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菲埋喃皇罗(烧烫伤),是由于烈火、沸水、电能、光、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表面所引起的损伤。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创面的大小和深度有密切的关系,烧伤创面越大、越深病情越严重。正确地认识与判断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对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傣医对烧伤面积和深度没有明确划分,多采用现代医学的烧伤面积“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以及烧伤深度计算法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傣医药治疗深Ⅱ度烧烫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我院内制剂“雅喃满雅底帕召(神药油)”涂擦患处及“雅喃菲埋喃皇罗楠过缅”(多依烫伤液)湿敷,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愈24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雒喃满雅底帕召(神药油)”“雅喃菲埋喃皇罗楠过缅(多依烫伤液)”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具有止痛快,痛苦小,可促进创面再生修复快,瘢痕轻,关节功能好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总结、整理并分析傣医对风湿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方法。傣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为体内四塔失衡,加之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帕雅拢嘎喃皇),内外合邪,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四塔功能失常以致发病;此病在傣医学中可辨证分型为拢蒙沙喉菲想、噶想与喃想型,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等方法,总结、整理并分析名老傣医林艳芳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林艳芳老傣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外感帕雅拢嘎或帕雅拢皇内外合邪,引起体内四塔失衡而发病;可辨证分型为拢蒙沙喉菲想型与喃想型,介绍了内治与外治并施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傣医理论诊治类风湿关节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傣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理论与方法。傣医认为 RA 的病因病机是体内四塔失衡,加之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外合邪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四塔功能失常而发病。RA在傣医学中辨证分为拢蒙沙喉菲想、噶想与喃想3型,采用内、外验方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玉波罕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带状疱疹(拢麻想害巴)是因体内四塔功能失调,塔菲(火)、塔拢(风)过盛,灼伤塔喃(水),风火毒邪内蕴,加之感受外界的帕雅拢皇(热风毒邪)、喜食辛香燥热之品,内外相合,导致体内土塔运化不利,病邪内蕴,久蕴不化,郁积于肌肤而致。运用傣医口功疗法加自拟傣药方内服外擦辨证施治,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布在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土塔类和解药类,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傣药及其方剂,研究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从343种常用傣药和方剂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的傣药,比较分析其性味、入塔及功效上的相似性。结果:所筛选出的50种傣药,性味以寒凉药、苦味药为主,且多入塔喃(水塔),有清火解毒功效。结论:傣医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用药特点,印证了傣医天人合一观在傣医预防保健、诊疗中的特色作用,为傣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慢性咽炎属傣医“拢沙龙接火”(热风咽痛病)的范围。傣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平素喜食香燥性热之品,加之感受外在的帕雅拢皇(热风毒邪),内外相合,蕴积于上盘咽喉而致。中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归属于“慢喉痹”。笔者采用中傣药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傣医传统药物制备方法,探讨傣药的制剂特色,傣药常用剂型:有芬雅(水磨剂)、雅喃(汤剂或煎剂)、雅牢(酒剂和酊剂)、雅喃满(油膏剂)、雅鲁(丸剂)、雅捧(散剂)、雅咪(片剂)、雅姐喃京当腊(茶剂)、雅烘(气雾剂)、麦泡否(灸剂)、汁液剂等。傣药在其给药方法、制剂及辅料的使用等方面,处处体现了傣药纯天然、无污染、地道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现代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0.
1傣医十大传统疗法1.1傣医十大传统疗法的起源: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族人民为了生存、发展、繁衍后代,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和与疾病抗争的能力,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摸索总结了大量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形成了以傣医“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三盘”(上、中、下)、“解”理论、“风病论”为核心,创立了富有傣族传统特色的“十大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1.
龙衣油治疗烧烫伤胡金曼,秋萍笔者用祖传验方“龙衣油”外敷治疗烧烫伤患者28例,获效甚佳,特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54岁;烧伤面积最大者45%(按中国9分法,下同),最小者5%;烧伤部位:上肢1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傣医烧烫药对烧烫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烧烫伤前3天用傣药烧烫伤水涂搽,之后用神药油涂,同时配以抗菌素预防感染。结果:傣医烧烫药对于Ⅰ度、浅Ⅱ度、深Ⅱ度烧烫伤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提示对各种烧烫伤均可采取傣西药结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拢麻想害巴(带状疱疹),属于傣医“拢麻想”病的范畴。因其疱疹似害巴(鱼卵)而称为“拢麻想害巴”,意为“似鱼卵的疱疹”。该病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身体一侧成簇性群集水疱、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傣医将本病分为风热毒邪偏盛型和水血瘀滞型两型。对于本病傣医采取内外同治的方法,分别给以清火解毒、除风止痛和利水活血、解毒止痛治之。  相似文献   

14.
兵哇(感冒),简称“哇”。傣医根据感冒发病的不同季节分别称为哇皇、哇嘎、哇芬三季感冒,即热季感冒、冷季感冒和雨季感冒。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痰黄或白、咽痒或痛、鼻塞流涕等为共同的临床表现。傣医认为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病理情况下,外界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条件会影响病情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发生于不同季节的感冒,其病理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配傣药"烫烧伤散"治疗烧烫伤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傣药"烫烧伤散"外敷治疗烧烫伤106例,治疗期间,不换药仅加敷药粉。疗程:对于早期、及时就诊的烧烫伤,Ⅰ度烧烫伤5~7天痊愈;浅Ⅱ度烧烫伤10~13天、深Ⅱ度烧烫伤15~30天痊愈;重度烧烫伤30~40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结果:治愈10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傣药"烫烧伤散"治疗烧烫伤具有止痛快、收敛快、生肌快、见效快、不留瘢痕、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烧伤是由于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引起的一种损伤 ,祖国医学称之为“水火烫伤” ,笔者近十年来应用纯中药制剂“烧伤创疡灵”外敷治疗各种烧烫伤取得较好疗效 ,现随机抽取资料完整的 5 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5 0例 ,均为本专科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9个月。1 2 诊断与病例选择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四版《外科学》教材的新九分法及深度标准法进行烧伤面积和深度的分类 ,分为轻、中、重、特重 4类。1 3 烧烫伤原因 水油烫伤 2 4例 ,钢铁烧烫伤 1 0例 ,柴(汽 )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傣医胆汁病特色诊法规范化研究”课题要求,在傣族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完成了100例胆汁病(黄痘病、白疸病)两种病五个证型的傣医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等相关资料的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并得出傣医胆汁病特色诊法的相关标准,为傣医胆汁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傣中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拢呆坟”(中风)。方法:采用傣医“暖雅”(睡药疗法)和中医针刺相结合,6~10天为1疗程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例,好转2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傣医“暖雅”(睡药疗法)和中医针刺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洞飞暖(脓肿),傣医称为“洞飞暖”,“洞飞”.即毒疮,“暖”即脓液。傣医认为是由于风火热毒过盛,加之感受外在毒邪引起疮毒。  相似文献   

20.
徐树楠  魏家贤 《河北中医》1999,21(3):143-144
烧烫伤为急性外科疾患,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极为常见,轻者创面灼热红肿,重则燎泡迭起,体无完肤,危及生命。我们多年来采用自拟烧伤康治疗烧烫伤200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共200例,均为本院病人。其中男131例,女69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岁。1.2 诊断与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文献[1]所载“新九分法”和“深度标准法”2项指标进行烧伤面积和深度的诊断,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4类。1.3 烧烫伤原因与程度1.3.1 烧烫伤原因 开水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