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中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学校开展预防宫颈癌和HPV感染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湘潭市某中学高中3个年级学生共848人进行HPV相关知识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中听说过HPV的只有10.1%,即使在听说过HPV的学生中,其认知水平也普遍低下,只有18.6%的人知道HPV可以导致宫颈癌。单因素分析提示,家庭住址、年龄、年级、学习成绩、性生活史、性别、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高中生HPV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提示,学习成绩、性生活史、性别、母亲文化程度是高中生HPV认知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中生HPV相关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59.3%)和互联网(57.0%),而来自父母朋友(25.6%)、医务人员(20.9%)和教师(18.6%)告知者少见。[结论]高中生HPV相关知识严重缺乏,其认知水平与多个因素有关,提示应从各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均有必要针对高中生加强有关HPV和宫颈癌方面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宫颈癌病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为宫颈癌病人健康教育及 HPV 疫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陕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癌病人250例进行 HPV 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宫颈癌病人中27.6%听说过 HPV,其中60.9%知道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宫颈癌病人中 HPV的知晓率在不同的职业、教育程度和个人年收入方面存在差异(P〈0.05);17.6%病人听说过 HPV疫苗,82.0%愿意自己的亲属和朋友接种 HPV疫苗,67.2%病人能接受疫苗价格>100元。[结论]宫颈癌病人对 HPV知晓率较低,其认知水平在职业、教育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宫颈癌病人对自己亲属和朋友接种 HPV疫苗的意愿较高,且67.2%病人愿意支付100元以上的疫苗费用。  相似文献   

3.
王效  雷双燕  朱格红 《护理研究》2014,(13):1589-1591
[目的]了解宫颈癌病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情况,为宫颈癌病人健康教育及HPV疫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陕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癌病人250例进行HPV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宫颈癌病人中27.6%听说过HPV,其中60.9%知道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宫颈癌病人中HPV的知晓率在不同的职业、教育程度和个人年收入方面存在差异(P0.05);17.6%病人听说过HPV疫苗,82.0%愿意自己的亲属和朋友接种HPV疫苗,67.2%病人能接受疫苗价格100元。[结论]宫颈癌病人对HPV知晓率较低,其认知水平在职业、教育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宫颈癌病人对自己亲属和朋友接种HPV疫苗的意愿较高,且67.2%病人愿意支付100元以上的疫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体检中心300例15岁~59岁女性体检人群进行 HPV 疫苗认知与需求情况调查。[结果]85.3%的被调查者了解宫颈癌,但仅有41.0%的人知道宫颈癌与 HPV 感染的关系,仅约26.0%的人听说过 HPV 疫苗;HPV 疫苗认知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结论]15岁~59岁女性体检人群对HPV 认知较高,对 HPV 疫苗认知较低,HPV 疫苗认知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及HSV、CMV的关系。方法 对81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进行HPV16 /18和HPV6 /11原位杂交,同时对9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用DNA扩增法检测HPV、HSV和CMV。结果 病毒DNA原位杂交信号的分布与HE染色中挖空细胞的分布一致。HPV16 /18与不同宫颈病变组织原位杂交阳性率平均为5 1 .1% ,HPV6 /11的则为6 4 .7%。HPV16 /18、HPV6 /11、HSV、CMV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1%、4 %、2 3%、0 %。结论 HPV感染具有特定的组织学部位,HSV可协同HPV16 /18恶性转化宫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对孝感地区2 080名女性进行HPV检测,并对HP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PV感染者426例,感染率20.48%,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及HPV多重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17.36%,3.13%,5.09%,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低危型HPV,HPV多重感染(P〈0.05);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HPV感染者24种亚型均被检出,HPV16为最常见亚型。结论应对普通女性人群进行HPV检测,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正>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4,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5%,在2020年,全世界共有60 4127例新发病例及341831例死亡病例[1]。绝大部分宫颈癌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所致,被称为HPV相关性宫颈癌。70%~75%宫颈癌及40%~60%癌前病变与HPV16型及18型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勤  何跃东 《华西医学》2010,(6):1195-119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性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新方法 ,其效果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肯定。现综述HPV感染情况及其致癌机制,HPV疫苗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对疫苗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受到躯体、或情感伤害以及日常照顾等方面被严重忽视即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两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共356名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5个分量表:①情感虐待。②躯体虐待。③性虐待。④情感忽视。⑤躯体忽视。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每个虐待分量表5~25分,总分25~125分)对356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评。按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以总分27分为界限)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分析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团体测验。答完问卷后当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56份,剔除不完整问卷21份,共收回回答完整问卷335份。①儿童期虐待问卷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儿童期虐待问卷各分量表分在5.5~11.95之间。情感忽视为11.95±4.15,居名分量表分之首。②不同性别分量表分的区别:男性高中生儿童期性虐待显著高于女性(5.76±1.78,5.25±0.82,P<0.05)。③不同性别高中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采用退避应付方式(0.48±0.20,0.43±0.20,P<0.05),其余项目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儿童期虐待高分组、低分组应付方式区别:高分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期虐待低分组(0.48±0.25,0.25±0.20;0.56±0.20,0.45±0.18;0.53±0.20,0.42±0.18;0.48±0.17,0.37±0.14,P<0.05),而求助应付方式则显著低于低分组(0.52±0.30,0.65±0.23,P<0.05)。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两组差异不显著(0.71±0.21,0.72±0.18,P=0.93)。结论:城市高中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忽视。他们的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明显有关,儿童期虐待严重者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受到躯体、或情感伤害以及日常照顾等方面被严重忽视即儿童期虐待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12月,在广东省惠州市两所普通高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共356名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和儿童期虐待问卷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5个分量表:①情感虐待。②躯体虐待。③性虐待。④情感忽视。⑤躯体忽视。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分:从不;2分:偶尔;3分:有时;4分:经常;5分:总是。每个虐待分量表5-25分,总分25-125分)对356名高中学生进行测评。按儿童期虐待严重程度(以总分27分为界限)分为高分和低分两组,分析高中生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团体测验。答完问卷后当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56份,剔除不完整问卷21份,共收回回答完整问卷335份。①儿童期虐待问卷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儿童期虐待问卷各分量表分在5.5~11.95之间。情感忽视为11.95&;#177;4.15,居名分量表分之首。②不同性别分量表分的区别:男性高中生儿童期性虐待显著高于女性(5.76&;#177;1.78,5.25&;#177;0.82,P〈0.05)。③不同性别高中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男性较女性更多的采用退避应付方式(0.48&;#177;0.20,0.43&;#177;0,20,P〈0.05),其余项目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儿童期虐待高分组、低分组应付方式区别:高分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期虐待低分组(0.48&;#177;0.25,0.25&;#177;0.20;0,56&;#177;0.20,0.45&;#177;0.18;0.53&;#177;0.20,0.42&;#177;0.18;0.48&;#177;0,17,0,37&;#177;0.14,P〈0.05),而求助应付方式则显著低于低分组(0.52&;#177;0.30,0.65&;#177;0.23,P〈0.05)。解决问题应付方式两组差异不显著(0.71&;#177;0.21,0.72&;#177;0,18,P=0.93)。结论:城市高中生经历不同程度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忽视。他们的应付方式与儿童期虐待明显有关,儿童期虐待严重者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04-03/06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17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①父母教育方式问卷分为母亲教养方式5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内容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偏爱被试5个保留维度。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②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③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条为一个相关症状,按1-4级评分,奇偶数条目分半相关性为0.73和0.92。评分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48分为轻度抑郁;49~56分为中度抑郁;57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④以班为单位施测。施测前取得该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同意。在非考试状态下,按班级对学生进行3个问卷的团体测试。并在被试确信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⑤主要观察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⑥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合格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1%。①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4个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在性别差异上,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在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3个维度则是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高中生的焦虑得分:从总体上和不同性别上均高于抑郁得分。但就焦虑、抑郁本身得分来看不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r=0.777,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关系:除拒绝否认维度外,其余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12,-0.457,P<0.05);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焦虑、抑郁成正相关(r=0.348,0.356;0.382,0.385;P<0.05)。④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高中生不同抑郁水平间的差异:经事后比较分析表明,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04—03/06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17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①父母教育方式问卷分为母亲教养方式5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内容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偏爱被试5个保留维度。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参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③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条为一个相关症状,按1—4级评分,奇偶数条目分半相关性为0.73和0.92。评分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48分为轻度抑郁;49~56分为中度抑郁;57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④以班为单位施测。施测前取得该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同意。在非考试状态下,按班级对学生进行3个问卷的团体测试。并在被试确信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⑤主要观察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⑥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合格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1%。①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4个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在性别差异上,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在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3个维度则是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高中生的焦虑得分:从总体上和不同性别上均高于抑郁得分。但就焦虑、抑郁本身得分来看不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r=0.777,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关系:除拒绝否认维度外,其余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12,-0.457,P〈0.05);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焦虑、抑郁成正相关(r=0.348,0.356;0.382,0.385;P〈0.05)。④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高中生不同抑郁水平间的差异:经事后比较分析表明,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覃玫  林东  韦弘 《临床荟萃》2008,23(14):1019-1021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广西部分地区离异家庭高中学生198例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测查[1]。结果离异家庭男生:病态人格(PSD)量表分高于离异家庭女生(9.74±3.52 vs 8.60±3.71,P<0.05);说谎分数(L)量表分低于非离异家庭男生(2.27±1.50 vs 2.66±1.54,P<0.05),而诈病或装坏分数(F)量表分、PSD量表分高于非离异家庭男生(3.85±2.50 vs 3.06±2.31,9.74±3.52 vs 8.32±3.52,均P<0.05);无法回答的题目数(Q)量表分、L量表分低于全国常模(均P<0.01);F量表分和其余各临床量表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离异家庭女生:抑郁(DEP)量表分高于离异家庭男生(11.37±2.97 vs 9.91±3.16,P<0.01);F量表分、PSD和疑心量表分高于非离异家庭女生(3.12±2.70 vs 2.53±2.13,8.60±3.71 vs7.16±3.21,7.97±3.80 vs 7.25±3.429,均P<0.05);Q、L量表分低于常模(均P<0.01),除F量表分外,其余各临床量表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0.01)。结论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滨  李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9-81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情绪健康教育,以培养其积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于2004-10在洛阳市某高中二年级10个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的全部学生为实验对象。正常对照组63名,认知行为干预组65名。均自愿参加。依据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苏格拉底对话、认知连续体矫正信念、分级暴露、角色扮演、放松技术等。采用班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辅导时间1次/周,1.5h/次。每个月末各增加1次,开展10次活动。分为5个阶段:①以“相识快乐”为主题的活动开始阶段。②了解情绪、反省认知方式阶段。③思维记录、挖掘内心世界阶段。④制定计划、改变行为阶段。⑤案例讨论,分享成长的快乐阶段。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组于干预前后采用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情感量表由20个完整的陈述项目组成,采用5级记分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10个分量表6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记分制,分别反映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快乐感、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学习压力、健康适应10个方面。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测量。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认知行为干预组65名同学均坚持完成活动,并获得干预前后问卷测评结果,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63名同学也完成前后2次问卷测评,无脱落。①干预后学生正向情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得分以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正向情感:(34.26&;#177;5.348),(31.98&;#177;6.301)分,t=-2.257,P=0.027];[偏执:(11.54&;#177;3.687),(12.86&;#177;4.242)分,t=2.001,P=0.05];[人际关系敏感:(12.54&;#177;4.078),(14.37&;#177;4.983)分,t=2.525.P=0.014];[焦虑:(13.49&;#177;5.449),(15.48&;#177;5.646)分,t=2.132,P=0.037];[适应不良:(12.91&;#177;3.394),(15.09&;#177;3.741)分,t=3.559,P=0.001];[心理不平衡:(12.55&;#177;4.287),(14.09&;#177;4.03)分,t=2.244,P=0.028];[总分:(127.29&;#177;35.311),(141.57&;#177;36.162)分,t=2.458,P=0.017]。②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快乐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无明显变化。③个别辅导干预后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提高。但消极情感体验也有所增加。 结论:通过干预,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提高,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多个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认知-行为疗法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情绪健康教育,以培养其积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4-10在洛阳市某高中二年级10个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的全部学生为实验对象。正常对照组63名,认知行为干预组65名。均自愿参加。依据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苏格拉底对话、认知连续体矫正信念、分级暴露、角色扮演、放松技术等。采用班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辅导时间1次/周,1.5h/次。每个月末各增加1次,开展10次活动。分为5个阶段:①以“相识快乐”为主题的活动开始阶段。②了解情绪、反省认知方式阶段。③思维记录、挖掘内心世界阶段。④制定计划、改变行为阶段。⑤案例讨论,分享成长的快乐阶段。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组于干预前后采用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情感量表由20个完整的陈述项目组成,采用5级记分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10个分量表6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记分制,分别反映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快乐感、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学习压力、健康适应10个方面。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测量。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知行为干预组65名同学均坚持完成活动,并获得干预前后问卷测评结果,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63名同学也完成前后2次问卷测评,无脱落。①干预后学生正向情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因子得分以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眼正向情感:(34.26±5.348),(31.98±6.301)分,t=-2.257熏P=0.027演;眼偏执:(11.54±3.687)熏(12.86±4.242)分,t=2.001熏P=0.05演;眼人际关系敏感:穴12.54±4.078雪熏(14.37±4.983)分,t=2.525熏P=0.014演;眼焦虑:穴13.49±5.449雪熏(15.48±5.646)分,t=2.132熏P=0.037演;眼适应不良:穴12.91±3.394雪熏(15.09±3.741)分,t=3.559熏P=0.001演;眼心理不平衡:穴12.55±4.287雪熏(14.09±4.03)分,t=2.244熏P=0.028演鸦眼总分:穴127.29±35.311雪熏(141.57±36.162)分,t=2.458熏P=0.017演。②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快乐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无明显变化。③个别辅导干预后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提高。但消极情感体验也有所增加。结论:通过干预,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快乐感明显提高,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多个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认知-行为疗法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示范性中学356名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评,各因子异常发生率依次为强迫症状66.3%、学习压力63.8%、情绪不稳定62.6%、适应不良60.4%、焦虑52.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6.6%、抑郁46.1%、心理不平衡41.0%、偏执33.7%、敌对30.9%。男生偏执、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均〈0.01);而不同年龄段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一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学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以建立确实有效的心理准备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1名中学生高考前1个月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2.7%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除人际敏感、恐怖外,毕业班学生的其他5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01~0.05)。重点班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的因子分犤(2.11±0.64)分,(2.30±0.65)分,(2.17±0.60)分犦明显高于普通班犤(1.65±0.56)分,(1.93±0.59)分,(1.75±0.58)分犦(t=3.255,2.495,3.005,P<0.05)。女生在躯体化、抑郁两项的因子分犤(1.92±0.52)分,(2.18±0.59)分犦明显高于男生犤(1.53±0.55)分,(1.77±0.59)分犦(t=-3.024,-2.891,P<0.01)。结论:高考前的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重视,应对高三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