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小囡  李可心  张英 《吉林医学》2012,(34):7476-7477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时期住院,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6周后的BMI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加二甲双胍组(A组)70例、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组(B组)78例,测治疗前后6个月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BMI较治疗前下降,而B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较B组少(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低血糖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应用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测量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脏脂肪含量(LFC).结果 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在WC、HbA1c、FBG及LFC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MI、WC、HbA1c、FBG、FCP、SBP、TG、TCH、HDL、LDL、LFC方面,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或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70例,其中艾塞那肽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西格列汀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疗程均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BG)、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8.4±1.6)d,明显短于西格列汀组的(13.2±2.8)d,血糖达标率为100%,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的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57%,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和腹泻1例;西格列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2例、腹泻1例和鼻塞1例,发生率为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与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和降低HbA1c水平,安全性均较高,但艾塞那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梅丽 《当代医学》2021,27(26):142-143
目的 探究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G)、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号组和双号组,各50例.单号组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阿卡波糖治疗,双号组给予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 h PG、FBG、HbA1c、BMI、不同阶段血清C肽变化.结果 双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单号组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 h PG、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双号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单号组(P<0.05).双号组HbA1c水平优于单号组(P<0.05),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号组空腹及餐后0.5 h、餐后2 h血清C肽均高于单号组(P<0.05).结论 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糖及血清C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利拉鲁肽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0例)和甘精胰岛素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0例)。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体质指数(BMI)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G和Hb A1c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OMA-IR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的BMI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比甘精胰岛素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增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脂质水平[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16周治疗,两组患者BMI、脂质水平和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BMI、TG、LDL-C水平及各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用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L组采用门冬30胰岛素+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P组采用门冬30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体质量指数、FBG、2h PG、HbA1c、2h C-P、FC-P、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日胰岛素用量、HOMA-IR以及HOMA-β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FBG、2h 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HOMA-β显著上升(P<0.05),L组治疗后BMI和血压较治疗前降低,P组BMI增加(P<0.05)。治疗后L组的FBG、2h PG、血压及BMI低于P组,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小于P组(P<0.05)。结论: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能够良好控制血糖,且血糖控制更为平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同时减少日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1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行饮食指导、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检测,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G、T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5.2±1.7)mmol/L、2h PG(7.4±1.2)mmol/L、Hb A1c(5.8±1.2)%较对照组(9.3±1.9)mmol/L、(10.3±2.0)mmol/L、(9.3±1.5)%均明显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对比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 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有协同降糖效应,降糖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1.
马一汀  彭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59-60,63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治疗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BMI及Homa-B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好地控制患者体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与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insulin, P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 HOMA-IR)、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 PG、HbA1c、FINS、PINS、HOMA-β、HOMA-IR、血脂、BMI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HOMA-IR、血脂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FINS、PINS、HOMA-β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吡格列酮的疗法均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与吡格列酮相比,西格列汀对血糖、血脂的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  相似文献   

14.
高雅  潘天荣 《安徽医学》2017,38(9):1133-113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被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PG、餐后2 hPG与HbA1c明显降低,HOMA-IR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沙格列汀不增加体质量且不良反应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邱云霞 《医学综述》2013,19(6):1125-112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BG、2hBG、HbA1c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FBG、2hBG、HbA1c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5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与格列美脲组,每组各29例,分别给予艾塞那肽和格列美脲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 A1c)、血脂、尿素(blood urea,BUN)、肌酐(creatinine,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变化。结果 24周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艾塞那肽组体重、BMI、SBP较治疗前降低(P0.05),24周治疗后,艾塞那肽组UACR、TGF-β1、SBP、体重、BMI较格列美脲组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通过降低血糖、血压,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排泄及抗纤维化作用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DM)患者96例,随机分为GLP-1类似物治疗组(GLP-1组,n=40)及二甲双胍对照组(二甲双胍组,n=56),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代谢指标(FPG,2 h PG,HbA1c)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⑴治疗4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 h PG、HbA1C、FA均下降,GLP-1组2 h CP和腰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与二甲双胍组比较,GLP-1组HbA1c达标率更高(P<0.05),FCP和腰围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基线分层后,中重度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30 kg/m2)接受GLP-1治疗后体质量及腰围均下降;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BMI为FCP的重要影响因素,腰围、2 h PG为2 h CP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GLP-1类似物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对中重度肥胖者兼有减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继续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C肽等,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空腹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空腹C肽上升、30min C肽上升、120min C肽上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餐后2h血糖下降比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1h,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3h,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磺脲类失效患者中,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好,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继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加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加用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FBG、2hPBG、HbA1c及体重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患者FBG、2hBG、HbA1c及体重均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减轻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