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与激素受体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对激素受体的影响及疗效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vision法测定53例乳腺癌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并比较差异;评估化疗后病理反应情况;分析ER、PR表达与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结果:53例乳腺癌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77.4%,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7%。ER、PR化疗前后表达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的分别是9(18%)、1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或PR的表达与化疗后的PCR率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少数病例能达到PCR,且其不影响ER、PR的表达。ER或PR的表达不能预见化疗后的PCR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和探讨泰素单药或联合蒽环类药物的Weekly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2例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立即行以泰素(TXL)单药或联合表阿霉素(EPI)的Weekly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前术后各3周,化疗1~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周。术前化疗无效者术后改用其他化疗方案。结果 术前无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者。本组术前有效35例,其中PR 6例、MR 29例,有效率83.3%。10例行保乳手术,32例行改良根治术。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化疗毒性。结论 Weekly方案治疗乳腺癌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术前应用可为手术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为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提供参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含紫杉类或葸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5年7月~200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Ⅰ~Ⅲ期原发乳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类(TP或TE/TEC方案)或葸环类(EC/FEC方案)联合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33例患者接受手术,术后完成规定化疗,应用B超结合触诊判断临床疗效,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应用x^2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判定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前后中位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5厘米和2.0厘米(P=0.01),临床有效率82.5%(33/40),其中cCR7.5%(3/40)、cPR75%(30/40)、cSD15%(6/40)、cPD2.5%(1/40)。手术治疗33例,术后pCR9.1%(3/33),tpCR6.1%(2/33)。这些病例中,不同肿瘤大小、受体状况、CerbB-2表达、不同分化程度以及化疗方案之间的肿瘤缓解率并无统计学差异。化疗毒副作用主要为脱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及外周神经毒性,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律增快、心电图改变,肝功损害少见。结论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联合方案用于浸润性乳腺癌的术前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Ⅱb-Ⅲa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TAC方案进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88.57%.其2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应用TA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原发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分为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Luminal A型、Luminal B1型、 Luminal B2型,并评估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各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新辅助化疗有效率达到pCR+tpCR(%)以三阴型最高(25%),其次是HER-2阳性型(23.1%),而达到CR+PR(%)为HER-2阳性型最高(84.6%).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分子分型能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缓解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ER、PR和EphA2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EphA2在52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和EphA2的表达均与疗效相关;新辅助化疗后EphA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ER、PR的阳性表达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显著降低EphA2的阳性表达,而对ER、P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Ⅲ期妇女患者采用全身化疗,用AC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4周期。结果42例中30例肿块明显缩小(〉50%),占71.43%;1例局部肿块消失,占238%;有效率73.81%。8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病情稳定占19.05%。3例局部肿块增大(〉25%)占7.14%。结论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3组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Ⅱ、Ⅲ期乳腺癌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FEC)24例、B组(ET)24例、C组(NE)20例,3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分别用FEC、ET或NE化疗方案治疗,3~4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总有效率(RR)A组为50%(12/24),B组RR为79.2%(19/24,与A组比较P<0.05),C组RR为75.0%(15/20,与A组比较P<0.05).C组2例(10.0%)病理完全缓解(pCR),3组无进展病例,Ⅱ期疗效高于Ⅲ期.新辅助化疗前68例患侧腋窝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化疗2周期后A组、B组、C组分别有50.0%(12/24)、66.7%(16/24,与A组比较P<0.05)、60.0%(12/20,与A组比较P<0.05)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3组相似,ET组脱发程度严重,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NE组不良反应以神经毒性和血管静脉炎较突出.结论:3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B组及C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A组. 相似文献
10.
T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TAC(多西他赛+阿霉索+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Ⅱb-Ⅲa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TAC方案进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88.57%。其2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应用TA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辅助化疗(NAC)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前后ER、PR、Ki-67及HER-2的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4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患者术前弹射式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和术后大标本癌组织ER、PR、Ki-67和HER-2表达的变化。患者化疗前行乳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ER、PR、Ki-67和HER-2的表达。化疗后评估疗效并对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同法检测各指标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Ki-67和HER-2的表达均发生了改变,新辅助化疗前ER、PR、Ki-67和HER-2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新辅助化疗后下调(ER:82.6%和80.4%;PR:78.3%和71.7%;Ki-67:39.1%和30.4%;HER-2:28.3%和26.1%),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Ki-67和HER-2阳性表达疗效有效率与阴性表达有效率分别为ER:68.4%和50.0%;PR:66.7%和60.0%;Ki-67:77.8%和57.1%;HER-2:53.8%和69.7%。ER、PR、Ki-67、HER-2表达状态与化疗效果均无明显的关系(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ER、PR、Ki-67和HER-2的表达,本临床研究未发现ER、PR、Ki-67和HER-2的变化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及Bcl-2表达变化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中的意义,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方法: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ER、PR、p53及Bcl-2测定。化疗采用CEF方案[氟尿嘧啶(flurouracil,5-FU)500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75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500mg/m2],经3个疗程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98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例在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及Bcl-2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上述各指标阳性表达率的变化。结果:9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70例(71.4%)获得临床部分缓解。化疗前后ER、PR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p53及Bcl-2化疗前后表达阳性率显著变化(P<0.05),化疗有效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而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ER、PR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抑制p53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殖并通过上调Bcl-2表达来调整肿瘤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120例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ER,PR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C-erbB-2阳性率在ER阳性组为47.60%,在ER阴性组为69.40%;C-erbB-2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50.70%,在PR阴性组为69.40%;C-erbB-2总阳性率为60.8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8.55%,有淋巴结转移组为70.69%。结论:C-erbB-2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erbB-2过度表达预示乳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ⅡBⅢ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4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和HER-2的表达后,给予表阿霉素(EPI)加多西紫杉醇(DOX)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后行根治手术,将术后标本中ER、PR和HER-2的表达与化疗前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免疫表达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为33.3%,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为52.1%;化疗前PR阳性表达率为35.4%,化疗后PR阳性表达率为50.0%。ER和PR阴性表达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转为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化疗前阳性转为阴性的比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表达率为62.5%,化疗后HER-2阳性表达率为52.1%,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转阴率略高于阴性转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发生改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辅助化疗已被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早期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应用价值还在探讨之中。本文综述了新辅助化疗治疗可手术乳腺癌基础及临床方面的最新进展,认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早期可手术乳腺癌,可明显消退肿瘤,提高乳房保留治疗率,可获得至少与辅助化疗同样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20例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ER,PR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C-erbB-2阳性率在ER阳性组为47.60%,在ER阴性组为69.40%;C-erbB-2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50.70%,在PR阴性组为69.40%;C-erbB-2总阳性率为60.8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8.55%,有淋巴结转移组为70.69%。结论:C-erbB-2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erbB-2过度表达预示乳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C-erbB-2、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了解乳腺癌C-erbB-2、ER和P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C-erbB-2、ER和PR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C-erbB-2的阳性表达高于未转移组,ER和PR的阳性表达低于未转移组;C-erbB-2阳性表达在I级、II级和III级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ER、PR阴性病人伴随着较高的C-erbB-2阳性表达,在乳腺癌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体征与病理改变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对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针吸细胞学明确乳腺癌诊断后行新辅助化疗CAF或CEF方案2周期,化疗前、后观察肿瘤大小及术后病理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原发灶临床有效率为45.7%,完全缓解(CR)2.2%,部分缓解(PR)43.5%,病理有效率为54.4%,重度组织反应17.4%,中度组织反应37.0%,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健康生存26例,余20例中,其中有2例患者失访,18例中死亡10例,复发8例。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认为病理有效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高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临床有效的患者,病理有效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