovered from medical records.Results Only 1 130 respondents (18.98%) performed SMBG with the recommended frequency,while 4 823 (81.02%) did not.In fact,nearly 2 105 (35.36%) reported never performing SMBG.In the subset of 3 661 individuals on insulin therapy,only 266 (7.27%) performed SMBG at least once a day,while 1 210 (33.05%) never performed it.In contrast,895 of 2 292 individuals (39.05%) on diet/exercise therapy or oral hypoglycemic therapy never performed it.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identified sever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MBG adherence:female gender,higher education level,higher income,longer T2D duration and education about SMBG.Conclusions SMBG adherence in our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T2D was less frequent tha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Several factors influence SMBG adherence:gender,education level,income,T2D duration,therapy regimen and exposure to education about SMBG.  相似文献   

20.
诺和锐与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诺和锐和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饮食和(或)药物治疗不满意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R组,疗程为12周(睡前均注射诺和灵N).结果 ①治疗12周后诺和锐组餐后2h血糖下降水平高于诺和灵R组(P<0.05);②两组均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P<0.01),但下降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两药相比对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药发生低血糖事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诺和锐和诺和灵R相比前者能很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不增加低血糖风险,餐前即刻注射,是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