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确诊的72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28-81岁)。比较单发转移组(14例)与多发转移组(58例)、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4例)和转移无局部复发组(58例)以及综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支持治疗组(11例)间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年、2年生存率14.3%、1.1%,中位生存期8.2个月,较转移无局部复发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38.5%、20.3%、11.6m)低,P〈0.05。单发转移组与多发转移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0.0%与37.5%、12.5%,P〉0.05。综合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6.1%与40.0%、12.0%,P〉0.05。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合并局部复发(P=0.02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转移性鼻咽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总生存率。性别、有合并局部复发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1-2003-12在我院确诊时或在治疗期间发生远处转移的209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病例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1.0%、32.0%和16.0%,中位生存时间为15.47(0.83~96.63)个月.其中27例未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9.23(2.80~44.23)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4.0%和5.0%.182例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6(0.83~96.63)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5.0%、35.0%和18.0%(χ2=11.64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8)、治疗方式(P=0.000)和化疗周期数(P=0.000)是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P=0.004)和化疗周期(P=0.001)是影响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疗方式和化疗周期是影响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Wang CT  Cao KJ  Li Y  Xie GF  Huang PY 《癌症》2007,26(2):212-215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有128例在确诊时或在治疗期间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48岁(15~70岁).放疗加化疗54例,单独化疗48例,单纯放射治疗14例,未治疗12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34.4%、14.1%,中位生存时间为15.6(0.85~96.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8)、治疗方式(P=0.041)、化疗程数(P=0.034)和近期疗效(P=0.007)是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3)、N分期(P=0.011)、化疗程数(P=0.032)和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性别、化疗程数和近期疗效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椎前肌及颅底枕骨侵犯对Ⅲ期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发Ⅲ期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141例,分为鼻咽癌椎前肌侵犯组89例,鼻咽癌不伴椎前肌侵犯组52例,鼻咽癌椎前肌侵犯但不伴颅底骨质侵犯组36例,鼻咽癌颅底枕骨侵犯组55例(53例合并椎前肌侵犯)。计算各组病例的1、3、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椎前肌侵犯、V区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最大径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而各纳入因素均与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鼻咽癌不伴椎前肌侵犯组与鼻咽癌椎前肌侵犯组1、3、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8.0%和98.0%、91.0%、86.0%(P=0.071); 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1.0%和91.0%、81.0%、77.0%(P=0.00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8.0%、98.0%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69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再程放疗pGTV总剂量为49.5~77.4Gy(中位剂量为66Gy),每次分割剂量1.86~2.5Gy(中位2.1Gy)。48例接受1~6个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日期,死亡24例(34.8%)。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9%、81.8%、81.8%和88.8%、65.5%、6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0.011)与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首程放疗方式(P=0.004)和再程放疗总剂量(P=0.004)。放疗期间的急性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IMRT是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首程放疗方式和再程放疗总剂量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评价同期化疗对提高Ⅲ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和价值。方法:收集首程治疗Ⅲ期鼻咽癌患者507例,其中178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并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Ⅲ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8%、81.4%、75.0%和62.5%。放化组总生存率为71.6%,单放组为62.7%,χ2=4.830,P=0.028;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放化组为90.5%,单放组为76.3%,χ2=11.464,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化组为77.4%,单放组为73.6%,χ2=1.092,P=0.296;无瘤生存率放化组为70.6%,单放组为58.1%,χ2=8.078,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期化疗是影响鼻咽癌治疗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预后有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化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同期化疗有助于提高Ⅲ期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FSRT治疗鼻咽癌常规放疗后局部残留和复发患者共90例,除3例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外,余87例(34例残留,53例复发)纳入分析。其中肿瘤位于鼻咽腔内、外者分别为44、43例;中位肿瘤体积为5.7 cm3(0.8~24.7 cm3);残留和复发病灶FSRT的中位处方剂量分别为18 Gy分3次和48 Gy分6次。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失败生存率(LFFS)和疾病相关生存率(DSS),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9个月(3.3~86.3个月),1、2、3、4年LFFS和DSS分别为90%、83%、81%、75%和84%、77%、61%、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或>5 cm3)对患者DSS有影响(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和病灶类型(残留或复发)是影响DSS的独立因素(P<0.05)。残留组和复发组晚期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和26%。结论FSRT治疗残留和复发鼻咽癌可得到较好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复发病灶和较大肿瘤体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复发转移和(或)晚期乳腺癌患者15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21.3个月,62.8%的患者在确诊乳腺癌的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单发转移者96例(62.3%),多发转移者58例(37.7%)。全组患者中位随访51个月。死亡59例(4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个月,中位MSR为2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8%、74.5%、70.9%和67.4%。结论初始治疗转移后生存时间疗效及稳定期、首次复发转移时KPS评分、HER-2状态、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否三阴性乳腺癌与预后有关,首次复发转移时间与预后无明显关系,但首发转移部位及数目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N0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情况以及失败模式。[方法]收集1989年5月至2009年10月61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颅底鼻咽部CT扫描。采用60Co治疗机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连续放疗。65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和10年的生存结果:总生存率分别为78.7%和66.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和55.8%,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2%和72.5%,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1.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5.5%。治疗后首次失败事件中,单纯局部复发100例(16.4%),单纯区域复发15例(2.5%),单纯远处转移52例(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T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血供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观察TACE治疗34例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转移后生存率。结果转移性肝癌以乏血供为主,富血供组有效率为66.7%(8/12),乏血供组为31.8%(7/2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供组6、12月转移后生存率分别为100%、75.0%,转移后中位生存期21.6月;乏血供组6、12月转移后生存率分别为81.8%、40.9%,转移后中位生存期13.5月,两组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供的转移性肝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乏血供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长期生存及晚期损伤,为鼻咽癌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03—2009年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IMRT的 1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3、22、61、43、3例。中位剂量73.37Gy (66~85Gy)分33次;单纯放疗 20例,同期放化疗 11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晚期放射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3~191个月),全组10、15年鼻咽癌局控率分别为86.0%、79.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5%、63.2%,总生存(OS)率分别为65.2%、57.1%。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12.1%,远处转移率16.7%。共 53例死亡,其中 15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20例死于远处转移、18例死于其他疾病(肺炎、颅内出血、意外等);10、15年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1.3%、13.6%。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吸烟史、乳酸脱氢酶、T分期、临床分期是鼻咽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示乳酸脱氢酶、T分期、同期放化疗是鼻咽癌OS的预后因子。1-2级晚期损伤(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较高)发生率为90.4%,3-4级晚期损伤(皮肤纤维化、听力下降、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8.5%。结论 鼻咽癌患者IMRT后10、15年OS较好,但随着生存期延长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升高;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损伤主要为1-2级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  相似文献   

12.
《癌症》2016,(12):673-682
Background:The prognostic values of staging parameters require continual re?assessment amid changes in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failure patterns of non?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n the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era. Methods:We reviewed the data from 749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biopsy?proven, non?metastatic NPC in our cancer center (South China, an NPC endemic area)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December 2007.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before receiving IMRT. The actuarial survival rate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survival curv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log?rank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es with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ere used to test for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by backward eliminating insigniifca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Results:The 5?year occurrence rates of local failure, regional failure, locoregional failure, and distant failure were 5.4, 3.0, 7.4, and 17.4%, respectivel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as follows: 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94.6%; nodal relapse?free survival, 97.0%;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82.6%; disease?free survival, 75.1%; and overall survival, 82.0%.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rbit involvement was the only signiifc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local failure (P=0.011). Parapharyngeal tumor extension,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the laterality, longest diameter, and Ho’s location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 were signiif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both distant failure and disease failure (allP<0.05). Intracranial extension had signiifcant prognostic value for distant failure (P=0.040). Conclusions:The key failure pattern for NPC was distant metastasis in the IMRT era. With changes in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reatment modalities, the signiifcant prognostic parameters for local control have also been altered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13.
Zhao ZJ  Mo HY  Zhang CQ  Qi B  Li J  Hong MH  Mai HQ 《癌症》2007,26(11):1243-1247
背景与目的:远处转移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提示血清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浓度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探讨其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18例初治局部晚期('92分期Ⅲ121例、Ⅳa 97例)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的浓度,并分析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与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及治疗后远处转移及局部区域复发的关系.结果: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中位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以187.50 μg/L为截点将218例患者分为两组,低浓度组(≤187.5μg/L)和高浓度组(>187.5μg/L).经使用log-rank法双侧检验可见,两组2年无区域局部复发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2年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95%可信区间,1.039~3.696,P=0.03)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前外周血血管内皮抑素浓度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爱林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520-152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4~2002年2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病人手术治疗总结,18例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扩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姑息性颈淋巴结切除术。结果:21例病人3年生存率52.4%,5年生存率33.3%。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复发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颈淋巴结活检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治疗前经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及鼻咽活检的 NPC39例和同期仅行鼻咽活检的 NPC39例。分析两组远处转移 ,颈部复发 ,生存情况以及颈部活检术后距专科治疗时间与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两组转移率为 53.8% (2 1 /39)与 2 5.6% (1 0 /39) (P=0 .0 0 74) ,颈部复发率为 :1 5.4% (6/39)和 7.7% (3/39) (P=0 .1 635) ;3年生存率为 :38.7%与 65.4% (P=0 .0 1 43)。颈活检术 2周内和 2周后行专科治疗转移率为 2 7.3% (3/1 1 )和 64.3% (1 8/2 8) (P=0 .0 347)。结论 颈淋巴结切取活检及术后未及时治疗影响 NP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IMRT后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接受IMRT的474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种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进入法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474例患者中40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22例经IMRT后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4年累计远处转移率13.7%(65/474),4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2.9%、81.4%、93.5%、86.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下颈Ⅳ/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残留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消退时间是DM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放化疗能降低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越大,越容易发生残留,残留淋巴结越大,发生远处转移风险越高。颈部大淋巴结(≥6 cm)、残留淋巴结>1 cm及在放疗3个月后仍有淋巴结残留为鼻咽癌IMRT后DMFS的不利预后因素,需探讨更合理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含量.结果:初治、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0%、95.0%和100%,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鼻咽癌患者、健康对照者和非鼻咽癌的肿瘤患者;初治鼻咽癌患者各TNM分期之间血浆EBV/DNA拷贝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晚期患者(Ⅲ Ⅳ)期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患者(I Ⅱ)期;初治患者治疗后已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数显著高于尚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初治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40 000拷贝/ml与<40 000拷贝/ml两个水平,患者2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1%和9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鼻咽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