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损害程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90例ICP患者检测肝功能.根据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将ICP患者分为3组:①皮肤瘙痒轻,转氯酶〈250U/L,血清总胆汁酸(TBA)≤30μmol/L;②皮肤瘙痒重,转氨酶≥250U/L,TBA≤30/μmol/L,③皮肤瘙痒重并伴有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250U/L.TBAF〉30μmol/L.胆红素升高;对3组患者均行护肝及对症治疗,并定期查B超、胎心音电子监护。结果症状重.转氯酶、总胆汁酸与胆红素均升高者.其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缓等并发症增加,母亲肝功能恢复也较慢。结论ICP患者可能合并较重的肝功能损害,如果伴有胆汁酸、胆红素的升高,尤其要加强胎儿的监护,预防围生儿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是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以搔痒、黄疸为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并发症有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等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本文对78例ICP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妊娠前无肝胆疾病,肝功能正常,妊娠期出现单纯皮肤搔痒或伴有黄疸,血胆汁酸值>10μmol/L或伴有SGPT及胆红素值升高,而在产后2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血清胆汁酸值>10μmol/L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1.2 一般资料自:1991年2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9例,而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ICP78例,发生率为4.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8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红素(BIL)水平升高者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孕妇血清胆汁酸(1BA)升高程度及发病孕周与胎儿窘迫发生率无关。结论ICP孕妇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升高与胎儿窘迫有关,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秀萍 《海南医学》2007,18(11):105-10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轻重度的划分标准以及妊娠期的临床干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103例ICP孕妇,根据TBA和ALT、AST水平的不同将ICP分为轻、重两度:轻度68例:TBA<20~40umol/L且ALT、AST<150μ/L;重度35例TBA>40umol/L,和(或)ALT、AST>150μ/L与同期未作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降低.(P<0.01)轻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胆汁酸(TBA)水平高于40μmol/L、ALT、AST>150μ/L几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汁酸水平低于40μmol/L,ALT、AST<150μ/L时,围产儿预后差.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胆汁酸水平、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反映ICP的严重程度,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地塞米松与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改善ICP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胆酸(BA)和肝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羊水粪染的关系。方法 对1995年8月-1999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ICP患者的血清胆酸和肝丙氨酸转氨酶值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出生时的羊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患者中BA≥700μmol/L、ALT≥90U组,新生儿出生时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BA<700μmol/L、ALT<90U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ICP患者的BA和ALT水平能较早预测羊水混浊、胎儿宫内是否缺氧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方法:对137例ICP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围生儿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者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高于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P〈0.01或〈0.05),单纯转氨酶升高而胆红素正常(P〈0.01)、低浓度胆汁酸(P〈0.0t)、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者(P〈0.01)。结论:皮肤瘙痒开始时间〈35周、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高浓度胆汁酸、胎心监护NST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患者血清中不同胆汁酸值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测定120例ICP患者血清胆汁酸。按高低分成3组,与其婴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作比较分析。结果:①随着血清胆汁酸值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亦愈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血清胆汁酸值愈高,婴儿 的不良结局及孕妇并发症也愈严重。结论:①血清胆汁酸既是诊断ICP,也是衡量病情轻重及预测母婴结局的一项最敏感最特异的血清指标。②随着血清胆汁酸值升高,ICP患者的围生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亦相应增高;孕母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将95例ICP孕妇以血清胆汁酸30μmolPL为界分为A组(〈30μmolPL)、B组(≥30μmolPL),并将30例正常孕妇作为C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A、B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C组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ICP孕妇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胆汁酸水平是预测新生儿黄胆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弘  王春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24-12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在嘉峪关市的发病特点及其妊娠结局。方法 对嘉峪关市3家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已确诊的65例ICP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B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测定;选择每例ICP患者分娩后紧临的1例为对照组,与65例ICP患者比较,并进行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ICP患者血清TBA以轻度升高为主.占87.10%(TBA〈30p.mol/L);ICP组与对照组在终止妊娠的孕周、羊水污染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ICP发病率为1.69%,血清TBA以轻度升高为主,因此,应加强ICP患者孕期管理,防治早产,孕晚期严密监护防止胎儿宫内窘迫致羊水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ICP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结果病例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羊水污染、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总胆汁酸值〉40μmol/L的围生儿与≤40μmol/L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P患者胆汁酸水平与围生儿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最常见的特发性肝脏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及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典型特征。一般空腹检测血甘胆酸水平升≥10.75μmol/l(正常值5.61μmol/l)或总胆汁酸水平升高≥10μmol/l,可诊断为ICP[1]。ICP是严重威胁围生期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等,使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若诊断及治疗措施不及时,将增加胎儿死亡几率,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及最佳分娩方式。方法收集单胎头位、排除产科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53例,分娩前及产后5~7 d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胆红素;产时观察羊水性状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 53例无应激试验(NST)评分、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游离雌三醇(E3)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剖宫产47例,其中单纯以ICP为剖宫产指征者35例,剖宫产中羊水污染10例;产钳1例;平产5例(羊水污染2例)。分娩孕周35~40周,平均(36.80±0.81)周;早产22例,早产率41.5%;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809±366.8)g;羊水污染13例,羊水污染率24.5%。结论对于ICP患者,如有胆红素升高、ALT≥200 U/L、TBA≥40 mol/L指标中的任何一项,在孕36周可终止妊娠,且以剖宫产为宜;如无上述情况,可适当延长孕周,同时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3.
    
李丽  汪光慧 《安徽医学》2009,30(10):1141-1143
目的观察思美泰(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ICP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UDCA口服,300mg/次,2次/d;B组静脉滴注SAMe1000mg/次,1次/d;C组口服UDCA300mg,2次/d,同时加用静脉滴注SAMe 1000mg/次,1次/d,治疗7天为一疗程,间隔3周可以重复下一疗程直到分娩止。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瘙痒症状改善,三组瘙痒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BA、TB、ALT和AST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C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缓解瘙痒症状方面,SAMe的疗效优于UDCA,而在降低胆汁酸等肝生化指标上,UDCA的疗效优于SAMe,UDCA和SAMe两者结合比单一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确诊为ICP的14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U/L、总胆红素(TBIL)〉28umol/L的孕妇,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增高,且ALT水平越高,其发生率越高。结论:ICP孕妇肝功能的变化可预测母儿预后,ALT及TBIL水平升高者胎儿预后不佳,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中晚期妊娠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血清胆汁酸升高引起全身皮肤瘙痒(和)或伴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致使围生儿早产和死亡率升高。2004年1月-2009年3月,我们共收治了50例ICP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及利胆片等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义明  高卉  莫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46-15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产检孕妇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测定,在本院随机选取HBV感染合并ICP者45例(A纽)和单纯ICP者31例(B组),A组继续妊娠一个月后复查结果为C组;比较各组ICP发生的时间,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指标。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升高(P〈0.05),C组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A组升高(P〈0.05)。结论HBV感染合并ICP的孕妇肝功能损害较单纯ICP的孕妇加重,且并发症严重,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为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多中心试验,比较甲氨蝶呤(MTX)和熊脱氧胆酸(UDCA)联用与UDCA单用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程的影响。265例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不伴腹水、静脉曲张出血或肝性脑病、血清胆红素〈30mg/L、血清白蛋白230g/L的患服用UDCA15mg/(kg·d)≥6个月后。按Ludwig组织学分期分层,之后在继续服用UDCA的同时随机给予MTX15mg/m^2体表面积(最大剂量20mg)。1次/周。从随机到试验结束的中位时间为7.6年(4.6~8.8年)。治疗失败定义为未行肝移植的死亡、肝移植、静脉曲张出血、腹水发生、肝性脑病或静脉曲张、血清胆红素倍增至25mg/L以上、血清白蛋白≤25g/L、组织学进展至少2期或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及终止妊娠的不同时间对围产儿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分组,将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的30例作为低水平组(A组),包括终止妊娠孕周36周的10例为AC组和≥36周的20例为AD组;将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的30例作为高水平组(B组),包括终止妊娠孕周36周的9例为BC组和≥36周的21例为BD组。分析比较孕妇不同总胆汁酸水平与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影响,以及A、B组间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B组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TBA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围产儿各项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D组,BC组均明显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妇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且孕周≥36周时,终止孕妇妊娠有利于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当孕妇总胆汁酸水平40 mol/L且孕周36周时,终止产妇妊娠可以降低围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控制总胆汁酸水平相关指标的平衡,采取积极治疗的方式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anancy,ICP)孕妇肝功能损害及胆汁酸变化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164例ICP孕妇按转氨酶水平分成A1、A2、A3组,按胆红素水平分为B1、B2、B3组;按血清总胆汁酸(TBA)值高低分成C1、C2、C3组。分析各组围生儿及孕产妇预后。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值愈高,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孕产妇瘙痒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ICP孕妇TBA、TBIL、ALT明显增高者,围生儿预后差,产科并发症增加,应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将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总结6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护理.通过对67例ICP病人临床护理的回顾性总结,对ICP的有关知识进行宣教,动态检测孕妇血清中的胆汁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加强胎儿监护,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窘迫,适时终止妊娠,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降低了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